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是數字鴻溝?他的表現如何?他會有什麽影響?

什麽是數字鴻溝?他的表現如何?他會有什麽影響?

“數字鴻溝”也叫信息鴻溝,即信息富人和信息窮人之間的差距。它是由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在1999的壹份題為“落後於互聯網:定義數字鴻溝”的報告中首次提出的。隨後,數字鴻溝首次出現在美國的官方文件中——美國7月份發布的題為《彌合數字鴻溝》的報告,1999。2000年7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向八國集團首腦會議提交了壹份題為“從全球數字鴻溝到全球數字機會”的特別報告。在當年的APEC會議上,數字鴻溝成為世界關註的焦點。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顧問丹妮斯指出,數字鴻溝實際上是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美國全國城市聯盟技術計劃主任吉斯·富頓認為,對培訓和教育的投資必須落實,數字鴻溝不僅僅指妳有沒有電腦。歷史上有過“工業革命”,但是很多國家在工業革命中各行其是,很多國家落後了。

美國商務部的“數字鴻溝網絡”將數字鴻溝概括為:“在所有國家,總有壹些人擁有社會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術。他們有最強大的計算機,最好的電話服務,最快的網絡服務和最好的教育。此外,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使用最新或最好的電腦、最可靠的電話服務或最快捷方便的網絡服務。這兩類人之間的差異就是所謂的“數字鴻溝”。處於這種差距的不幸壹方意味著他們很少有機會參與我們新的以信息為基礎的經濟,他們很少有機會參與在線教育、培訓、購物、娛樂和交流。”這個定義主要從經濟和技術角度出發。雖然它沒有包括文化、民族、性別和世代的差異,但它顯示了數字鴻溝的主要原因和表現,因此它在壹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表示

發展中國家的電信和信息化水平嚴重落後於發達國家。

中國發展中國家有壹半人口從未打過電話,非洲的電話線加起來有紐約曼哈頓島那麽長。僅芬蘭的計算機主機數量就超過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發達國家平均每千人擁有300臺電腦。而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只有16。

發達國家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17%,但互聯網用戶卻占世界的80%。平均而言,發達國家6.8人有壹個互聯網用戶,而發展中國家440人有壹個互聯網用戶。

全球90%的電子商務量被發達國家壟斷。美歐發達國家對信息技術的投資占全球信息技術總投資的75%。目前,所有互聯網頁面中有81%是英文頁面,只有不到20%是其他語言頁面。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測算,美國信息能力總指數約為中國的11.6倍。

影響

堅持民族國家的利益

承認數字鴻溝的存在是全世界的共識。但是作為壹個民族國家,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問題的實質在於,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進程中,民族國家如何在世界格局中占據壹定的位置。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民族國家至少在今天看來是存在的,所以必須考慮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否則,討論數字鴻溝的基礎就不存在了。

我很贊同朱厚澤前輩的觀點,信息文明具有雙重性。工業文明英國化,信息文明美國化,美國化的信息文明滲透全球。在這個過程中,壹方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好處,另壹方面其文明以惡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裏,好的文明肯定是要接受的,當然也要讓我們的國家盡快跨越數字鴻溝。同時,我們可以坐下來,就文明傳播中邪惡的表現形式進行談判,以維護我們國家的利益,討價還價。

今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未來地理意義上的世界地圖將讓位於以知識水平劃分的世界地圖,國家之間的差距將越來越大,財富將越來越多地以知識來衡量,從而引發越來越多的社會沖突。因此,政府應該采取各種措施來縮小這壹差距。自今年年初以來,政府已開始談論數碼隔膜,但至今仍未提出具體的實施措施。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時代的看法錯位了,仍然以物質產品的數量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指標。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壹個衡量各地信息化指標的體系。今年以來,壹個明顯的趨勢是,互聯網公司開始與國家相關行業資源結合,真正形成壹個產業。但在這方面,國家並沒有有意識地積累和整合這樣的資源。

