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上,楊麗娟壹詞後緊接著的註釋是:劉德華粉絲。
楊麗娟狂熱的偶像崇拜生涯始於16歲,從那以後,距離楊麗娟試圖接近劉德華已經過去了14年。
這個偶像化夢想在2007年3月26日戛然而止。
隨之而來的是與劉德華的十四年疏遠。
2007年3月26日是壹個轉折點。
那天,她父親寫了遺書後,在香港跳海自殺了。
遺書以“劉德華,妳以為妳是誰?有什麽大不了的?妳自私又虛偽。”當初我極度譴責劉德華。
自殺曾轟動壹時,占據了從娛樂新聞到社會新聞的每壹頁。
1.
2065438+2007年3月26日,父親楊在香港壹家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寫下遺書,隨後前往香港天星碼頭跳海自殺。
遺書中除了對劉德華的譴責,還包含了“等我死了,劉德華會看到我們的孩子”這句話。
這位68歲的退休老教師,用如此決絕的方式幫女兒實現了與劉德華見面的願望。
此時,楊麗娟正在酒店裏,不出意外地在睡夢中再次見到劉德華。
在父親跳樓和輿論嘩然之前,楊麗娟為了接近劉德華已經走了十四年。
2.
來自甘肅蘭州的女孩楊麗娟在1994開始了她的偶像生涯。那時候她十六歲,正是少女愛做夢的年紀。
壹天晚上,她做了壹個夢,夢見墻上有壹幅畫,畫像兩邊的字寫著:“妳特別來找我,妳是帶著真情來見我的。”
醒來後,她把自己做的夢告訴了父親,父親說自己也做了同樣的夢。
直到壹個同學給了她壹張海報,她才知道她“夢到”的人是劉德華。
這就是壹切開始的地方。
楊麗娟相信,她和劉德華之間壹定有某種“感應”。
她連續三年做關於劉德華的夢,之後的十年,幾乎每個夢裏都出現劉德華的影子。
夢裏,楊麗娟在玩沙袋,劉德華走過來深情地看著她。劉德華在山頂遇到楊麗娟時,忍不住把她拖到河邊,深情地說:妳都已經跑過我身邊了,還跑什麽?楊麗娟走進壹個黑暗的房間,裏面有壹盤磁帶,上面寫著:妳是我的女人。
由於對劉德華的迷戀,在他夢想的第二年,楊麗娟開始停止上學、工作和交友。
她輟學在家,只做兩件事:看電視和洗頭。
她收集了所有與劉德華有關的資料,在電視上看了劉德華的所有演唱會,墻上貼滿了劉德華的照片,家裏堆滿了劉德華的錄音帶...
劉德華,占據了她的壹生。
她甚至立下誓言:“見到劉德華之前,我絕不結婚!”
楊在遺書中寫道:楊麗娟視劉德華為自己的家人,親人,多年未見的大哥。
楊麗娟相信,只要劉德華看到她,聽到她的“夢”,所謂的“感應”也會發生。
遇見劉德華,成了她的夙願。
3.
的父親,楊,直到他快四十歲的時候才結婚。他非常喜歡他的女兒,總是給她想要的壹切。
那時,市場上正好有壹種飲料,楊麗娟非常想要。楊口袋裏沒錢,就偷偷在超市拿了壹罐放在口袋裏。
見女兒愛喝酒,楊又去了。結果她第二次被工作人員發現,被抓後被教育。
他對女兒無原則的愛,或者說溺愛,由此可見壹斑。
這位父親,迷戀劉德華,發誓要見女兒。
父女同心,從而開始了對劉德華十四年的漫漫征途。
1997,楊拿出家裏全部積蓄9900元,讓20歲的女兒參加壹個香港旅行團,到香港找劉德華。
那壹年,楊的退休工資是每月2050元。然而,楊麗娟對此行未能見到華仔感到非常失望。
4.
第壹次香港之行以失敗告終,但楊麗娟並不灰心。
除了香港,楊麗娟將追隨劉德華在內地的活動。
機票,飛機票,吃飯,食宿,沒有工作,她全靠父親養活。
為了幫助女兒實現願望,楊家壹家傾其所有。
2003年,父母為了滿足女兒偶像化的願望,賣掉了房子,壹家人搬到了每月400元租的房子裏。
2004年,楊麗娟得知劉德華在甘肅拍攝《天下無賊》後,每天從早到晚都站在自己家的八樓,但還是沒有見到自己的偶像。
盡管如此,楊麗娟和他的父母,仍然固執地想要實現他們的願望,沒有放棄希望。
2005年,得知華仔的住處後,楊麗娟和他的父親再次赴港,失望而歸。
楊福苦苦籌錢幫女兒去香港,偶像化。為了籌集這筆錢,甚至想賣掉我的腎,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可以賣壹個腎,我身體很好”,但他也明白,“錢是壹方面,醫院當然不會要我的腎。更重要的是,我想讓劉德華知道我女兒為了見他付出了多少。”
當時,楊麗娟曾似乎很明智地“勸說”他的父親:“我認為妳最好借走它。賣腎還是太危險了。”
在多年的偶像化和全家動員經歷被媒體曝光後,眾多媒體蜂擁而入,似乎偶像化的“願望”已經被當成了吸引眼球的法寶。
楊的家人知道如何善用媒體的力量。他們會巧妙地采訪和篩選更有影響力的媒體,希望利用媒體向劉德華施壓,實現他們的願望。
通過媒體對這壹事件的爭相跟蹤報道,如楊所願,劉德華了解了。
劉德華冷靜理智地說:我不這麽認為。人們不應該認為她需要幫助。
劉德華工作室發出嚴厲的勸誡:“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不正常的、不健康的、不孝的”,呼籲她停止這種過分的行為,不能再見面。
5.
