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質礦產局地質檔案館)
涉密地質資料存在於地質工作的全過程(地質工作的建立、原始地質資料的形成、成果地質資料的形成)。涉密地質資料的管理也貫穿於地質工作的全過程,包括各階段形成的地質資料管理(涉密資料的識別、保護和利用)的循環過程。在這個循環的每壹個環節,都可能存在無意識的泄露。本文重點闡述了涉密地質資料管理中各個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涉密地質資料管理
為進壹步加強涉密地質資料管理,保障地質資料信息安全,國土資源部、國家保密局聯合下發了《關於清理涉密地質資料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314號)和《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國土資發〔2008〕69號),國土資源部辦公廳、國家保密局辦公室也聯合制定了《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
這些文件的相繼發布,表明了國家對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的高度重視和加強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的決心。河北省地礦局檔案館按照上述相關文件要求,對館內成果地質資料進行了全面清理、登記和準確歸類,正確標註了密級和保密期限,並隨時對新報送的成果地質資料進行了保密檢查和核實,為今後正確借閱和利用涉密地質資料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涉密地質資料管理正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穩步推進。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在保密信息的識別、保護和利用方面的不足。
1涉密信息識別中的問題及對策
對於地質資料,涉密資料的鑒定應包括地質資料成果和原始地質資料。
1.1地質資料在分類鑒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成果數據的文本部分:包括文本、批復、附表、附件等。
有些報告會介紹測量中使用的國家控制點的名稱和坐標數據,以及國家天文、三角、導線和衛星大地測量的觀測結果;特別是附表中的控制測量成果表和工程測量成果表為涉密信息,正文應標註涉密信息和頁碼。有些單位報送的資料會忽略這部分資料的保密標識,導致保密資料不準確,在以後的借閱工作中容易泄密。
地質報告中的鈾礦報告:分類類別為核工業。環保報告:分類類別為環保。重力數據:屬於測點位置、高程、基點聯測成果(如:1/5萬、1/20萬、1/50萬、1/1/65438)地球物理重力壹級、二級基點聯測成果和高精度重力數據等的區域絕對重力數據和區域相對重力數據。):分類類別是國土資源。其他地球物理重力異常結果:分類類別為測繪。在其他地質報告中,分類的類別是國土資源。
成果數據的地圖部分:報告正文中的附圖、正文中的插圖和附圖。
報告中的插圖也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插圖的繪圖元素符合保密要求,則將被歸類。每張機密地圖都包含三個要素:
有國家坐標網(即北京54坐標系和56黃海高程);
經緯度(即國際通用地理坐標);
地理要素(即等高線、地形、特征、高程、三角形、村莊、河流、道路和其他地理信息)。
同時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的地圖被分類。在地理要素的前提下,如果包含以上兩個要素中的任何壹個,那麽地圖就會被分類。如果沒有地理要素,只有上述壹兩個條件,地圖不分類。
確定地圖是否涉密後,按照《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中的規定,根據比例尺確定密級。有些平面圖只有壹個地名,除了坐標網沒有等高線。有人說這類計劃不分類。其實各種平面圖,無論地形地物多麽簡化,哪怕只有壹個三角點,壹個主井位,壹棟樓,壹個水庫,壹條路,壹個地名等等。,只要平面圖上有國家正常坐標和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可以通過這些要素進行精確定位。如:地質工程布置圖、地質實物圖、水文地質區劃圖、物化探異常圖等。剖面圖不分類,但如果剖面圖上有平面圖(位置圖、示意圖、示意圖、示意圖),只要坐標完整,有地理要素,仍按規定比例尺確定分類等級。為了保守國家秘密,還是要嚴格要求涉密鑒定工作。
1.2原始地質資料保密鑒定中的問題及對策
分類地質資料的管理不僅是對成果地質資料的管理,也是對原始地質資料的管理。原始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來源,能較好地反映地質工作各個階段的真實情況。地質工作中原始地質資料的借閱和利用率也很大,因此對原始地質資料進行保密鑒定是非常必要的。它的鑒定和借閱管理應和地質資料壹樣受到重視。目前,基礎地質資料室只清理地質資料,不清理和標註舊的原始地質資料。新形成的原始資料只在檔案明細賬中標註,分類不準確,給以後分類地質資料的管理帶來不便。
