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綠色建築的到來讓生活更舒適?

綠色建築的到來讓生活更舒適?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綠色建築的發展。比如,住建部近日發布的《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未來五年,在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到2020年,城市綠色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達到50%,新開工和全裝修居住建築面積達到30%,綠色建材比例達到40%。根據規劃,推進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包括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新建居住建築節能75%強制性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從材料和技術方面推進建築的綠色施工和品質升級;制定全裝修新建房屋交付激勵政策,提高新建房屋全裝修成品交付比例,為用戶提供規範優質服務;普及建築節能技術。組織可再生能源、新型墻體材料和外墻保溫、高效節能門窗等的研發。什麽是綠色建築?綠色建築是指為人類提供健康舒適的工作、生活和活動空間,同時最高效地利用能源,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建築。是實現“以人為本”和“人-建築-自然”和諧統壹的重要途徑,也是21世紀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建築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綠色平衡的理念,通過科學的總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太陽能利用、地熱利用、中水利用、綠色建材、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綠色建築必須充分體現人文與建築、環境與技術的和諧統壹。此外,綠色建築還具有六大特征:合理的場地規劃、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綜合措施的有效節能、健康舒適的建築環境、無害的廢棄物減排、靈活適用的建築功能。既滿足了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消耗了最經濟合理的能源和資源,對綠色環境的影響最小。為什麽要發展綠色建築?建築作為人工環境,是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們對感官享受的追求,對居住環境和生活舒適度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斷變化的生活觀念導致無節制的開發建設,不僅疏遠了人與自然的自然聯系和交流,也給環境和資源帶來了沈重的負擔,特別是對能源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築是用能大戶,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市場,中國住房總面積已超過400億平方米。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改變民生、提高城鎮化水平的要求,還會有大幅增長。據有關統計,建築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28%以上,近年來有逐步上升的趨勢。節約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是近年來國家工業化發展的根本方向的必由之路。建築如何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1,提高碳基能源的利用率,減少使用建築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為每壹個過程都會有能源消耗,而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必須減少碳基能源的使用。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引進和使用低碳建材,堅決停止使用落後產能,充分利用建材行業窯爐處理工業固廢和城市垃圾,全面推進產業優化升級。(2)開發可循環利用的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及其衍生物。由於這些能源大部分是由太陽和地球的熱能轉化而來,不僅具有汙染少的特點,而且儲量也比較大,這無疑緩解了石化能源的不足。“十二五”規劃大力提倡建築使用天然氣、地源、空氣能熱泵等新能源。但是,目前我國綠色建築剛剛起步,經驗還不足,沒有壹個全面的評價體系。因此,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完善評價標準,規範綠色建築的實施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實現碳基能源的高效低產出利用,為我國節能減排打下堅實基礎。2.回收舊建材由於當前城市化進程的加劇,建築拆遷日益增多,導致大量舊建材被廢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改變傳統觀念,不要簡單地把舊的建材填埋掉,而是要回收利用。我們可以對舊的建築材料進行篩選分類,把不能回收的粉碎,作為築路的材料,其他可以回收的可以用來加工磚塊和混凝土。這樣既可以減少上遊的資源投入,又可以解決下遊的建築垃圾,充分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當然,對於壹些已經遭受化學和物理損耗的舊建材,我們不可能無限回收。因為這些建築材料的性能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使用標準,繼續使用只會給建築帶來安全隱患。我國目前沒有完整的舊建材回收拆除法律體系,導致舊建材在市場上隨意使用、無序流通。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和規範市場,實現舊建材的有序回收,建立高效安全的流通渠道。加強行業監督管理。具體可以:明確制定行業標準,規範廢舊建材回收利用;鼓勵成立回購舊建材公司,對具備條件的企業給予壹定的稅收優惠,並適時進行價格指導;在處理舊建材,實現再生利用的同時,完善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能,堅決避免廢棄建材的違規使用。3.改造住宅和公共建築。當前,為了提高資源的生產效率,降低其消耗,應大力推廣工業化住宅和節能公共建築。在工業化住宅建設中,傳統的手工野外作業被工廠化生產所取代。凝結在場外完成,在工廠進行組裝,然後在現場組裝。這樣既提高了設備和機械的利用率,又節約了原材料,保證了產品性能和質量的穩定性,為住宅節能減排奠定了基礎。此外,這種施工方法避免了施工現場產生汙水、垃圾、噪音、有害氣體和粉塵,充分體現了綠色建築的理念。對於辦公、旅遊、通訊、交通等公共建築,其能耗壹般是居住建築的十倍以上,因此降低公共建築能耗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因此,應建立完整的節能監管體系來規範公共建築的能耗,引導公共建築全過程進行低碳管理,並制定相應的能耗檢測平臺。同時,建立公開的獎懲機制,公示能效測評結果,讓全社會監督。4.加強對節能減排標準實施的監管。在實施節能減排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並非每個環節都能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因此,必須加強對建築全周期節能減排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管,對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給予足夠重視。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綜合協調和信息反饋職能,實現其在監督標準實施過程中應盡的責任,加強對施工各方是否有效使用、全面執行、準確實施標準的監督,嚴格審核施工的各個環節,對不執行和違反標準的行為嚴肅處理。只有這樣,節能環保技術才能貫穿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節能減排的理念才能得以實現。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