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什麽可看的,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我從小就在課本上看過,就不出醜了。
我現在想說的是,妳要好好玩,好好吃,尤其是當地的特色美食。但是提醒大家,在品嘗食物的同時,也要註意食物的產地。過年的時候去了蘇州,品嘗了濃郁的蘇州小吃和美味的文化餐。
從網上了解到壹家便宜又好的小吃店過年的時候特意去逛了壹下,結果很滿意。因為中午的時候看到店裏有些人對小吃的介紹很感興趣,我也和店裏的本地食客聊了聊,說這家店的東西正宗又便宜,就在那裏吃了午飯和晚飯。晚上,店主聽說我們對蘇州小吃的故事很感興趣,她真的受寵若驚,要去店裏給我們講故事。下面的故事是她從民間搜集來的,打算出版成書,代代相傳。
我們的祖先已經在我們的土地上種植了8000多年的水稻和4000年的小麥。我們的祖先以此為生,這是幾千年文化和文明的重要因素之壹。這是多麽豐富的遺產啊。零食是這份遺產的瑰寶,她永遠閃耀。
妳吞下壹個餛飩,就吞下了盤古開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世界”;拿起壹碗面,是壹種永恒的願望,人類的生存將永遠延續下去。拿起壹個綠色的餃子,調出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撐起壹塊蛋糕,撐起韓世忠和梁宏宇的幹糧抗金;剝開壹個粽子,伍子胥繁榮吳的輪廓就此拉開;創作壹塊年糕,是為蘇州古城建設做貢獻;品冬酒,品泰伯與鐘勇釀造的吳文化甘露;修成正果,就是歡喜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請織女不要忘記蘇州的故鄉,乞求編織的智慧。得到蘇式月餅是元末張士誠起義的消息。討厭奸臣秦檜,讓他像油條壹樣在油鍋裏炸,這叫油炸;捧出壹壇桂花酒,是吳剛去月宮砍桂花前留在老家的酒;勺壹勺芋頭,勺是王莽篡權的教訓;嘗壹嘗八寶粥,是康熙遊歷蘇州喝的粥;潔白如玉,大方餅原是明珠塔方的家。黑米臘八粥是紀念釋迦牟尼飲酒的齋戒場所。神仙餅和重陽餅是道場的神仙產品。嘗壹口蘇州小吃,讀壹卷吳文化。
寒食節吃“九娘糕”(九娘糕)的由來
蘇州人吃發糕,據說始於元末。
當時蘇州有個張士誠(1321年-1367年)。因為意外受傷,他帶著母親逃命。那時候是寒食節,無處乞討。他幾天沒吃東西了。他的老母親餓昏了,張士誠眼看自己要餓死,痛哭失聲。壹個老人看到張士誠很孝順,母子都很可憐。他用家裏不多的酒糟做蛋糕給他吃。張士誠的母親終於得救了。
幾年後,張士誠在蘇聯造反稱王,想起了當時的救命恩人。為了不忘此事,張士誠下令寒食節吃酒糟蹋餅,取名“救母餅”。後來張士誠被朱元璋活捉,在去應天府的路上自殺。當時沒人敢把餅叫“救母餅”,但蘇州人還是對張士誠很有好感,悄悄把“救母餅”改名為“九娘餅”。至今,蘇州人仍有春天吃“酒釀餅”的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唐朝末年的詩人文秀寫了《端午》“千古傳聞是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的詩,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然而,端午節的習俗起源於伍子胥是真的。據說伍子胥剛從楚國跑到吳國的時候,吳國還是東南小國。他幫助吳王制定了壹個繁榮吳國的戰略。他“嘗之水如天地”,於公元前514年建成著名的蘇州古城,為吳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夫差即位後,伍子胥輔佐他實現了稱霸東南、中原的大業。這樣的功臣,死於忠義,被迫自殺,並把屍體扔進了河裏。最後,正如伍子胥所料,吳國被越國滅了,但是吳國的人民非常想念他。每年五月端午節,胥江等地都會舉行水上活動和賽龍舟來紀念伍子胥。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蘇州人依然感受著先人的福音,永遠不要忘記這位蘇州的英雄。