為了見劉德華,楊家駒壹家去了六次北京,三次香港。
2007年3月25日,第三次訪港的楊麗娟在某媒體的幫助下終於如願以償。他在壹個歌會遇到了自己的偶像,被安排上臺和劉德華說話拍照。
這次她拿了父親借的1.1萬元的貸款。
但她對此並不滿意,提出單獨見面,被劉德華拒絕。
被拒絕後,楊麗娟痛苦萬分。他父親滿足不了女兒,跳海身亡。他在長達7頁的遺書中,譴責劉德華看不到楊麗娟自私、虛偽、惡毒,並稱自己是在“以死抗議”,並要求劉德華見楊麗娟。
壹時間輿論嘩然。
楊麗娟哭著說:爸爸,妳回來就希望完成妳的“爸爸的心願”,還不忘再譴責劉德華壹次:妳怎麽這麽殘忍?妳壹次又壹次的消失,妳說了很多傷害我們的話。妳把時間安排的早壹點,我們見面就不來香港了,就開心了。
楊麗娟母女向劉德華索賠。
劉德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壹度發展到需要看心理醫生。
6.
如今,距離楊府跳海自殺已經過去了十四年。
就像楊麗娟迷戀劉德華十四年壹樣。
仍然堅持要見劉德華的楊麗娟是如何相處的?
從香港回來後的頭幾年,楊麗娟和母親住在壹起,靠每月幾百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
後來她嘗試過在慈善機構做誌願者,在傳媒公司做文員,但時間都不長。
十幾年來,她偶爾出現在媒體采訪中,壹開始還語出驚人:我還想見他(劉德華)。
這幾年,她似乎越來越放下了壹些偏執。
2016,楊麗娟開始在超市做臨時促銷員。這也是她迄今為止做的時間最長的壹份工作。
我每天要站八個小時。除了午飯,其他時間都要站著給顧客賣貨。楊麗娟說,如果我站很長時間,我應該穿軟底鞋,否則我的腳會很疼。
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楊麗娟工作很努力。
這份工作月薪2000多元,楊麗娟很淡定:收入不多,學歷不高,這份工作能維持生計。我覺得壹天過得很充實。人啊,不要太貪心。
在美甲店店員的眼裏,楊麗娟是壹個非常友好隨和的人,和新聞裏那個倔強的不壹樣。
7.
有人問: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妳還會再來壹次嗎?
楊麗娟回答說:不,我當然不會再那樣做了。
今天的楊麗娟變得更加和平和謹慎。
她不再提“劉德華”這個詞,取而代之的是“那個人”。
她去黃河邊祭奠父親,壹束束菊花隨河水流淌。她哭著求父親原諒,說會好好照顧母親,好好工作。
楊麗娟說:我很幸運,感謝上帝沒有拋棄我。只要人沒有走到最後壹步,就沒有失敗。
十四年足夠這個有著偶像化夢想的女孩成長了。
從試圖接近劉德華的十四年,到與劉德華漸行漸遠的十四年。
兩個十四年,兩個不同的時間段,構成了楊麗娟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
但畢竟這些只是她自己的故事。
故事中,劉德華被無辜卷入,父親跳海,母女生活艱難,這壹切形成了媒體熱衷追逐的狂歡盛宴。
過去的,還有新的熱點不斷湧現,媒體壹大早就把目光轉向別處。
在壹場媒體狂歡之後,楊的生活在香港戛然而止,天王劉德華繼續為事業打拼,和女兒則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漸漸開始了普通人的生活。
我想知道楊麗娟在回顧未來時是什麽樣的心情。
楊麗娟是第壹個因偶像崇拜而破壞家庭的人。
希望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少。
也希望現在的她腳踏實地,努力工作,收獲平凡的幸福。
畢竟巨星遠在天邊,只有平淡平凡才是生活的真諦。
我是@樊宇,娛樂圈的記憶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