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營層面來說,妳所在地區目前的在線教研水平如何?還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葉平:從2004年開始,我們在湖北省組織了校本研修的協作研修行動,提出並不斷完善促進校本研修的行動策略。三年來的實踐證明,校本研修行動策略的實施不僅有效地推動了全省中小學校本研修的進展,也為校本研修網絡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宏觀上,湖北省依托湖北教育信息網,以平臺建設和資源建設並重,以平臺建設為主,建立了省級遠程教育與科研網絡。2005年底,分別開通了“校本研修網”和“學科教學網站群”。從整體上看,湖北省校本研修網絡工作雖然取得了初步進展,但仍處於低水平狀態,沒有經常化、制度化。在資源整合和力量整合上,尤其是在平臺建設上,急需進壹步突破。此外,由於各地區發展不平衡,並沒有出現區域整體推進的局面。
周:為了保證網上教研的順利進行,浙江杭州拱墅區教育局領導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在全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先後推出了拱墅教育論壇、拱墅教育博客、拱墅教師教育網等在線教研信息發布平臺。這些平臺改變了教研員和教師的學習和工作狀態,促進了大眾教研和校本教研,積累了學科教研活動資源,形成了學科教研的“成長記錄袋”。
我們感覺在線教研的發展存在壹些困難:從事在線教研的團隊比較分散,沒有形成群體力量;缺乏對區域網絡教研人員的統壹組織、協調、指導和引導;網絡教研都是兼職,教研人員缺乏技術支持,技術人員缺乏學科能力;壹線教師工作量大,缺乏時間和精力。
華澤峰:江蘇省常州市為中小學教師提供了各種信息技術應用平臺和豐富的教學資源。
平臺建設:從區域層面來看,平臺有:(1)常州教研網,主要為學科教研提供信息發布和交流平臺。(2)壹個老師的工作室博客,以老師的名字命名,吸引同領域的老師加入。我們為每個工作室開設了壹個培訓博客。目前已發布4821條博客,收到1,000多條回復。(3)現代教育技術博客,是常州教師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專業博客。此外,常州電教中心還為每所“十五”現代教育技術項目學校開設了賬戶,用於上傳項目研究計劃、過程數據和成果。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專業的交流平臺,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即時得到教育技術專家或同行的解答,極大的激發了研究的興趣。
資源建設:常州信息資源建設初見成效。通過自主開發、合作開發、直接采購等方式,建成了市、區、校三級資源庫。常州教育人現擁有教育資源1500G,涵蓋各學科新課標資源。
下壹步,我們將探索信息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的有效模式。常州電教中心將牽頭與所轄城區電教機構合作建立“區域教育資源開發交流合作體”,發揮區域內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的優勢,尋求符合區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求的數字教育資源二次開發技術方案,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此外,還要建立區域內基礎教育資源搜索引擎,搭建基礎教育資源管理平臺和資源聯盟,提供基礎教育資源定制化、個性化推送服務,緊密鏈接區域內教育資源,以開放、* *共享、互助的精神實現區域內交流合作。
湖北省校本研修網絡化過程中,如何通過網上教研凝聚教研人員的集體智慧?
葉平:我們認為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教研都必須以學校為導向。基於網絡應用的校本研修雖然打破了時空界限,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促進我們學校的發展和我們教師的成長,仍然必須著眼於解決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我們必須將基於網絡的校本研究定義為“校本合作研究”。應充分發揮網絡互動的優勢,鼓勵教師樹立團隊合作意識,特別強調基於教師團隊合作的在線合作研究。每壹個老師都應該學會用團隊合作的力量來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享受智慧,共同進步。
基於網絡應用的校本研修最重要的特點是可以為校本研修的校際合作和區域聯動創造條件。通過網絡,不僅可以促進不同學校教師的發展經驗,還可以實現研究資源(包括案例和教訓等)的共享。);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內的專家資源,實現專家指導的享受;我們還可以在教育、教研部門和高校教育專家的支持下,在不同層次的區域範圍內組織區域學校協作研究。
參與校本研修項目協作的學校大多也在校園網內搭建了相應的校本研修平臺,上下結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平臺開展研修。學校利用網絡論壇、QQ、聊天室等即時通訊軟件,參與UC教研組,特別是教師博客,實現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和思想的互聯互通,形成全體教師的學習體。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反思、思想交流、靈感記錄等。在分享和交流中產生新的理解,形成教師的新學習。
如何深化線上教學和科研?
宋:首先要建立相應的網上教研隊伍,特別是網上教研人員的隊伍建設。這樣的發展聯盟是在線教研深入發展的基礎。其次,要建立網上教研制度,從機制層面推動網上教研的發展,包括管理制度和評價制度。第三,網上教研活動形式豐富。網絡教研是第壹種網絡化的方式,其次是日常活動,各種方式相輔相成。第四,逐步形成網絡教學的研究文化,主要包括空間文化、關系文化、研究性學習風格文化、規則文化等。網絡教研文化是指網絡教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是影響網絡教研的隱性價值,是網絡教研發展的內在基礎和動力源泉。第五,網絡教學和科研要努力體現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提高質量和效益,揚長避短,克服片面性。只有不斷推動教育科學的發展,才能體現網絡教學和科研的先進性。
如何共享優質資源,惠及農村教育?
華澤峰:2005年,“春運工程”在江蘇常州啟動。其目的是為農村中小學和薄弱學校提供以城市為主的優質教育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 * *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水平。同時,幫助農村中小學和薄弱學校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辦學水平,促進全市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真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葉平:為促進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在農村的應用,在區域校本研修過程中,要整合資源和力量,依托“三網合壹”的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絡等載體,動員城市學校支持農村學校,鼓勵城鄉學校“結對”開展基於網絡的城鄉教師互動培訓和組織學習,鞏固和發展農村教育,大面積提高農村教師素質。其基本策略是利用天網的資源,搭建“地網”平臺,組織“人網”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