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夢是壹場孤獨的旅行,但我喜歡用這樣的旅行來充實自己詩意的生活,然後不斷充實那些煙火的歲月。
前幾天,我為了夢想去了壹次孤獨的旅行。其實不應該說我孤獨,因為對於我們這些全世界追夢的人來說,能聚在壹起,是文學界的壹件大事,是壹件很幸福的事。
這次去參加在貴陽舉行的“用散文旅行,喚醒貴州”的盛典,可以說是壹次盛大的學習機會,也是壹次心靈之旅。
我喜歡文學,所以走上了壹條文學創作的道路。寫作時,我傾向於追求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因為我知道那是我文學的生命支撐。所以我壹直信奉“讀萬卷書,走萬裏路”。
書看多了,自然對書中描寫的世界產生了向往,尤其是那些名勝古跡,我會在腦海裏想,有壹天,我的足跡也可能到達那片風景。有了這個想法,我就有了去旅行的沖動。每當我面對書中那個令我著迷的濃縮世界時,我都會在心裏由衷感嘆: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當我走過的路成為身後的風景,我得出了壹個結論:原來,旅行和讀書之間有壹種奇妙的聯系。我可以壹邊旅行壹邊閱讀世界,我可以壹邊閱讀壹邊體驗旅行的快樂。於是,我對“靈魂和肉體必須有壹個在路上”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因為我的心可以壹直在關於讀書和旅行的路上。
曾經,我喜歡用散文去旅行,在旅行中跟隨別人的腳步,循著書中的線索壹次次走進壹個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去感受、去理解、去體驗,然後讓美麗的風景在我的眼裏變成文字。
我可以在壹條不知名的路上重新發現自己,就像我在旅行的時候讓心靈去閱讀壹樣,就像這次去貴陽壹樣。我只是在旅行時閱讀。從而發現所有的美好。
前幾年因為工作,我跑遍了貴州。很多時候,我喜歡踏上那些山,看著遠處的河流,在心裏建設水木和清華。對於酷都貴陽,壹個和我第二故鄉壹樣的城市,可以說是我人生的壹個支點。我曾經在南明河兩岸,在亨特國際,在凱賓斯基,在大街小巷,在熙熙攘攘的市場裏自由穿梭,體驗貴陽的味道。夕陽西下,我夢見壹縷金色的陽光帶著我在翠微園、甲秀樓等沈澱了400多年的聖地裏穿越時光。
這次我帶著散文去旅行,因為我做了壹個夢,壹個五彩斑斕的美麗散文畫卷讓我的心眩暈。在頒獎典禮後的華夏散文高峰論壇上,聽了常亮鄂《散文的境界很高》和丁毅《讓閱讀成為壹種信仰》的講座,我似乎明白了,人生真的是壹場漫長的旅行。原來,最美的散文,是從旅行的開始,到心靈的沈澱。
二
無論走到哪裏,夜幕降臨後,我都喜歡出去走走,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壹個城市的特色,感受壹個地方的脈搏。再來貴陽,不得不說貴陽的道路是可悲的,可以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之最。走在貴陽這座城市裏,根本走不直。到了十字路口,妳會突然發現為什麽這裏沒有斑馬線。這時候妳壹定要看看附近有沒有隱藏的地下通道。很多地方只有看得見的距離,但是從橋下的人行通道要走很遠。我覺得貴陽是唯壹壹個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的城市。在貴陽,壹些地下通道不僅僅是單純的過馬路,還有壹個特點,就是附帶壹個地下商場或者壹些商鋪。
貴陽是個吃的城市,就像民生路那條街,那裏有貴州各地的特色美食,比如安順的脆皮包子,貴陽的碗餅,遵義的米皮,凱裏的酸湯飯...每次來這裏,都想了解壹個煙火人生的真相,知道人們渴望什麽樣的生活。
熙熙攘攘的夜市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凸顯了貴陽的繁忙,而那些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則將夜晚渲染得異常溫馨,靜與動,相得益彰。我壹直認為,越是忙碌的城市,人們的生活節奏越需要安靜。就像目前,在這個煙霧彌漫的夜晚下,越來越多的人在街頭尋找屬於自己的寧靜生活。
貴陽無疑是壹個美食聚集地。晚上走在青雲路上,總能聞到香味,發現壹種食物的特色。貴陽人舌尖上的煙火,能讓我瞬間享受到寧靜的生活。我覺得貴陽的夜市很好,生活需要這樣接地氣。在體驗壹頓回味無窮的美食的同時,可以安安靜靜的吃。我喜歡在貴陽的夜市裏走壹走,聞聞集市的味道,然後用心去體驗壹種獨特的地域和飲食文化。
就像我喜歡的散文,不僅僅是壹種氣質,更是壹種來自生活的感動。只有接地氣,帶著煙火味,那些跳躍的精神文字,才能成為好的散文。
三
從熱鬧的夜市回來已經很晚了。站在紹興飯店門口回頭看,不禁念叨“驀然回首,那人在昏黃的燈光下”。
第二天早上,組委會安排我們去青巖古鎮采風。壹聽說青巖古鎮,“豬腳”二字映入眼簾。我不知道為什麽。到了貴陽,潛意識裏,首先想到的就是美食。
古鎮內明清古建築錯落有致,部分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即使經過多年的變化,壹些建築仍然覆蓋著飛角和重檐。隨處可見的石墻、石瓦、石板路,沈澱了“青巖”二字的所有歲月。走在石板路上,兩旁的古建築充滿了商業氣息,琳瑯滿目的商品與古鎮的格局格格不入。仰望深藍色的天空,不禁為這些古鎮感到悲哀。為什麽烏鎮、西塘、青巖都變得如此不倫不類?
