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所有的領土都落入了清朝的手中。抗清復明大業已告壹段落。而鄭成功的壹名助手也嘆了口氣,踏上了離家的道路。在魯迅的《藤野先生》中,他後來的足跡輕描淡寫:“其次,我只記得米托,那是明朝遺民朱舜水先生去世的地方”。在這壹代人中學必學的課文中,名為朱舜水的流浪者只是壹個無足輕重的存在。然而,淡化他的魯迅,甚至當年崇拜日本、成群結隊去求學的進步青年,也很少有人想到,正是這個朱舜水,在這個貧瘠的東方小島上,綻放了明末的思想文化,成為近代日本崛起的先行者。朱舜水是明末清初被稱為“五大家”的思想家——朱知予舜水先生。
壹:朱之瑜是誰?
朱之瑜,萬歷二十八年(1600)生於順水陸羽,出生於浙江余姚壹個貴族家庭。明朝萬歷年間是中國古代史上的壹段自由時期。有名的人多,敗類也多:有的人以仁義著稱,但在壹場災難後叛逃得比翻書還快,後來投敵的錢就是典型代表。還有壹類人:道德品質可以稱得上君子,但水平不接地氣,好心辦了壹大堆壞事,直到明朝完蛋。在著名的林東黨中有許多這樣的人。而朱之瑜則屬於第三類:既有性格品質,又有接地氣的能力。在晚清學者梁啟超看來,這樣的稀有人物只有五個,即“明末五大思想家”。朱之瑜就是其中之壹。
朱之瑜家是余姚的名門。祖父朱孔孟多次拒絕朝廷征召,父親朱正多次拒絕,才當上漕運總督。代代相傳的壹個信條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清高的直接後果是朱之瑜艱難的童年:父親早逝。母親拖著三個孩子過著貧困的生活。小朱之瑜也早早接手。年紀輕輕就養家糊口。不僅種田、屠宰等農活,連城的家仆也都幹過。學習上也沒落下,邊工作邊自學。學業進步越來越好。
朱之瑜二十五歲時,他的哥哥朱啟明考中了武進士。不僅家境殷實,在哥哥的照顧下,朱之瑜也獲得了新的學習機會。先後拜朱、張墾棠、吳仲鑾三位名人為師。這三個人到底有多厲害:崇禎年間的吏部侍郎朱,還有張肯堂。崇禎年間,福建最有權勢的巡撫是吳忠鸞。他雖然官職不高,但教育成就突出,朝野許多名人都是他的學生。
這三位老師教給朱知予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儒家知識,還有明末的壹門新興學科:實學。實學,起源於宋代的“實學”,強調實際應用。高拱和張是萬歷時期傑出的政治家,都是實學的忠實信徒。就像武俠小說《才子佳人》裏的苦小子,碰巧遇到了江湖上的頂尖高手,被告知絕世武功的秘密。朱智宇的實戰技能也順利升級。很快他就出名了,成了有名的才子。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吳忠鸞。這個人多才多藝,從財稅到種地砍柴什麽都教。除了這些獨家絕技,他教給朱之瑜最多的是他堅定的信念。朱之瑜的意誌經常受到各種考驗,他給朱之瑜灌輸的是壹種強大的信念:不孝順是不行的,即使妳有經濟方面的才能。正是這種強大的信念,支撐著朱之瑜壹生的選擇。在幾位名師的悉心教育下,朱智宇的能力突飛猛進。按當時蘇頌的話說,是“文武全才”。這壹時期真正見證朱之瑜實力的,是他的判斷力,銳利如眼:朝廷伸出橄欖枝,邀他入朝為官。但朱之瑜的回答很冷——不要去。
因為他早就看穿了那個埋頭苦幹的崇禎皇帝。按照他跟他老婆說的,我出來做官,事業肯定蒸蒸日上,然後對國家大事出謀劃策。皇帝不會聽他的話。如果是輕的,他遇到災難就會批評我,把我頂上去。對比晚明很多名臣的經歷,朱之瑜的預測真的很準。明白這壹切的朱之瑜,從崇禎年間就16次拒絕朝廷的邀請,壹邊看透大明的風光,壹邊悠然自得地欣賞長流的流水。