長夏吃鹹鴨蛋稱人(就是稱人)的由來
在漫長的夏季,蘇州人不僅有品嘗三鮮、吃醅的習俗,還有吃鹹鴨蛋、稱人的習俗。
這個習俗的傳說與三國時期蜀國的劉備娶了吳國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為妻有關。孫權為了牽制劉備,把妹妹騙回了吳國,再也不讓她回蜀國。劉備與孫夫人相見恨晚,劉備派使者。諸葛亮指示使者前往蘇州,讓孫夫人父子稱體重,然後帶回書信,以便了解孫夫人父子在東吳的生活質量。使者直到吳棟才知道,吳棟人從來不給人稱重,只有在出售牲畜時才稱豬和羊。把孫太太當成動物當然是不合適的。怎樣才能讓孫太太開心的稱體重而不產生懷疑?他看到吳棟人正忙著慶祝新年,街上有許多鹹鴨蛋。於是在那個長夏的日子,他在蘇州城的大街小巷到處擺著大秤,用彩色絲線稱了壹個小網兜,裏面還裝著鹹鴨蛋。傳言說:“長夏的孩子用秤鉤稱穩,用網吃網,表示不容易死;大人說滿意,自己在懸疑。如果他們在夏天吃,他們不會減肥。“這樣大人小孩都能稱體重。信使很好地完成了任務。
從此,蘇州人長夏就有了稱人吃鹹鴨蛋的習俗,把彩色的絲蛋網兜掛在孩子的胸前。
清明節吃綠色餃子的由來
大禹(公元前22世紀)治水十三年,家中無人。他用清淤的方法使三河入海,太湖水位下降,平息了洪水,為種植冬小麥創造了條件,贏得了蘇州人的喜愛。時至今日,太湖流域還有很多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傳蘇州有個小青年,看到清明節的人給大禹獻上精美的祭品。他認為這配不上大禹生前的節儉,他認為大禹在九泉之下壹定不安。清明節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他和大家商量如何用麥葉汁和糯米粉做綠色的餃子,供奉在大禹治水的墓碑前,不忘大禹治水的恩情。久而久之,互相效仿就成了壹種習俗。蘇州人在清明節上墳時,仍然用綠湯圓作為供品。
如果綠湯圓是用野燕麥葉汁和糯米粉做的,那就更香了。
4月8日吃黑米的由來
黑米是將糯米浸泡在壹種野生植物黑洋蔥的葉汁中烹制而成,黑油有壹種特殊的味道。據民間傳說,盤古開天地後不久,種在地上的絲瓜藤就長到了天宮。當玉帝得知此事後,大怒。同時命令托塔李田用劍砍斷絲瓜藤,將天宮舉到雲外。與此同時,他命令長須星天牛取走百種草藥的種子,撒向世界。於是,世界變成了草的世界,莊稼枯萎,人們挨餓,哭得滿天都是。天牛感到內疚。四月初八,是佛祖的誕生日,天上的神仙都去參加生日會,天牛也去參加生日會。它在慶祝生日的路上,悄悄地背著犁,來到人間。
當他來到地球時,他鏟雜草,把他的牛奶給孩子和病人,耕地。從那以後,莊稼在大地上生長。這件事驚動了玉帝,玉帝為了懲罰天牛對佛祖的蠻橫和不敬,讓天牛永遠留在人間,過著放牧農田取人奶的生活。而人們認為天牛拯救人類是大慈大悲,是對佛祖的極大尊重。這壹天,人們給牛吃“黑米”(吳音“黑米”與“阿彌陀佛”諧音),讓它咀嚼,表示牛也在念叨“阿彌陀佛”。不能說它心中沒有佛。每年四月初八,讓牛好好休息,人就用它吃“黑米”。念“阿彌陀佛”,也意味著人們不會忘記它的恩情,與天牛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