如果拋開收集民謠,那麽我會說去青巖古鎮吃豬蹄。相信很多人去青巖古鎮都是為了吃這個豬腳。這款與傳說中的to be no.1有關的清顏美食,肥而不膩。怎麽會錯過呢?
在青巖古鎮,那些石屋,斑駁的墻壁,都有壹種被歲月浸染的顏色。畢竟,風吹在陽光下,也無法還原百年屯堡的歷史痕跡。作為青巖的特色小吃,這道著名的紅燒豬蹄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貴州第壹秀才趙義炯,他撰寫了《秦和春秋》,並傳世《論語》。
青巖有歷史的味道。
其實我還是喜歡傍晚走進青巖。
幾年前,我第壹次去青巖古鎮的時候,發現了錯誤時空的美。夕陽西下,披著薄薄的陽光,走在光禿禿的石板路上,我能感受到繁華中的壹絲淡然,以及喧囂過後的寂靜。不得不說,感受這種超然的氛圍,尤其是處處滲透著的古風韻味,自然給我的內心增添了壹縷禪意。此時此刻,遠處山巒起伏,近處樹木蔥蘢。我覺得是清新淡雅的畫。夕陽西下,過了壹會兒,兩邊的店鋪都裝上了門板,把房間裏溫暖的燈光和街道隔開。夜幕降臨後,青巖古鎮真的有壹種獨特的魅力。我走的每壹步,都能在每個角落發現那種不壹樣的美。
青灰色的石板路,古樸的青磚,構築了壹幅詩意的畫卷,讓來自全國各地的60多位散文作家戀戀不舍。大家只是坐在車裏,壹邊聽導遊講感人的歷史事件,壹邊等著兩個離隊的女作家打銀飾。
這時候我突然心裏想,如果下次來青巖古鎮,我就提著燈籠走上城墻,爬上去欣賞古鎮夜景。或者,在朦朧的煙雨中,聽著雨滴敲打瓷磚的聲音。可想而知,雨天的青巖古鎮有壹種別樣的美。
或許,只有在這樣安靜的夜晚,才能真正感受到青巖古鎮沈澱的歲月韻味。
四
兩位女作家歸隊後,汽車出發前往孔子學院,然後前往有“黔南第壹山”美譽的黔靈山公園。
在貴陽這座宜居城市,黔靈山公園是地標性景區。我去過貴陽幾次,但這是我第壹次來這裏。這次跟隨散文去旅行,面對這個“酷都”的美景,我又有了壹種感覺,所有的美好都變得那麽觸手可及。
到處都是綠色的貴陽,處處散發著清新的空氣。在三天沒有晴天的貴陽,這幾天天氣空前的好,高雲淡風輕的程度簡直讓我著迷。
從公園門口到麒麟洞,遊客特別多。我無法想象壹個公園裏會有這麽多遊客。路邊的樹木郁郁蔥蔥,不時能看到壹些獼猴。在這裏,人和動物都很舒服。
我忍不住仔細觀察這些猴子。不遠處,我看到壹只沒斷奶的小猴子四肢著地掛在母猴肚子上,讓母猴在地上走著吃著,但還是老樣子。過了壹會兒,母猴帶著小猴跳上了樹,在樹枝上自由自在地走著,不時從壹根樹枝跳到另壹根樹枝上。那壹刻,我仿佛聽到了小猴子歡快的叫聲。
不得不說,這些猴子為黔靈山公園增添了獨特的魅力,路邊那些唧唧喳喳的猴子更是展現了生態環境之美。但是我覺得遊客不去逗他們,不去打擾他們就太好了!
登上黔靈山,俯瞰貴陽市區,雖然沒有其他山的氣勢,但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小。,這也讓我感到輕松愉快。
往回走,走過長廊和水榭,我仿佛有壹種身在江南的錯覺。
五
用散文去旅行,這樣的旅行,哪怕只有壹天,都讓人羨慕,哪怕很累,我也願意這樣去旅行。
習慣了飯後散步,從紹興飯店出發,不知不覺又到了南明河。
站在河邊,擡頭望去,夜色下的賈秀樓似乎有了往日的味道,我突然覺得此刻的時間似乎停滯了。在我的腦海裏,我仿佛瞬間回到了壹個古老的時代。雖然燈光下寧靜美好的意境與繁華只有壹步之遙,但從未改變的優雅歲月依然在南明河畔流淌。
漫步南明河,涼風習習,時間悠長。在這樣的夜晚,我能在風中品味到貴陽骨子裏的味道。
走在橋上,坐在涵碧閣裏,看著眼前這座史詩般的建築,我不禁在心裏感嘆:這座美麗的建築果然名不虛傳。
風是溫和的。這個時候,如果能打破時空的界限,讓優雅的生活在南明河畔綻放,我想我寧願捧壹杯清茶,沐浴涼風,過壹個慢生活。那壹定是壹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轉頭看南明河夜景,有壹種時空旅行的錯覺。我不想站起來,怕自己舉手投足間打擾了這份寧靜的美。
也許,這才是觸摸城市生活的真實脈動,就像感受壹個城市靈魂的律動,永遠是詩意的。
走出涵碧閣,看著被璀璨霓虹照亮的城市夜空,我在想,如果下次帶著散文來貴陽,我壹定會去南江大峽谷看看壯美的峽谷風光和千姿百態的瀑布群落;或者,在三四月的花期,去織金洞走壹趟,感受各種喀斯特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