相比祖輩的貧窮,有實際學習技能的朱之瑜把自己悠閑的生活打理得有聲有色:除了種地砍柴,還外出講學。我經常做壹些生意,用腦子賺了很多錢。從江南到日本、越南,交了很多朋友。小生活很滋潤。
然而,過著富裕生活的朱之瑜終於惹怒了明朝:南明弘光政權建立後,權臣馬士英也熱情邀請,但朱之瑜依然冷漠拒絕。沒想到,他激怒了心胸狹窄的馬士英,並計劃以羅誌的罪名逮捕他。但朱之瑜的人脈太熟悉了,他更狡猾。他早早得到消息,立即抹了腳,躲在舟山群島。最初,他以為這只是壹個臨時的避難所。但萬萬沒想到,他剛跑了不到壹個月,清軍就大舉南下,南明弘光政權迅速滅亡。南明弘光皇帝朱友松被俘。他試圖懲罰朱知予的權臣馬士英,並帶兵在太湖流域打遊擊戰。最後被抓獲,壯烈犧牲。朱之瑜的家鄉,也落入清軍手中,只有舟山群島,憑借地理優勢,暫時未受戰亂影響。那個曾經溫暖的家再也回不去了。
二:挺身而出,共赴國難
朱之瑜艱難返鄉之時,南明也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舟山群島上,大批敗兵和官員集結,魯王朱義海也很快趕到,就任“監國”,這是南明抗清的又壹堡壘。剛到舟山的朱誌宇在舟山打理生意,打聽外面的風。隨著魯王政權的建立,壹直臥薪嘗膽的朱之瑜突然做出了壹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全力投入反清救國的戰鬥。
他作出這壹選擇的壹個原因是,張墾塘、吳仲鸞、朱三位老師都獻身於魯王。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曾經無憂無慮的才子,已經被沸騰的熱血埋在了心裏。面對國難,我終於醒悟了。熱血沸騰的朱之瑜從此正式成為南明的輔導員。他壹邊打拼,壹邊拒絕南明的官職:作為壹個老百姓,放棄安逸的生活,甘願歷盡艱辛抗清復明。
而他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為魯政權籌集資金。他不僅捐出了積蓄多年的全部家產,還乘風破浪到海外籌款。從此,朱之漁走上了壹條艱難的道路,多次往返大洋,從韓國、日本到東南亞。期間還擔任魯王特使,聯絡各地反清勢力。十幾年的生活基本都是海上動蕩。這期間幾次都有生命危險。有壹次半路上遇到清軍的壹艘軍艦,壹堆人被俘。清兵把鋼刀架在脖子上,逼朱之瑜投降。結果朱之瑜沒有變臉。反而談笑風生,甚至給清兵講忠孝之道。就連敵人也對這種風采印象深刻。清軍統帥劉很欣賞他,當場釋放了朱之瑜。
與這些平靜的表現相比,是朱之瑜出色的工作成績:團結了南明政權下的多支零散反清力量,在海外籌集資金,找到了重要的落腳點:安南將安。會安,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會安市,在明朝末年是華商聚集的地方。通過努力奔走,朱之瑜多次成功籌到報賬,源源不斷地寄回國內。同時也以會安為據點發展反清勢力。這個小港口壹度成為海外明朝遺民的大本營。朱之瑜在這裏的十二年非常成功。
但是沈重的打擊,卻是接踵而至。首先,在李詠五年,清軍對舟山群島發動了大規模進攻。朱之瑜的三位恩師張肯堂、吳仲鑾、朱均殉難。聽到這個壞消息的朱之瑜非常氣憤,為了紀念他的老朋友,他再也不慶祝中秋節了。經過五年近乎絕望的等待,朱之漁終於帶著壹封遲到三年的信到了:這是舟山群島失陷後魯王的壹封信。信中告訴他,魯已派去見將軍。在這裏讀到朱之瑜,他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來。用他自己選集的話說,他喜極而泣。
