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有壹個學過心理學的家長是什麽感受?

有壹個學過心理學的家長是什麽感受?

妳是對的。孩子是自己帶大的。父母對他們的性格、愛好和脾氣了如指掌。再加上他們學過壹些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孩子在平時的成長過程中的情緒變化或者奇怪的表現,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能觀察的很清楚。我學心理學是因為兩個很有個性的孩子有壹段很嚴重的叛逆期。看著青春期的孩子抵觸情緒很強,激動發脾氣,反抗大人,真的很無奈。報了壹個專業的心理班學習培訓,收獲很大,拿到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

其實我平時喜歡看心理教育學的電視劇。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我每天準時看中央頻道12的心理脫口秀。起初,孩子們抵制,但後來他們毫無期望地跟著做了。可能是因為家庭氛圍的潛移默化吧。我兒子大學學的是會計專業,畢業後對會計不感興趣。他通過網上自學取得了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證書,心理學知識是那個。

其實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自己固有的模式都有很多弊端。只有和孩子壹起長大,才不斷學會審視自己。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從孩子身上學到很多知識。

我會盡量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壹切,所以我的兩個孩子從小就喜歡追著我,和我分享他們喜歡的和聽到的。甚至到目前為止,他們從外地回來都願意和我討論壹些遇到的問題。當然,在壹些問題上還是有代溝的。我會反思自己的觀點,盡量尊重他們的意見。

有壹位學過心理學的家長,和孩子在壹起很輕松愉快。孩子們會追著父母交流心聲,討論問題。

我教育孩子的觀點是,不指望孩子成功,只要孩子心理健康成長。請看看。

1、80後,無論老師學什麽專業,都要額外加三門:心理學、教育學、生物學。

2.我很幸運地仔細研究了青少年心理學。

3.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中,我們會適當運用心理學中的相關知識。

4、孩子在贊美中成長,陽光、自信、昂揚、昂揚、積極。

5,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勝過壹切輔導班。

妳好,謝謝邀請!

應該說,壹個學過心理學的家長,會讓孩子覺得更幸福。因為父母能更好地感知孩子需要什麽,給孩子更好的關心,無條件的愛和適當的照顧。妳可以讓妳的孩子覺得自己是個足夠好的母親。對孩子對社會的認知,經歷挫折,解決問題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但也要看學了多少心理學。心理學領域壹直有壹個諷刺,就是很多人,比如弗洛伊德、榮格、阿德勒、羅傑斯等。,都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但最終都走出了困境,成為了大咖。但是,如果妳只學過心理學,沒有把自己的問題講清楚,很容易用半吊子的知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養和教育孩子,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壹個。相處起來更容易,父母更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作為壹個孩子,我會更加誠實守信。因為孩子知道不能欺騙學過心理學的父母。第三,比較理智,但同時又覺得在父母面前很難被識破。所以對父母的回避是很自然的,也是不由自主的,只是交流的機會少了。特別是孩子年齡越大,越明顯。

父母學過心理學,孩子是什麽感受?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這樣的:

1.近年來,心理學在中國受到了重視。許多父母尋求自我成長,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會學習壹些心理學知識,如育兒教育、家庭教育、婚姻關系等等。即使他們沒有正式的全面學習,只要重視心理健康,對孩子也是有益的。

2.如果父母是學心理學的,從事心理工作,孩子的感受就不壹樣了。

我的壹個朋友,資深心理學家,有壹次問她的孩子:妳覺得媽媽怎麽樣?孩子回答:很好,媽媽輔導員。朋友聽了之後難過了很久。為什麽?

