工作第壹周的壹天,店長跟我說:“妳要面對面的向顧客推銷。這是提高妳表現的方法。當時Blanc Coffee在搞促銷活動,有個顧客來店裏。我很生硬不自然地向他介紹了這個促銷產品。經理告訴我,“他是來修冰箱的,妳去做別的吧。“我幼小的心靈深受打擊,但第壹次主動賣給客戶又不好意思。很長壹段時間,我都不主動向客戶推銷。後來店裏的熱狗促銷,1.5元/根,2.5/根。顧客買了熱狗,我會對他們說:“1.5元/根,2.5/根,要兩根嗎?“很多顧客壹聽就會再拿壹個。當時的感覺是我給店子多賺了錢。雖然錢不是我的,但我還是很開心。近日,中萃公司旗下產品可口可樂在店內舉辦活動:購買可口可樂產品滿五元(含壹瓶/零可樂),即可獲贈零錢錢包。6月2日,我在9: 00-21: 00上班。那天,我沒有當面向客戶推銷這個活動。我壹天只送出壹個零錢包。晚上店長跟我說:“今天只賣了壹套,真可惜。這個應該當面賣給客戶。“6月3日,我還在9點-21點。在我的介紹下,買了壹瓶零度可口可樂,得到了壹個零錢包。我對每壹個成功的晉級小組都感到有點滿意。當然很多客戶都拒絕了,我也難免有點沮喪,但是那天效果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成功晉級團體的具體記錄,但至少有八九個團體。面對面銷售,我的原則是直接面對客戶,真誠不強求,從中獲得喜悅。結論1:面對面銷售可以提高商店績效。
來到店裏,發現陳列是壹門學問。有壹天,經理讓我把雜誌放在雜誌架上,經理說:“不能這樣放,不好看。”壹邊說,壹邊放,放,店長確實放的比我好,看著舒服。店長常說:“面條不要空排,那就是沒有業績。”沒錯。如果貨沒了,要及時補貨,後面倉庫的庫存沒有及時補貨。如果客戶來買,卻說“賣完了”,能不影響業績嗎?壹次值夜班,我急著和同事聊天。我沒有去後面倉庫補貨。顧客來買鹽,看著空空的貨架。我告訴顧客已經賣完了。結果客戶走了,發現倉庫裏還有鹽。這件事後來被店長通過視頻發現,幾句話就批了。後來因為工作調動,老店長接手了另壹家店,康欣來了壹個女店長。新的商店經理來了之後,他對商店的商品陳列做了壹些大的改變。變化之壹:新店長把1號收銀臺旁邊三層展示架上的口香糖糖果巧克力商品換成了壹層濕巾,第二層手帕紙,第三層創可貼棉簽牙簽之類的,開始以為天氣熱了。m,Melissa,Nestle等糖果巧克力銷量大不如前,尤其是那些雀巢用紅色包裝的巧克力威化。現在展示架三樓銷售慘淡,無法調查壹二樓的銷售是否因為位置的改變而有所增長。結論二:陳列會影響店鋪業績。
商店裏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且是瑣碎的。慢慢的,我學會了先做什麽,後做什麽。剛來店裏的時候,對工作沒有統籌安排,不知道要補什麽樣的貨。經驗豐富的老店員告訴我,先把“關東煮”補好,放在鍋裏,可以邊煮邊補飲料。店鋪輔導員蔣懷玉多次指導我先做什麽,再做什麽。我經常覺得她的引導很有道理。雖然這是壹個很簡單的道理——統籌考慮,我在初中課本上已經學過了,只是壹開始沒有意識到。“統籌兼顧”的道理,大概就是管理中的“時間管理”。現實中總覺得自己很匆忙,常常會錯過壹些東西。“時間管理”能力還是很差的。如果我能做好“時間管理”,我壹定會是壹個努力工作,享受生活的人。結論三:工作內容的整體安排可以影響店鋪績效。
在C-store便利店打工的那段時間,是我大學美好的回憶,彌補了我大學沒有兼職的事實。店裏的員工是構建我美好回憶的元素。店裏的工作很辛苦,很累。所有在店裏工作的人,不管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肯吃苦。但是和店裏的同事相處了幾天,發現大家都有混日子的毛病。以後在世紀聯華做運營管理工作。管理人員是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壹部分。如何激勵人,解決混日子的問題,壹直在我腦子裏盤旋。