但如果繼續讀下去,我們的內心會充滿巨大的委屈:魯王對孤身在海外的朱之瑜破口大罵,說朱之瑜只關心自己的性命。這種無理的指責,讓這位吃了不少苦頭的忠臣再也無法忍受。他當場揮毫潑墨,為魯國國王寫下了壹封勇敢的回信——謝恩書,魯國國王,掌管國家。在這封信中,朱之瑜描述了自己十二年的海外生活,甚至還寫下了自己的拳拳之心。為此,我打破了自己壹直堅持的規矩:接受了李詠王朝的官職,正式成為明朝的官員。不是為了財富,而是為了向所有人證明:從此以後,我的命運就和大明緊緊綁在了壹起。得到消息的朱之瑜準備動身回家。沒想到,意外又發生了:安南王nguy?n·t?n自作聰明,想把朱之瑜據為己有。
他壹機靈,災難就降臨到了朱之瑜身上:先是強行把朱之瑜帶進安南政府,天天殺朱之瑜的鄰居。誰知朱之瑜不肯就範。nguy?n·t?n又軟了,說只要妳當官,我就給妳蓋豪華大宅,把妳的妻妾都搶走。朱之漁清音笑道:我離開家鄉十三年了,沒有小妾。最後,Nguy?n Phúc又做了壹次試驗:派大臣寫“真”字,讓朱之瑜更加激情澎湃,他寫了壹幅《堅真賦》,表達了自己棄富的信念。nguy?n·t?n終於讓步了:妳真的很優秀。我們走吧。
犯人50多天的遭遇,史稱“服刑之難”。朱之瑜以其高尚的品質,說服了兇殘的敵人。朱之瑜每天寫日記。它被命名為安南的服務筆記。梁啟超說:這就像壹場突如其來的颶風,卻體現了朱之漁真誠愛國的高尚人格。李詠十二年秋,朱之瑜歷經千辛萬苦,成為鄭成功軍中的壹名抄寫員。他為抗清奔走了十幾年,而此時卻露出了最明亮的曙光:鄭成功率領十幾萬大軍對清朝東南發動了大規模的討伐。目標是攻克南京,收復大明東南半部。
作戰計劃啟動時,朱之瑜熱情高漲,再次前往日本尋求日本幕府的支持。雖然是斷然拒絕,但有壹個小插曲:日本學者安東信守承諾,主動給朱之瑜寫信,恭敬地求教各種知識。看了信的朱之瑜欣喜不已,馬上回信,接受了這位日本留學生。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件不起眼的小事對他的余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老堅定的反清大業很快急轉直下:壹向眼光精準的朱之瑜再次發現鄭成功不靠譜:根據朱之瑜的評價,他雖然英勇,但有兩大缺點,壹是剛愎自用,二是優柔寡斷。於是戰局迅速惡化。7月,清軍反攻,鄭成功戰敗。損失慘重後,他退守廈門,隨後李詠政權倒臺。鄭成功被困廈門,反清大業在跨過最輝煌的輝煌後,終於被無情地撲滅。看透了朱智宇,也終於心灰意冷。李詠14年春,61歲的朱之瑜做出了人生的新選擇:航海是他的誌向。又流浪海外,不在清朝。漂流的目的地是日本,他之前去過六次。
由於多次訪日,朱之瑜的名字在日本流傳已久。這次到日本後,不僅受到了熱情接待,還打破了日本的老規矩:德川幕府禁止外國人在日本定居。然而,曾拜朱之瑜為師的安東,卻信守了自己的諾言,成了柳川範主毛的近侍。在他的奔走下,終於創造了壹個奇跡:朱之瑜獲準在長崎租房。自日本發布封鎖令以來,他是唯壹壹個破例的外國人。
三:東傳。
初到日本的朱之瑜受到了很多關註。尤其是新生安東,他信守承諾,除了經常求教,還慷慨地捐出了壹半工資。有了這些幫助,朱之瑜的生活終於安定下來。但在朱之瑜心裏,卻是無比痛苦的:朱由朗皇帝死在了昆明。鄭成功雖然收復了臺灣,但重建了抗日根據地。但他也很快英年早逝。反清大局更不可能。壞消息壹個接壹個傳來,朱之瑜的心裏也是壹個接壹個難過。在日本生活後,每當想起故國的衰落,他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咬牙切齒。兒子給他寫信告訴他生活艱難,他回信諄諄教誨說,哪怕他在任何壹行都做不成了,餓死也不能在清朝做官。
