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瓦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重要的糧棉果基地,面積13259平方公裏。轄5鄉3鎮3個農牧團場,18個村,7個居委會,34個連隊,80多個畜牧站點,兵團農壹師還有部分團。2012年全縣人口245800人,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柯爾克孜、烏茲別克、蒙古、錫伯、俄羅斯族、滿族等22個民族。
阿瓦提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西部,阿克蘇地區西南部,塔裏木盆地西北緣,天山南麓,北緯39° 31 ' ~ 40° 50 '之間,東經79° 45 ' ~ 81° 05 '之間。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與柯坪縣接壤,西南與巴楚縣接壤,南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與洛浦、墨玉縣接壤。東西最大寬度100公裏,南北最大長度150公裏,總面積13259平方公裏。
2013年阿瓦提GDP達到33.3億元,比2011增長15.3%。第三產業結構比例為41.8:16.1:42.1。人均生產總值14523元,比2011增長22.8%。
阿瓦提是國家優質棉生產基地、中國著名的棉花城、中國長絨棉之鄉、中國穆薩萊西之鄉、多波文化之鄉。
基本介紹中文名:阿瓦提外文名:阿瓦提別名:阿瓦提行政區類別:縣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阿依巴格鄉、塔木托格拉克鄉、英艾日克鄉等。* * *駐地:阿瓦提鎮電話區號:0997郵政區號:843200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西部,塔裏木盆地西北部,天山南麓面積13259平方公裏。人口:24.58萬(2012)。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著名景點:多浪部落景區等。車牌代碼:新N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與經濟、概況、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事業、教育事業、文化體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事業、交通運輸、文化民俗、旅遊、歷史沿革秦漢時期,縣城北部的綠洲是西域古墨、溫宿的邊緣地帶。西漢阿瓦提設西域都護府,縣域為其領地。唐朝屬於安西胡夫。南宋屬於西遼。元朝是巴厘島的西部。明朝鄭德九年(1514),賽德汗建立地方政權——葉爾羌汗國,縣域歸其管轄。清乾隆十三年(1748),南疆被準噶爾吞並,縣北綠洲隸屬準噶爾。乾隆二十三年(1758),阿克蘇地方首領向清軍投降後,該縣由清朝任命的阿克蘇侍郎兼駐阿克蘇城公使管轄。乾隆四十七年(1782),清廷改派事務大臣管轄阿克蘇,以縣為轄地。同治三年(1864),阿古柏率侵略軍占領阿克蘇,建立哲德沙爾(意為七城)反動殖民政權,以郡為役。光緒九年(1883),該縣屬溫宿直隸府,屬阿克蘇道管轄。光緒二十八年(1902),縣北綠洲的聚居點有阿瓦提村、白石艾日克村、依木瑪帕夏村、玉吉麥村、英艾日克村。民國二年(1913),溫宿本府改為阿克蘇縣,阿瓦提為阿克蘇縣所轄三、四、五區的大部分。民國十壹年(1922),設立阿克蘇縣為阿瓦提分縣,縣下轄三區。民國十九年(1930),阿瓦提分縣改為縣,確定為三等縣,隸屬阿克蘇地區行署。33年(1944)定為二等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阿瓦提歸阿克蘇地區專員公署管轄。1958阿克蘇縣白石阿力克公社、英阿力克公社納入阿瓦提。1971年,阿瓦提屬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管轄。行政區劃為2011,阿瓦提轄5個鄉3個鎮,分別是阿依巴格鄉、塔木托熱勒克鄉、英艾日克鄉、多浪鄉、巴格托熱勒克鄉、阿瓦提鎮、白石艾日克鎮、烏魯卻勒鎮。地理環境阿瓦提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西部,塔裏木盆地西北部,天山南麓,北緯39° 31′~ 40° 50′與東經79° 45′~ 81° 05′之間。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與柯坪縣接壤,西南與巴楚縣接壤,南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與洛浦、墨玉縣接壤。東西最大寬度100公裏,南北最大長度150公裏,總面積13259平方公裏。阿瓦提地形圖阿瓦提由沖積扇、沖積平原和沙漠組成。