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地理課堂教學
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整合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在整合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全面塑造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容量。作為壹名山區中學的老師,我只能面對每個年級壹個多媒體教室的局面。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結合學科優勢,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化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此,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壹、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感受和體驗,進入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克服傳統教學中靜態死板的課文和板書的缺點,從而對地理產生興趣。比如在講“降水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時,播放洪水、幹旱、暴雪等圖片。,配以深沈凝重的背景音樂。畫面讓學生驚心動魄,震撼心靈。很容易得出降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好處和負面影響的結論,深刻感受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然後學生與現實爭論: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境?激烈的辯論結合課堂和社會生活實踐,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通過視覺形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壹步培養思維能力。再比如:在講《天下人種》的時候,先用電腦播放壹段三大人種演唱的《江南Style》經過我剪輯剪輯後的視頻,然後,問:剛才看的視頻裏有哪些人種?它們有什麽不同?現在最流行的歌舞,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到這壹節的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更好地創設了情境,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單調,有利於學生拓展豐富的想象力,調動壹切感官,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地理學習。所以在制作課件時,要充分利用電腦的這壹優勢,盡量讓畫面內容生動形象。也就是說,要盡可能地使用壹些動畫和音樂,將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到這些動畫和音樂中,讓學生愛聽愛看,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1例如,講授中國行政區劃時,教材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但涉及的地名較多,各省(市、自治區)的邊界形狀不壹,相對位置也比較復雜。通常需要兩個小時完成教學,第壹節課教三級行政區劃的劃分;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第二節課講“34個省級行政單位簡稱及行政中心”。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第壹節課,我用背歌、拼圖、猜謎等方法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通過層層活動讓學生記住省份的名稱、縮寫、位置。為了幫助學生記憶,我做了壹張鼠標點擊某省級行政區時的圖片。課件中顯示相應的輪廓圖像類比。比如黑龍江省像天鵝,內蒙古自治區像雄鷹,山東省像駱駝,青海省像玉兔,廣東省像大象的鼻子等等。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通過使用自制的Flash China拼圖遊戲,學生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比賽,告訴他們壹些拼圖的技巧。學生加深了對中國行政區劃名稱和位置的理解和記憶,教師也能及時得到教學反饋信息。到相關省級行政區教學時,他們會把課前準備好的謎語投射出來,讓學生猜。比如“船出長江口”(猜壹個城市的名字),提出這個謎語,前面學習的疲勞壹掃而空。猜中的同學自然享受勝利的喜悅,沒猜中的同學也借鑒別人的答案。記住上海的位置——長江口。由於電腦動畫在課堂上的應用,降低了教學難度,大大加快了教學速度。第二節課可以通過練習、看圖、填圖、小測驗等方式鞏固和反饋知識,還可以開展小組競賽、小組項目研究等合作學習活動。多媒體教學從多個角度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充分利用了課堂時間,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第三,動畫模擬,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涉及的地理內容廣泛,既有學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地理特征,也有難以理解的地理事物。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的教具是掛圖和投影。由於學生看不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在認識客觀事物時往往受到自身認知器官的限制,只能觀察此時此地的情景。通過觀察肉眼可見的客觀物體,很難理解壹些抽象的知識。利用多媒體,通過動畫模擬和過程演示,可以將靜態圖變成動態圖,學生可以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同時思考、觀察和討論。利用動畫模擬,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教與學成為壹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比如“等高線地形圖”的教學就很抽象。我用課件用動畫演示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原理和特點。圖、文、聲、像豐富,讓學生輕松理解峰、谷、脊、崖、鞍等地形概念(尤其是谷、脊的判斷,加上我自己的板)然後我玩了生動有趣的基礎練習,抽象的內容被形象化、具體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教交通運輸和介紹中國鐵路幹線的時候,我用動畫制作了這樣壹個課件:以中國地圖為底圖的畫面中出現了壹輛機車,把中國主要鐵路幹線的線路、名稱、主要城市壹壹叫出來,每條幹線從起點閃到終點,可以和終點壹起出現。為了激發學生的視覺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我讓學生在老師的屏幕演示下找到“五縱三橫”的鐵路幹線,用兩種顏色畫出來。以“北京”為中心,找到了“上海”,把“京滬”連起來,才明白這是“京滬線”。然後讓學生說出這條鐵路線經過哪些省直單位和主要城市。在屏幕上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完成的很好,記住的也很快(就連平時不好的同學也做的很好)。然後在觀察比較各種交通方式的特點後,讓學生用課件展示壹些合理的交通方式進行練習,做到學以致用。通過這種直觀的形象和視頻,讓學生實踐、對話、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強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新課程的整合。第四,在地理課程學習中渲染氣氛,培養學生情感。要把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情感有機結合起來,把思想教育融入地理教育。多媒體課件可以渲染氣氛,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教學需要收集編輯視頻和VCD內容,在適當的時機播放,配以文字和旁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學習中國地理《地方文化對旅遊的影響》時,老師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八達嶺長城。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被祖國的錦繡河山所吸引,臉上寫滿了向往、陶醉和自豪,激起了他們的愛國情懷。然後出現了壹組漫畫鏡頭:旅遊區亂扔垃圾,有人在文物上刻“×××來此壹遊”,配小醜畫外音?同學們看了,都表達了自己的憤怒、指責和仇恨。從負面材料來看,他們也有強烈的情感體驗。通過正反材料的對比,他們增強了保護環境和資源的意識和法制意識,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美好的道德品質,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地理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滿堂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有效整合,在學習中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地理特征,最終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但多媒體課件使用不當,不僅讓學生感到眼花繚亂,而且,反復的視覺刺激容易使學生大腦疲勞,註意力分散,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選擇和加工學習材料,將其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設計最優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