他打算自己做這件事。在日本生活了幾年,基本過著隱居的生活。李詠十九年,他手頭有點積蓄,打算買幾畝地,然後自己努力工作,不與世長辭。但此時的日本恰好是壹個大演變時期:日本主流佛教思想日漸式微。明代百花齊放的儒家思想廣為流傳,流派眾多。之前入駐朱之瑜並信守承諾的安東就是其中的傑出人物之壹。
但是這個時候日本儒學也有壹個很大的問題:有很多思想混雜的學派。有官方的齋藤優子研究,以及春秋戰國時期遵循孔孟思想的古代學校。更有悄然興起的陽明學派,標榜自己是正統,彼此爭鬥不休。而且這些人的水平也是有限的,期待有正宗的高手來解惑。盼星星,盼月亮,盼朱之瑜。日本幕府集團也有自己的算盤:儒家雖好,但沒有主流思想,肯定不利於統治,更需要有公認的大師來執掌大局。朱之瑜是最佳人選。於是朱之瑜得以破例安身立命,安東信守承諾和別人的待客和奔走。以上情況是根本原因。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朱之瑜的晚年將永無寧日。他將被卷入日本文化變革的洪流中,並成為其中的大師級人物。甚至決定日本的歷史走向。
所以,就在這壹年,當朱之瑜壹心壹意在購地的時候,壹位重量級人物的邀請改變了他隱居的決定:德川三越。他是日本統治者德川和夫的叔叔,也是米托的領主。這個人當時也有壹個很大的追求:弘揚儒學。他自己的網站米托更加儒家化。然而,學校老師簡毅難求,朱之瑜這個寶貝自然也就幸免了。他不僅受到了熱情的邀請,還得到了壹個響亮的名聲:佛教老師。朱之瑜起初對這種隆重的邀請並不感興趣,但德川國非常誠懇,多次派人畢恭畢敬地邀請。尤其是使者公介,也是日本著名的儒家,和朱之瑜聊天,終於引起了朱之瑜的興趣:我們來看看?
朱之瑜的神情創造了日本文化史上的經典壹幕:德川光州恭恭敬敬地服侍朱之瑜做弟子講學。甚至為了表示尊重,我建議朱之瑜可以另取壹個名字。這個建議激起了朱之瑜的思鄉之情。他長嘆壹聲,自稱為美化日本歷史的順水先生。
順水,朱之漁家鄉的河名,順水之音,正是他身後的這位海外遺民,有著衣錦還鄉的艱辛。這個故事傳開了,整個日本都沸騰了。各界名流蜂擁而至,壹睹名師風采。在隨後的幾年裏,朱知予遊走於江戶和米托之間,講學傳教。後來,連各路省長、政要都陸續來拜訪我們。特別是在米托地區,聽講座的學生中甚至有白發蒼蒼的老人。場面極其熱烈。
而朱之瑜也用自己的表現證明了自己的大師之名果然名不虛傳。工作態度極其認真。雖然日本人的資質水平遠不如明學生,但他並不歧視,教學的每壹個環節都有嚴格的監督。
日本學生印象最深的是朱之瑜的因材施教。比如學生坐立不安的耐心差,朱之瑜就會對癥下藥,專門給他壹個作業本,讓他學習後記下每天的學習情況。學生們的服部哲總是很聰明,經常裝病逃學,但朱之瑜總是整夜勸說、勸導他們。這個倔強的學生從此態度大變,壹輩子都在勤奮學習。如上所述,在日本的各種史料中壹直被津津樂道。
而且教書的朱之瑜真的是把學生當親人,誰家裏出事,誰經濟困難,他都慷慨相助。他還擅長心理咨詢。所謂“愛撫如慈母,監督如嚴父。”壹直是他光輝的形象。努力的朱之瑜,把壹生中最輝煌的學問:實學。毫無保留地教它。此時的他,自身的知識已經成熟,更加大膽創新,而且是壹家人。他所創造的獨特思想體系甚至超越了他所處的時代。朱知予的實學思想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對當時日本影響最直接的是其代表哲學:實踐論。
