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濱州產地

濱州產地

濱州市位於黃河下遊和魯北平原。地處黃河三角洲腹地,北瀕渤海,東鄰東營市,南接淄博市,西接德州市、濟南市。它是山東的北大門。惠民區建成1950。幾經演變,1992改稱濱州地區,2001撤地設市。轄濱城區、惠民縣、陽新縣、無棣縣、沾化縣、博興縣、鄒平縣六縣壹區及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9600平方公裏,人口369萬。

濱州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繁衍生息,成為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壹。商朝時建立蒲鵠國,秦朝時建立郡縣。西漢至民國有縣(國)、州、府、路等地方行政架構,五代設濱州,因靠近渤海而得名。傳統民間藝術多姿多彩,它起源於博興的魯戲、惠民的書社、泥塑、木刻、濱州剪紙,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濱州民風淳樸,人傑地靈。惠民縣是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故鄉。鄒平縣是宋代著名政治家範仲淹的出生地。博興縣是漢代孝子董永的故鄉,是中國孝文化的發祥地。濱州也是中國魯劇的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是渤海中部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

濱州交通便利。慶忌高速公路、濱博高速公路、京濱高速公路和205、220國道穿境而過,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壹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如津汕高速公路魯冀交界段、魏武高速公路新莊子至鄧王段、濱德高速公路、黃大鐵路濱州段、黃河公鐵兩用橋、中國濱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濱州萬噸級港口等。

濱州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土地94.5萬公頃,其中耕地46.7萬公頃,人均耕地0.13公頃。2003年底以來,以防潮堤為屏障的“北帶”開發紮實推進,新增土地61萬畝。黃河貫穿東西,淡水資源豐富。已探明礦產資源26種,已開發15種。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的主要礦區。海岸線長240公裏,是山東省重要的原鹽生產基地。

濱州農業基礎好。農林牧漁業發達,現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棗、水產、牧草“五百萬畝”基地。無棣金絲小棗、沾化冬棗、惠民水蜜桃、鄒平水星、陽新鴨梨都各有風味,享譽海內外。沾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冬棗之鄉”、“冬棗原產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冬棗生產基地。渤海文蛤、三疣梭子蟹等著名水產品聞名中外。

濱州工業發展迅速。紡織、家紡服裝、油鹽化工、汽車及發動機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飛機及機械零部件制造、電子信息、糧油果蔬深加工、生物工程、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等十大產業(鏈)集群初具規模。“路上有車,海裏有船,天上有飛機”的目標基本實現,壹個陸海空立體的高科技產業框架正在形成。魏橋創業和華斌集團進入中國企業500強。魏夢制造公司主要經濟指標19年獲全國同行業第壹。魯北企業集團是中國首批“環境友好型企業”和第壹家無“三廢”的綠色化工企業。全市上市公司6家,籌資總額59.2億元,其中境外上市2家,籌資4.89億美元,在山東省排名1。

濱州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壹個中心-壹個龍頭-南北城市帶”框架基本形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四環五海”工程(即環城路、環城水系、環城綠化帶、環城風景帶和東、西、南、北、中五大平原水庫)順利建成,集園林、湖泊於壹體,集產業、生態、文化於壹體,壹座“四環相連”、“五海相連”、72湖的生態城已經崛起。濱州經開區建設進入快車道,道路、廣場、綠地等公共設施逐步完善,為項目建設和產業配套提供了良好載體。

現代服務業快速增長。濱州現代物流中心初具規模,國際會展中心建成使用,奧林匹克公園開工建設。家紡文化節、中美星水大賽、沾化冬棗節、博興國際小戲節等節慶活動相繼舉辦,會展經濟方興未艾。誠信濱州建設逐步深化,連續四屆銀企合作研討會取得豐碩成果,簽約資金6543.8+0067億元。同時,以“四環五海”和《孫子兵法》為品牌,大力整合旅遊資源,形成了“兩山(卞和山、碣石山)、兩帶(黃河沿岸)、壹聖(孫子)”的濱州特色旅遊格局。

近年來,濱州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理論,堅持“堅持五個統籌,構建系統九州”(小康濱州、開放濱州、生態濱州、廉潔濱州、科教濱州、人才濱州、文明濱州、以人為本濱州、平安濱州)的戰略部署,堅持“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幹是關鍵,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65億元,同比增長17.8%,地方財政收入321萬元,同比增長45.9%,在全省排名1,總量在全省排名11。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同比增長12.5%。

2006年是“十壹五”規劃的第壹年,也是濱州從“趕超戰略”到“趕超戰略”的轉折點和關鍵壹年。站在新的起點上,謀劃新的發展,實現新的跨越,濱州市委市政府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繼續貫徹“30字”工作方針,突出跨越發展“壹個主題”,沖刺2006年, 並鎖定2007年經濟總量進入全省中遊、人均指標進入中上遊的“兩個目標”,從而徹底改變欠發達的面貌,抓住班子建設、招商引資、環境改善“三把鑰匙”。 狠抓強勢產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四個發展”,紮實推進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南北壹體化、環境生態化、社會和諧化“五個加快”,加快形成十大產業(鏈)集群,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建設富民強市、碧水綠蔭的生態園林式現代化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