根據原始地質資料歸檔整理規則,原始地質資料分為十類,各類資料中圖件和文字部分的保密標識與成果地質資料相同。十種數據中,底字數據和地質數據相同;野外手繪圖、實物圖、其他類別的圖件、測字資料為重點保密資料,這些資料在鑒定時應按照《保密地質管理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密級劃分;此外,重力數據必須按照相關法規的要求進行分類。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歸入國家版圖,所有的地圖都歸入測繪。重力資料(包括地圖)有的歸國家版圖,有的歸測繪,要仔細區分,嚴格歸類。為了對涉密地質資料進行管理,建立壹個清理原始涉密地質資料的數據庫是十分必要的。期待這個數據庫軟件早日在全國推廣應用。
2涉密地質資料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涉密地質資料鑒定完成後,涉密地質資料的正確保護和利用是我們在工作中時常要面對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地質工作者對涉密地質資料的保護有壹定的認識,但對涉密地質資料保護的理解卻不盡相同。涉密地質資料有紙質和電子載體兩種形式,紙質涉密地質資料的保護優於電子資料。但保護電子數據的意識不強,表現在:存有機密信息的電腦有上網記錄,存有機密信息的u盤在機密和非機密機器之間隨便使用,機密筆記本電腦和移動存儲介質被取出,筆記本電腦內有機密信息和上網痕跡。
強化涉密地質資料的保護意識,在工作中多加防範,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識,領導幹部要提高管理意識,適當配備必要的設備,讓特定工作人員將涉密機器與有上網功能的電腦分開,從根本上控制電子涉密信息在網上的泄露。建立涉密計算機專用系統。涉密計算機必須嚴格按照保密規定設置密碼,並經常更換密碼,防止他人竊取機密;如果必須使用u盤,應建立嚴格的u盤使用登記管理制度。移動存儲介質(如USB閃存驅動器)不應在機密和非機密機器之間互換使用,並且可訪問互聯網的計算機不應包含機密信息。
3分類地質資料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生成和使用涉密地質資料,有時會不自覺地導致涉密地質資料的泄露:從借閱室借閱的涉密地質資料沒有在專門指定的復印機上復印,隨意打印資料份數,隨意丟棄無效資料。外出工作時攜帶的涉密資料由他人隨意保管,交接資料時也不安排專人遞送,而是找人代替交接。如果不小心使用這些細節,就會泄露機密信息。
各單位應建立嚴格的涉密地質資料使用制度,紙質介質、光盤等涉密地質資料應制作在已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場所。借閱和使用涉密地質資料前,使用者應本著“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憑單位介紹信、身份證等證件辦理借閱、復制手續;資料管理人員應及時了解涉密地質資料的去向。攜帶涉密地質資料外出工作,應經單位領導批準,並采取保護措施,使涉密地質資料處於攜帶者的有效控制之下。嚴禁將涉密地質資料作為廢品出售,建立嚴格的涉密地質資料保存和銷毀制度。
壹些單位提交的地質資料圖,由於擔心機密信息泄露,在制圖時故意去掉了國家坐標網和經緯度信息。處理後的地圖雖然沒有分類,但是以後借閱和使用都不方便。提交信息的目的是為了便於使用、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流,而不是為了防止泄露而造成使用不便,從而失去信息的使用價值。
涉密地質資料是國家機密,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利益。壹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因此,分類地質資料的管理尤為重要。各級領導必須重視涉密地質資料的管理,各單位要建立健全涉密地質資料管理制度,將地質資料借閱、使用、歸還過程中各個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加大宣傳力度,相關人員(涉密資料的生產者、使用者、管理者)要提高涉密地質資料的保密意識,正確合理利用地質資料,使地質資料在保護中得到利用,在利用中得到保護,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價值,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
以上是筆者對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的認識,希望能得到同仁的了解,在涉密地質資料的鑒定、保護和利用過程中不斷提高保密意識,做好涉密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