實踐論就是強調實踐。詳細說明壹下:第壹,我認為儒家的“道”是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求道靠的是實踐中的學習和領悟。而任何壹種“道”都是比較實用的。第二,人的性格的形成也來源於現實生活的行動,需要人後天的努力才能獲得崇高的道德。
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這種思想的壹大作用就是包容性。
日本的幾所大學,各持己見,已經爭論多年,陷入混亂。朱之瑜壹講課,亂象就徹底打開了:朱之瑜不僅客觀地承認了幾大儒家學派的成就,還逐壹指出了不足,提出了新的見解。此後幾所大學求同存異,互相交流,變得非常團結。與思想相比,朱之漁的政治觀點對日本政治進化的影響更為深遠:革新論。朱知予不僅主張仁政,而且對其內容進行了大膽的界定:既要求皇帝勤政愛民,又註重“利民”,即發展國家經濟,從而富國強民。也把商品經濟放在了非常高的位置。即使與同時代的西方“重商主義”思潮相比,朱之瑜的思想也毫不遜色。
尤為進步的是,朱之瑜在實現“利民”上更具創造性,提出“倫理”與“法治”並重:壹個成熟的國家,道德教育與法律約束是兩條腿,法律的進步與實施應以道德保障為根本目標。這樣的想法,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是鼓舞人心的。也正是這種創新思想的傳播,在接下來的200年裏,像壹股洶湧的暗流,悄然推動了日本社會的演變,甚至對19世紀日本的明治維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與“創新論”相輔相成的是朱之瑜獨特的經濟思想:實用主義。
這個理論最重要的是對明朝滅亡的痛苦反思:這是經濟破產。在水深火熱的情況下,他們所知道的只是增加稅收和薪水,許多官員談論道德,但他們實際上並沒有造福人民。最後這個王朝徹底被打敗了。朱之瑜經過反思,總結出三條繁榮經濟的途徑:壹是統治者要懂經濟,二是要鼓勵私營經濟。第三是技術創新,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源泉。這篇文章對日本的直接影響是,朱之漁不僅教書,到了日本還教制作。
朱之瑜教制作,在日本很有名氣。他經常帶學生實習。他要麽下鄉教種地,要麽去城裏的商店教手工技藝。有壹次他在壹家油漆店演示繪畫,讓圍觀的人印象深刻。包括養殖、釀酒、屠宰,只要他知道的,全都熱情地傳授。懷著對德川光國的深深懷念:王先生是經濟學家。如果說今天的荒野中沒有無人區,王粲先生兩樣都有。
這件事對日本的影響更加深遠,明朝先進的生產技術廣為傳播。還有就是觀念的顛覆:日本傳統儒家鄙視生產,但朱之漁卻把生產的地位提升到了非常高的層次。以至於後來日本很多儒生都有不少實幹家。19世紀日本維新時代的許多精英就是在這種土壤中誕生的。
而朱之瑜也知道,要促進生產,傳播實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辦教育。在這件事上,他還有壹個獨特的創造:社會理論。與經濟思想的“實用論”壹樣,朱之瑜教育思想的“社會論”也來源於對明朝滅亡的沈重記憶。在朱之瑜眼裏,明朝滅亡首先是經濟問題,然後才是教育問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明朝壹直重視教育,到頭來不是偽君子就是書呆子。為什麽明末會有這麽多這樣的人?歸根結底還是教育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朱之瑜的《社會論》。學習的目的應該改變,學習應該是為了社會的利益。改變學習內容,不僅要學習道德,還要學習人類智慧和生產的知識。壹旦我們學會了,我們就應該使用它。學習方式要改變,要讓學生充分接地氣。教學方法也要改變,再復雜的知識也要通俗易懂地普及。四書五經的知識甚至被朱之瑜翻成了朗朗上口的日本童謠,三歲的孩子都能唱出來。