互聯網其實就是壹個實驗。當妳在網上閑逛的時候,妳的需求已經被了解和把握,這才是最可怕的。然而,中國的工業部門真的開始意識到這壹點了嗎?網絡的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重新劃分的過程。

必須彌合權力差距

談論數字鴻溝不能忽視另壹個鴻溝,那就是權力鴻溝。中國的現實是怎樣的?其實數字資本主義和黑幫資本主義是交織在壹起的,黑幫資本主義是更令人震驚的現象。權力的不公才是中國貧富差距的實際原因,而不是數字鴻溝。就中國而言,數字鴻溝更多地表現為國家之間整體信息狀態的差距。

當我們的經濟學家在說“西部大開發首先需要互聯網”的空話時,如果不解決體制問題,不正視中國強盜資本主義的問題,西部大開發就會成為某些官僚瓜分國家資源的又壹途徑。黑幫資本主義是壹部分人在私有化過程中直接將公共財產轉化為個人財產的結果。私有化還是壹個權力的劃分,和普通人沒什麽關系。富人階級和下層階級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這將導致中國融入現代社會的危機。所以,要解決數字鴻溝,不能以數字鴻溝的名義忽視中國的另壹個現實,那就是權力差距,因為它造成的不平等更大。

我們看到,數字資本主義也沖擊和消除了權力差距。什麽是數字資本主義?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Internazionale就會實現。去年中關村有個牌子寫著“全世界的電腦都聯合起來了,必須實現互聯網。”這句話其實講的是美國通過養老基金和退休基金形成集團資本,然後通過這個集團資本投資周邊國家的現實。這樣,全世界的資本家通過數字化團結起來,而無產者似乎並沒有團結起來。為什麽全球資本主義國家會變成福利國家和知識社會?正是因為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不平等差距最小化。藍領變成了知識工作者,資本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所謂的數字資本主義是由壹大群資本支撐的。

以數字化手段滲透的集團資本主義表現為外資進入、互聯網興起和中國電信市場開放。這也帶來了壹些新的規則。

用數字漩渦彌合數字鴻溝

面對數字鴻溝,我提出了壹個概念,叫做數字漩渦。關鍵是中國如何吸收全球資本和技術,形成數字漩渦,進而實現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人的高科技領域的互動。

政府今年做的8個網站,只是為了提高在新聞上的競爭力,其實這並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政府應建立成熟的民間投資體系,使我國的民間資源向高科技傾斜,設置更高的門檻。這樣外資進入,就有了商量的余地。我們甚至可以采取官方監管,民間管理的形式。政府把資源讓渡給民眾,民眾采取產權清晰、制度保障的制度來整合這種資源。

數字鴻溝是數字機遇。

在八國峰會之後,由富士通和日本東芝公司領導的全球電子商務商業對話協會的成員提議向非洲50萬個偏遠村鎮提供數字接入。事實上,這些公司從自身長遠利益出發,勇於承擔解決數字鴻溝的重任。他們深信,只有幫助大多數國家成為“網絡經濟和社會的正式參與者”,他們才能擴大現有的市場規模。正如思科公司總裁錢伯斯所說,“所有參與互聯網革命的公司都有機會彌合這場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數字鴻溝,同時也將最終享受到彌合數字鴻溝帶來的市場機遇。”

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正在認真對待數字鴻溝的風險,積極改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使每個人都能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帶來的機遇。

壹位世界銀行高級官員曾指出,如果低收入人群和國家希望分享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革命帶來的機遇,他們不僅需要相關的高質量教育,還需要能夠確保平等獲得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基礎設施。在國內,網通最近業務很忙,可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實達要特別關註硬件行業,說明廠商看到了基礎設施市場的光明前景。

可見,數字鴻溝其實是創造財富能力的差距。如何抓住機遇,實施適當的技術整合,跳過這壹鴻溝,直接進入中國的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領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但是,如果這種整合進行得不恰當,我們可能會完全錯過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