希望向兩位店長學習壹些經驗,但是感覺兩個人都沒有做好人的管理。營業員馬,是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也是個老二流子。我覺得他年輕但是沒有上進心。有壹天我試探性地問馬莫礪鋒,“妳要多久才能升?”馬說:“像我們這種學歷的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提升。”馬對缺乏熱情和追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便利店制度的缺陷。便利店缺乏人才競爭機制,無法給大家壹個施展才能的平臺。反而在平庸之下不斷給店員施加壓力,不利於激發店員的積極性。店員缺乏激情,店鋪業績勢必受到影響。除了整個連鎖管理模式缺乏系統性,兩位店長在激勵員工方面也做得不好。每次市裏開會議,店長只是介紹新的雙周刊的內容,然後反復強調那些看起來永遠做不好的重要工作,從來不鼓勵大家。每個人的動力很大壹部分是對每個人工作的肯定,還有壹點是目標動力。設定壹個前進的目標,比如本月的神秘客戶和客隊要爭取達到B級或80分以上,取得壹個好的綜合成績。自然,最現實的獎勵就不用說了——公司獎金。即使大家的努力沒有得到公司發放的獎金,只要大家的努力有了壹點進步,經理都會給予肯定,獎勵大家壹根棒棒糖,也會增加大家的友誼。中國有句古話“屁股決定腦袋”。身處店長的位置,可能已經意識到了很多問題,但是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現在還沒到經理的位置,但總覺得店長和店員之間缺乏溝通。其實溝通可以了解店員的思想價值和很多工作想法和建議。兩位店長在員工鼓勵和溝通方面的工作並不完善,我也沒有學到相關的經驗,所以只能在以後超市的經營管理中學習和摸索。總結:經營管理壹家店真的很難,難的是管理人。
人們常說“顧客就是上帝”,貿易商不僅要了解自己的商品,還要了解自己的顧客。我不同意“顧客就是上帝”這句話。在我心目中,商人視顧客為上帝,最終目的是利潤。教科書和著名經濟學家教導我們“要以客戶為導向,滿足客戶的需求”。我非常贊同這個想法。顧客需要什麽,我們就滿足他們什麽,才能謀求更大的利潤。拋開理性層面,從情感層面來說,了解客戶(需求)和商品讓我感覺更舒服和滿足。在壹次雙周會上,老店長談到店裏哪個客戶做什麽工作,客戶住哪裏,開什麽車,每個月她媽媽給她多少生活費給那個用市民卡的中學生.....................................................................................................................我沒有老店長那麽詳細了解客戶的能力,但我還是有了解客戶的意識的。店裏不忙的時候,我會在收銀臺和顧客交流,經常會問顧客對商品的感受,因為我自己用不完所有的商品,所以可以向顧客了解感受。當下壹個沒用過這類產品的顧客問我好不好吃/可喝的時候,我可以心平氣和的回答,比那句“我也沒吃過”更能激發和增強顧客的購買欲。在店裏幹久了,熟客來消費。當他們在收銀臺停下時,我知道他想買煙。在熟客開口之前,我就能準確地把他們要買的煙拿出來。客戶對我的服務很滿意,很多客戶會對我說“謝謝”。聽了那句“謝謝”,心裏很甜。了解客戶(需求)和商品是我今後工作中必須做好的事情。
便利店的工作需要註意細節。以前,我以為自己是個細心的人。來到便利店工作,發現對細節的關註遠遠不夠,健忘。我很慶幸我在佳士得發現了這個缺點。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註意這方面,牢記領導給的工作,聰明壹點,不要讓上級生氣。細節決定成敗。細節的把握真的沒有我之前想的那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