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

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

文明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結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社會向更高階段發展的方向。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中國歷史悠久。根據考古發現和研究,大約在12000年前,隨著農業的發明、陶器的燃燒和磨制石器的使用,社會已經從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很大發展,反映精神文化的遺跡屢有發現。距今5500年至4500年,新石器時代晚期,聚落等級分化明顯,貧富差距急劇拉大,社會進入大轉型時期。著名考古學家蘇先生曾將中國古代文明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古國——王國——帝國。5500年至4500年前的社會轉型時期,處於“古國”階段。“古國”階段,幾個早期文明中心都出現了大型祭祀設施,大量社會財富用於祭祀活動,神權高於壹切。從4500年前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之前,是壹個“王國(方國)”階段,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堯舜禹時期和夏商周時期。這壹階段,軍事力量支撐的王權上升到主導地位,神權國家變為王權國家。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到清朝滅亡,是壹個“帝制”階段,郡縣制取代封建制,中央集權的行政官僚機構成為皇帝實現國家管理的主要工具,“書文”成為維系統壹大國的重要環節。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有著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特征。中國古代文明是在農業的基礎上形成的,但同時也有來自草原遊牧文化的因素。即使從農業的角度來看,也不是只有壹個來源。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及以北的粟作區,長江流域及以南的稻作區就已經形成了幾個各具特色的文化區系,每個文化區系又可分為不同的類型。在不同文化、不同文化區系類型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交流、影響、碰撞、融合乃至分化重組,到約4500-4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代,以夏國的建立為契機,中原文化成為吸收和融合周邊其他文化先進因素的大熔爐,成為發展水平高於周邊文化的主導文化。與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不同,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多元壹體”模式決定了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也有對外開放的廣闊天地。在周邊地區擴大和發揮影響力的同時,也接受了其他文明的許多先進因素來壯大自己。中國幾千年古代文明發展的歷史證明,自我封閉只能萎縮消亡;只有對外開放,才能不斷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和動力。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起步不是最早的,發展也是最快的,但卻不間斷地延續下來,這是世界其他文明古國無法比擬的。在其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雖然有過朝代的消亡和更替,有過戰爭和分裂,但統壹始終是主流。作為文明的精華,穩定的制度、融合的文字乃至禮儀思想,壹直主導著社會文化發展的方向。

今天的中國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是今天的中國。中國曾經有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中國也壹定會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現代文明。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49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啟了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新時代。在歷史的滾滾車輪已經進入21世紀的今天,中國各族人民正在中國生產黨的領導下,踏著先輩的足跡,繼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努力創造新的更好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打造中國頂級視覺人文期刊、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使命的《文明》雜誌,五年來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溝通外界,承前啟後,以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樸實的文字、華麗的畫面,向大眾展現了壹個多姿多彩的人文世界,催人奮進,催人奮進,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就“古代文明”壹欄而言,壹系列重大考古發現的介紹總是令人耳目壹新:“大麥地巖畫,可能改寫中國歷史”,讓大家看到距今8000年至6000年的農牧交錯帶寧夏地區發現的仰韶文化的獨特圖像描繪,以探尋中國最早的文字。《小河墓地:神秘的死亡之堂》展示了新疆孔雀河流域5000年至4000年前層層掩埋的白血先民墓葬,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早期,新疆現在就是東西方文化交匯之地。西漢張騫通西域之前,這裏居住著不同民族的族群。《霧繞九連墩》通過精美的青銅器和漆器,讓大家再次領略了2300多年前楚國貴族墓葬和車馬坑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探秘漢代地宮》《漢代地下武士之謎》通過對漢代徐州諸侯王王楚墓地的介紹,不僅向大眾展示了漢代高貴人的尊嚴,也為棺槨和陪葬兵馬俑的淩亂排列留下了層層疑雲和猜想。大足石刻:佛教石窟中的世俗信仰,通過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窟,揭示了佛教藝術自漢初從印度傳入中國以來的中國化、世俗化歷程,展現了中國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包容態度和吸收、融合、改造的能力。“成吉思汗的靈魂在哪裏?”報道了蒙古、美國、日本等國考古學家在蒙古發掘成吉思汗陵的過程。雖然有壹些可能的相關發現,但也留下了更多神秘的思考。當然,類似的話題還有很多。這些題目雖然介紹的是中國幾千年發展進程中某個時期、某個地區、某個民族的某個片段,但它們就像珍珠壹樣,是壹個個炫目多彩的習題,可以折射出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

摘自百度網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