北部為阿克蘇河沖積扇平原,面積約18.9萬公頃,海拔1028 ~ 1064 m,地勢平坦開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 2°,地表由細土組成,土層深厚;沖積平原由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組成,面積約27.8萬公頃,海拔1020 ~ 1050米,地勢平坦,坡度< At 1,河漫灘、河心灘、曲流極為發育,其上有多條古河道,形成多處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和河間窪地,還有數條梁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約85.9萬公頃,海拔1040 ~ 1060m,由半固定草灌沙丘、流動新月形沙丘和鏈狀沙丘、復合沙丘和鏈狀沙丘、沙丘和復合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穹狀沙丘和魚鱗狀沙丘組成。氣候阿瓦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基本特點是幹旱少雨,蒸發量大,寒夏變化劇烈,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季氣溫升降快,年變幅和日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年降水量稀少,時間分布不均,農業生產完全依靠地表水灌溉。阿瓦提年平均氣溫10.4℃,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極端最高氣溫39.4℃,最冷月(65438+10月)平均氣溫-8.3℃,極端最低氣溫-25℃。年平均降水量46.7mm,年平均蒸發量1890.7mm,無霜期21天,年平均日照2679小時。年溫差為34℃,年平均日較差為65438±05℃。阿瓦提平均風速3m/ s,年平均大風天數15天,平均浮塵天數52天。春季(3-5月)氣溫上升迅速且不穩定,冷暖、幹旱、大風交替頻繁;夏季(6-8月)炎熱,幹熱風多,日照時間長,降水集中,受冰雹危害;秋季(9月~ 165438+10月),氣候涼爽,氣溫下降快,出現霜凍;冬季(12 ~次年2月)寒冷漫長,平均氣溫-8.3℃。水文阿瓦提境內有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在境內交匯形成塔裏木河,向東流動,形成許多湖泊和沼澤。境內最大的湖泊是艾思曼湖,面積13.3平方公裏。全縣綠洲地下水約7.03億立方米,地下水位高,地下水埋深不足3米,易開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2012,阿瓦提有胡楊、甘草、羅布麻、大雲、沙柳、蘆葦、蒼耳、車前草、鹽角草、芨芨草、駱駝刺、白刺、苦豆子、密蒙花。動物資源2012阿瓦提野生陸生脊椎動物種類繁多,有馬鹿、羚羊、狐貍、野兔、野豬、刺猬、麝鼠、蛇、蜥蜴、壁虎、壁虎、松鼠等。還有禿鷲、鸛、天鵝、大鴇、野雞、鵝、野鴨、玉帶海雕、鶴、白鷺。人口民族人口截止2012年末,阿瓦提總人口為24.5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3萬人,農業人口19.05萬人。自然增長率為4.16‰。男性人口為125200,女性人口為120600,性別比為1.04:1。出生人口3931,出生率15.77‰;死亡2895人,死亡率為11.16‰。awat族以維吾爾族為主,還有漢族、回族、藏族、土家族、東鄉族、蒙古族、滿族、苗族、寶泉族、柯爾克孜族、土族、壯族、烏茲別克族、哈薩克族、彜族、黎族、撒拉族、俄羅斯族、朝鮮族、瑤族、傈僳族和傈僳族。經濟概況2013年,阿瓦提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3億元,比2011(按2010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15.3%。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394,065,438+0萬元,比2065,438+0增長9.9%。第二產業增加值53508萬元,比2011增長14.5%,其中工業完成24815萬元,比201增長8.9%,建築業完成28693萬元,增長201。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96萬元,比2011增長21.9%。第三產業結構比例為41.8:16.1:42.1。人均生產總值14523元,比2011增長22.8%。第壹產業農業2013年,阿瓦提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12700畝,同比增長1.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71萬畝,減少221萬畝,下降7.5%;棉花種植面積117.7萬畝,比2011增加2.7萬畝,增長2.3%,其中:長絨棉種植面積515700畝,細絨棉種植面積661300畝;小麥播種面積1.5萬畝,減少1.31萬畝,比201減少8%。