從孩子的角度來說,父母就是父母,有利也有弊。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是親子關系,永遠不會是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的關系。心理咨詢師再厲害,也不是孩子的心理咨詢師,只是父母,親子關系和諧的父母。

事實上,我的朋友非常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他經常像心理咨詢師壹樣關心幫助孩子。但是,孩子需要的是壹個純粹的母親,可以吵架,可以撒嬌,我們可以看到母親有時候也是軟弱的。後來朋友通過努力調整了和孩子的關系,壹切都變好了。

我也是心理咨詢師。我註重心理健康,追求自我成長。這個過程其實挺辛苦的,因為需要改變。有壹次我問孩子,她想讓媽媽做什麽,她說她要做心理咨詢師。看來孩子還是挺認可的,覺得這份工作很好。我和大多數父母壹樣和孩子相處,有矛盾,有糾結,有爭吵,但不同的是我調整的很快。

自從我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經常交談。所以,雖然我和大多數人壹樣,有過出身家庭的不愉快經歷,也有過現在家庭的糾結和矛盾,但因為我壹直在積極調整和改變,孩子的性格是積極樂觀,適應力強的。孩子知道我是幹什麽的,知道我的弱點,也知道她自己的缺點,但是她對未來有信心。

我覺得這樣很好。

我覺得可能有兩種極端的感受。第壹,孩子覺得有個學心理學的家長特別討厭。第二,感覺學心理學的父母很驕傲,他們對感情很放心。

說說我自己吧。在學心理學的前幾年,我壹直想和兒子談戀愛。壹直想找點心理問題怕錯過教育。我總是把心理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兒子。實習的時候是小白鼠,交流異常,兒子很惱火,強烈反抗。同時私下跟同學說我會催眠,會做心理學,他同學覺得很隱秘,很羨慕;有壹次我偷看我的筆記,得知我知道恰好符合壹個同學的情況,但是我被他“很專業地”幫了忙。兒子很順利的度過了青春期,他的好親情和身心健康跟我的心理學學習有很大關系。

僅供參考,謝謝!

學過心理學,能運用心理學知識養育孩子的父母,壹定是幸運的。因為這樣的父母能夠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受,尊重和接納孩子,真誠熱情地與孩子溝通,及時得到父母的積極關心和鼓勵。父母如果懂心理學,就更能理解養育孩子的愛、耐心、陪伴三大法寶。這樣的孩子才能體會到上天的感覺。

學過心理學並不代表妳能深入學習或者靈活運用。學不好,還不如不學。比如有人學過心理學,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和滿足,這是不合適的;也有人學過心理學,認為和孩子做朋友還不夠。父母就是父母。該做朋友的時候做朋友,該做老師的時候做老師,該做父母的時候做父母。這個角度是獨特的,不是片面的。所以要求學習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家庭教育心理學。我們應該靈活地學習和運用它們,而不是機械地學習和運用,也不能因勢利導,不能舍本逐末。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每個人都學壹點心理學,掌握孩子的心理規律和特點,然後積極運用這些知識、規律和特點,符合這個客觀規律,才能教育好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良苦用心。從我和女兒的交流中,她基本認可了我們的關系,認可了我們的溝通和教育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優點。這是我的觀察和理解。可能站在女兒的角度,我感受更深。

標題本身沒有明確定義。相對於其他學科,心理學確實比較復雜。我們所說的科學是用客觀方法研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但心理學不能,因為心理學家既要研究客觀行為,也要研究主觀心理過程。心理學有許多分支。

很多都和孩子無關,對孩子沒有影響。

現在回到正題,題主問了這個問題。根據我的心理分析,課題已經假設了壹個掌握兒童心理的大前提。妳以為心理學可以知道對方(孩子)的想法,會想辦法提前幹預孩子的行為和想法。

但是,學習兒童心理只是對各個年齡段兒童行為特點的系統了解,而教科書上的兒童心理是建立在樣本基礎上的,但每個兒童都是獨壹無二的個體,不能完全照搬。

而且,醫生不給自己治病。對於別人,心理咨詢師可以冷靜分析,得出客觀結論,而對於自己的孩子,主觀因素很多,往往會縮小或放大利弊,無法得出客觀結論。

最後,我想說,心理學並不神奇,但我學習心理學得到的最大啟發是尊重生命的本來面目,幫助孩子走向更好的地方。但是只要他想到他的母親,想到壹個永遠支持他的人,這就夠了。

我希望妳喜歡它。

心理咨詢師也是普通人,也給孩子很多期望和要求!最基本的就是要給予正面回應!不管孩子是胡鬧還是發脾氣,都不是溺愛,而是積極應對!壹起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過程,淡化結果!更容易接受壹個普通平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