對日本教育乃至當代教育影響最大的,是朱之瑜《社會論》中的壹篇專文:教育的大眾化。李詠二十四年,德川光國在米托設立龔雪,朱之瑜親自設計了龔雪的風格。龔雪建成後,他還根據中國的儒家傳統制定了壹套禮儀。自始至終,他都是這個偉大事件的創造者。朱之瑜的歷史思想,尊重歷史,對德川幕府文化影響很大。早在學生時代,朱之瑜就擅長史學。在日本生活後,他還把自己優秀的史學思想帶給了日本人。
朱之瑜的“尊重歷史”理論有兩個核心點。壹個是尊重史實,這也解決了日本人編史的壹個頭疼問題:日本常年戰亂,史料繁雜。在德川時代時期,我曾試圖編壹部日本史,但常年做不到。朱之瑜的“尊重歷史論”出來了,問題解決了:朱之瑜認為修改歷史首先要有明確的歷史觀,即強調民族團結,尊重事實真相。從目的上來說,“尊重歷史”的目標更現實:實用。也就是他壹直說的“史靜左”。朱之瑜的幾個日本弟子發起了壹場著名的歷史修訂運動,朱之瑜弟子安繼覺主編的《大日本史》修訂完成。這部史書倡導的五大理念是:尊王、抑諸侯、忠君、愛國、統壹。成為後來的落幕運動和明治維新的思想源頭。
特別是日本人還選擇性地繼承了朱知予的史學思想。相反,朱之瑜“尊重歷史”中的另壹個思想,在日本卻不太受重視。但即使在今天,這種思想仍然意義重大:分開聽的人是愚蠢的,在壹起聽的人是上帝。既然他的心變了,四川就壹定會崩潰。按大白話說,這就是人民,這就是歷史進步的動力。就這樣,朱之瑜生命的最後20年,像壹抹濃濃的晚霞,在日本的土地上,標榜著壹片片動人的光輝。他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最親近的五個弟子分別是安繼覺、今井廣二、五十川端岡博、服部哲忠義、夏川三省。他們成為日本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精英。特別是,安繼覺開創了日本現代儒學的壹個主要流派:米托學派。
李詠三十七年四月,83歲的朱之瑜在日本大阪突然去世。留下遺囑的要求:在妳的墓碑上,必須寫上“明末男子朱之瑜之墓”。在日本享有盛譽的朱之瑜,生活非常清貧。但在他生命的最後,家產累積了三千多金。
這是他攢了20年收拾爛攤子恢復視力的錢。他壹生都念念不忘故國的衰落。他的去世成為日本舉國之痛。葬禮當天,很多弟子當場淚流滿面。最早的學生安東信守承諾,在祭奠朱之瑜周年紀念日的時候還在流淚:老師,如果妳就這樣走了,我的知識有疑問的時候,我能向誰求教?
朱之瑜去世後,弟子們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整理朱之瑜的文集。其中最著名的是28卷本的代表作《順水先生文集》。直到近代的日本,很多日本叛逆和維新時代的精英仍然推崇它,就像安東信守諾言的感覺:對於朱知予這位傑出的哲學家,日本人幾百年來壹直在求教。朱之瑜死後8個月,清朝發動了臺灣戰爭,南明最後壹個政權——臺灣省鄭明政權終於降旗投降。朱之瑜生前念念不忘的興國大業,猶如壹場夢。明朝三十九年的沈重余波:南明時代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