玉米播種面積1210000畝,減少09000畝,比2011減少6.9%。甜瓜播種面積31.3萬畝,增加0.97萬畝,比2065.438+0.1增長44.9%。蔬菜種植面積3.22萬畝,比2011.000畝增加100%。2013年,糧食及糧食產量122195噸,下降6.8%;小麥產量67695噸;玉米產量5.45萬噸;甜瓜產量51960噸;蔬菜播種產量43470噸;棉花產量129930噸(皮棉),其中長絨棉和細絨棉平均產量分別為89公斤和126.9公斤。畜牧業2013,阿瓦提牲畜存欄數316800頭,增長51%,其中羊28.28萬頭,增長2.6%;牛出欄14300頭,增長7.5%。牲畜存欄39.49萬頭,增長5.6%,其中羊存欄35.75萬頭,增長5.8%。存欄奶牛2.78萬頭,增長5.7%。肉類總產量13430噸,增長13.8%,其中羊肉產量4932噸,下降0.1%;牛肉產量2386噸,增長28.3%。牛奶產量7279噸,增長20.9%;禽蛋產量2473噸,增長21.9%。水產品產量為130噸。2012年,阿瓦提工業增加值24815000元,比2011(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8.9%,比2011低15.3個百分點。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9351萬元,比2011增長26.7%。重工業增加值5464萬元,比2011增長34.1%。工業銷售產值61232萬元,產銷率達到100%。2012年,阿瓦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1126000元,比2011增長5.3%;增加值9683萬元,較2011增長3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的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457.8萬元,比2011下降23.9%;盈虧平衡後利潤為631.8萬元。其中棉紡業利潤2241萬元,小麥加工虧損51.3萬元,電力業虧損56.4萬元,紅棗加工利潤51.5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交增值稅933.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102.6%。2013年,阿瓦提建築業總產值82483萬元,比2011年增長77.5%。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總額87098萬元,比2011增長40.5%,房屋建築面積52365438+。竣工房屋產值41443萬元,比2011下降2.8%。第三產業國內貿易2012年,阿瓦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53.4萬元,比2011增長15.1%。從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25434.8萬元,比2011增長16.7%;農村消費品零售額92186000元,比2011增長1.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5492.5萬元,比2011增長12.1%。餐飲零售額91,609,000元,比201,654,38+0增長24.3%。2012年,阿瓦提規模以上批發零售業機電產品及設備零售額2936.7萬元,比2011增長6.7%;石油及制品零售額759.9萬元,比2065.438+065.438+0下降365.438+0.8%。2012年,阿瓦提共有星級酒店2家,客房145間,A級景區1個,接待國內遊客2.27萬人次,同比增長9.7%,旅遊總收入5400萬元,同比增長16。2012年,阿瓦提各界申報科技興縣項目62個,國家科技項目1個,自治區科技項目5個,自治區科技項目2個,27個縣科技項目列為實施項目。全縣專利申請量12件,其中全年授權專利7件。教育2012年,阿瓦提有1所職業高中,在校生1632人;全縣有普通中學11所,在校生12778人,其中高中生1593人,初中生1185人。68所小學,22,427名學生;全縣有幼兒園52所,219班,219雙語班,8437名幼兒,適齡兒童入學率全年達到93%。2012年,阿瓦提* *共有文化藝術機構1個,廣播電視臺1個,農村廣播電臺8個,廣播人口和綜合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8%和95%。“喇叭”覆蓋率95%,聲音率98%。發放直播衛星接收設備3452套,有線電視用戶超過5000戶,播放電影1476部。全年舉辦“百日廣場文化”87場,農村文體活動420場。公共圖書館總共有56,000冊藏書。2012年,阿瓦提在地區青少年比賽中獲得29枚金牌、32枚銀牌、17枚銅牌。阿瓦提刀郎農民畫家協會、新疆刀郎農民畫院相繼成立,《新疆巨變農民畫》在自治區舉行首發儀式,畫冊成為新疆唯壹入選向十八大獻禮的刊物。