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是瓶頸?

什麽是瓶頸?

瓶頸壹般用來形容職業發展中遇到的停滯狀態。這個階段就好比瓶頸,然後就是出口,但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就可能永遠被困在瓶頸裏。對於所有渴望發展的女性來說,“瓶頸”是壹個需要特別關註的時期。

學法律的韋敏21歲,那年大學畢業。進入壹家新的律師事務所做律師助理。最初幾年是合乎邏輯的。第二年,韋敏成為壹名專職律師,第三年,他開始獨立承辦案件。接下來的四年風平浪靜。在別人看來,韋敏這個女律師越來越成熟了。但到了第五年,轉民發現自己從事的工作似乎和前兩年沒有太大區別,她開始感到迷茫。她覺得自己正處於職業生涯的第二個十字路口。

洪欣從普通會計壹步步做到了財務經理的位置。但自從結婚後,她在工作上沒有以前那麽積極,工作內容也沒有變化。最近,這家公司與另壹家公司合並了,人員不得不重組。原來兩家公司三個財務經理只需要壹個。壹直安於現狀的洪欣發現,與別人相比,自己的競爭力不強,工作也感到力不從心。

就像韋敏和洪欣的現狀壹樣,是壹種“瓶頸”狀態。壹般來說,大學畢業生初次步入工作崗位後,需要1-2年的時間來適應環境。1-2年後,是壹個相對穩定快速發展期。但在第三年或第五年,他們將面臨職業生涯的第二個關鍵時期,即“瓶頸”期。在此期間,前幾年的高速發展有所放緩,妳會覺得自己在原地打轉,工作處於停滯狀態,有時會發出壹種“今天不如以前”的感覺。

基本上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瓶頸”期,處理好了就會找到新的發展出路,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很多人在這期間放棄了突圍的努力,最後毀了自己的前途。

為什麽會出現瓶頸現象?

造成“瓶頸”現象的原因很多,和每個人的職業、家庭、自身狀態都有很大關系。

讓我們先看看韋敏的情況。未婚的韋敏自然沒有家庭拖累,她的感情生活壹直很順利。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她的事業發展緩慢呢?先說韋敏的工作單位。韋敏壹畢業就來到了這家新成立的律師事務所。因為剛創業,這家律所急需人才,所以韋敏在短短壹年內就升職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這家律師事務所的規模不斷擴大,大批專職律師陸續進入。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有些人是從國外回來的。其他律師有房地產,金融或者證券。而本科畢業的韋敏,這幾年並沒有繼續提升自己的學歷,也沒有註重培養自己在某壹方面的特長,所以到了第五年,她開始有停滯不前的感覺。

韋敏出現“瓶頸”效應的原因可以說是最普遍、最廣泛的壹個,就是別人在進步的時候。我沒有努力,所以在某個時候,我會因為後勁不足而感到力不從心。

“瓶頸”現象的另壹個原因是職業目標過於分散。梅文是壹個愛好廣泛的女孩。她在外語學院時是學校戲劇俱樂部的主席。被分配到壹所中學教英語後,她迷上了裝修設計。在工藝美術學院學習了壹段時間後,她開始和壹個朋友壹起從事室內設計。1年,電視音樂節目招聘策劃。她在電視臺又工作了半年,後來因為太累就辭職了。之後她分別在壹家進出口貿易公司和壹家航空貨運公司待過,用“壹槍換壹個地方”來形容梅文更為貼切。轉眼間,聽說杜梅已經畢業七年了。她的壹些同學和朋友在大學裏繼續深造,壹些成為了著名的設計師。只有她還在原地徘徊。

不管妳從事什麽樣的職業。都需要壹個積累和積累的過程;如果職業目標過於分散,說明沒有經歷這個積累過程。雖然暫時可能會有比較好的薪資待遇,但是到了扶搖直上的時候,妳的發展就會遇到阻礙。因為幾乎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積累的。對於梅文來說,其實不管在哪個領域,只要她堅持,就會有發展,但因為她已經全部半途而廢了。所以她始終無法突破瓶頸。

第三個原因也很常見,就是沒有找準自己的定位。肖驍的專業是人事管理,但她壹直對市場營銷感興趣。但考慮到專業對口的問題,她還是在公司的人事部待了三年。前兩年還過得去,但到了第三年,肖驍總覺得自己的工作壹成不變,毫無進步。肖驍並不認為他處於“瓶頸”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所做的並不是他最喜歡、最擅長的工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尤其是在工作中。知道他適合什麽最重要,當妳覺得自己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工作總是停滯不前的時候。妳應該重新審視自己:我適合這份工作嗎?我到底喜不喜歡這份工作?壹般來說,如果壹個人不喜歡壹份工作,他的表現可能會很平庸。雖然不壹定不好;但是要做好是絕對困難的。只有當人們做他們真正喜歡的事情時,他們才會產生激情,因此他們會取得巨大的成就。

同時,需要考察的問題還應該包括:這個公司適合我嗎?我適合什麽樣的公司?等壹下。

與上面的例子略有不同,有些人之所以面臨“瓶頸”狀態,純粹是客觀原因。洪欣就是這種情況:原本她是壹個非常活躍的人,但結婚後,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她逐漸放棄了自己的追求。表面上看,她對工作的態度沒有變化,但真正的變化來自內心。她不再把工作當成實現自我的壹種方式,而是壹個她必須完成的任務。這種改變可能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然而,正是這種改變,讓她對工作不再積極,也因此遇到了“瓶頸”期。

很多女性在結婚生子後不自覺地改變了對工作的態度,失去了以前的進取精神,所以到了壹定的時候,事業狀況就會停滯不前;還有壹些女性受到了壹些突發事件的影響,比如家裏親人去世,失戀等。面對打擊,他們先是放棄了事業,過了壹段時間。出現瓶頸效應並不奇怪。

“瓶頸”狀態是壞事嗎?

吳曉峰是壹家跨國投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她說。“我很慶幸自己遇到了‘瓶頸’狀態,否則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她的“瓶頸”期出現在7年前,當時她從山東師範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青島壹所中學教數學。壹成不變的生活方式和刻板的工作是她無法忍受的。她開始思考如何改變自己的處境;“近半年來,我壹直在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麽?我的人生就不能改變嗎?”吳曉峰最終決定參加研究生考試。她選擇了法律而不是原來的數學專業。經過努力,她成功了。

其實人的壹生中,有很多時候需要靜下心來想壹想該何去何從。表面上。“‘瓶頸’狀態的出現說明事業並不順利,而‘瓶頸’期恰恰給妳提供了壹個最好的反思自己的機會。人的壹生就像大海,有高峰也有低谷。如果壹切順利,沒有挫折,壹旦掀起壹個大浪。掉下去會更危險。”瓶頸期是兩者的銜接,給妳時間反思自己選擇的職業是否正確,追求職業的方式是否最合適。從這個角度來說,“瓶頸”狀態不僅正常,而且對妳以後的職業生涯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