截至2012年底,阿瓦提共有衛生機構23個,其中縣醫院2個,衛生院10個,防疫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站1個,衛生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5265438+個。醫院和保健中心有625個床位。全縣住院分娩產婦比例為98.9%,嬰兒死亡率為13.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18.5‰。全年法定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1290例(不含肺結核病例),傳染病死亡5例。據悉,傳染病發病率為549.9/65438+萬,死亡率為2.1/65438+萬(以上數據不包括肺結核病例)。2012年末,阿瓦提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6189人,比上年末增加414人。其中參保退休人員1818。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4313人,增加1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684人,增加10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7485人,增加104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人數為4772人,增加249人。參加生育保險的職工人數為7497人,增加265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37956人,比上年末減少484人。交通方面,2012年,全縣公路裏程3736.2公裏,其中,等級公路1164.3公裏,客運量425.4萬人次。旅客周轉量402081萬人公裏,較2011增長6.2%;貨物周轉量4876.7萬噸公裏,增長0.9%。距國道314 58公裏,毗鄰南疆鐵路,距國道314 58公裏,距阿克蘇火車站和機場67公裏,距烏魯木齊公路1077公裏。文化民俗刀郎文化刀郎人是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的融合,所以刀郎文化是漠北突厥文化、蒙古族文化和塔裏木土著文化的融合。刀郎人數百年來壹直在森林和草原上狩獵和遊牧,留下了獨特的放牧和狩獵文化以及200多年的農耕生涯,從而留下了農耕文化的元素。刀郎文化是刀郎人生活環境和歷史空間形成的文化形態,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以原生態歌舞和娛樂活動著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多數年輕人都留著頭發,很少有人戴帽子。發型有背頭、開叉、平頭等等。男性中老年人戴帽子較多,春夏秋戴各種花帽,老年人冬天戴皮帽。年輕女性留長發,多為波浪型,偶爾染發(棕黃色),有的戴華麗的花帽,美麗優雅,充滿民族特色。中老年婦女大多戴頭巾,夏天和冬天用棉絮頭巾。女性戴耳環,比較傳統,色彩豐富,小巧。面粉和大米是飲食中的主食,先進的機制面粉和精米已經取代了舊的石磨面粉和糙米。正餐以腦、拉面、湯面、餛飩、抓飯為主,其次是烤包子、饅頭、油餅、餃子、羊肉串,以羊肉牛肉為主,其次是雞肉、魚肉。農村住的是壹戶壹戶散,每戶都有果園庭院。有些城市居民仍然住在專屬的庭院裏,庭院裏種著花草樹木,有些已經住進了現代化的樓房,大多是三室壹廳,有廚房、衛生間和水暖設施。玉滿旅遊景區:距縣城西北18km,距阿克蘇60km。每天都有班車去景區。景區西鄰艾思曼湖,東臨阿克蘇河,南接阿瓦提縣,四周綠洲環繞,其中有胡楊林、紅柳、蘆葦等茂密的野生植被。,而森林裏的野獸成群結隊,老大河從中流過。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阿瓦提烏魯切勒鎮博斯塔姆牧場以南的廣大地區,塔克拉瑪幹沙漠為主體,面積8526平方公裏。距縣城50公裏,交通便利。艾思曼湖:位於阿瓦提縣西郊英艾日克鄉十八村,是阿克蘇最大的淡水湖,距市區20公裏。景區以艾思曼湖為主,周圍是沙丘、蘆葦、胡楊林等組成的沙漠景觀。湖泊面積約13.3平方公裏,水深2-5米。三廠胡楊森林公園:位於縣城南部,占地1166800畝,南有塔克拉瑪幹沙漠,葉爾羌河沿岸生長著茂密的胡楊林和荒漠植被,林區有野豬、野鹿、羚羊等野生動物資源。景區內的胡楊林,春夏兩季,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多浪部落景區:位於新疆阿瓦提,距縣城18公裏,距阿克蘇市50公裏,交通便利。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原始胡楊林為背景,以多浪文化為主題,通過展示多浪人的歷史遺跡,再現多浪人的原始生活場景,全方位展示多浪人的建築、飲食、手工和生活。景區占地8000多畝,集多波歌舞、民俗展館、民俗體育、多波部落、河釣、水上娛樂、沙灘遊泳、探險、狩獵、鴕鳥觀賞、民族餐飲、自助烤肉於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