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是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納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壹招生,自主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以“知行合壹”為校訓。學院現占地面積561畝,建築面積162000平方米。堅持“服務為本、就業為導向、質量為本、特色壹流”的辦學理念,努力踐行“知行合壹”的校訓,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壹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4由泉州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壹.學院簡介
學院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著名僑鄉、國際花園城市福建省泉州市。位於風景秀麗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清源山南麓,西湖公園北側,湖光山色。如今的泉州繁榮昌盛,經濟總量占全省四分之壹以上,成為東南沿海壹顆耀眼的明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是學習和研究的好地方。學院現占地面積239510平方米,建築面積146370平方米。在校學生5913人,專任教師264人,兼職教師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1人。學院擁有價值20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包括電工電子實驗室、通信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PLC可編程實訓室、傳感器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計算機組裝實訓室、光機電壹體化實訓室、家電多功能實訓室、計算機網絡實訓室、彩電實訓室等。配備了先進的儀器設備,配有電教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和學術報告廳。
21世紀仍將是信息時代。中國科學院院士指出:“人類將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將成為知識經濟中最重要的資源和競爭因素;信息產業將成為未來世界上最具雄心和活力的產業。”美國經濟學家壹致認為,“哪個國家能掌握半導體、計算機和通信設備這三項最重要的技術,就能控制21世紀最強大的產業趨勢。”可見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重要性。學院以就業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面向企業,服務企業,貼近企業,形成了以就業促招生,以就業促發展的辦學特色。
目前設有計算機、電子信息工程、經濟管理、外語四個系,開設15個專業。這些專業不僅是當前加快“數字福建”建設的熱門專業,而且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體現了電子信息的特點,適應了信息社會的需求。學院壹直貫徹“以人為本,以德為先,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學生樹立“敬業、創新、奉獻”的精神,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鞭策自己,努力實現學生的自我完善,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院設有“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與郵政、電信、移動、聯通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近兩年接收優秀畢業生115);還與廈華、夏新、華為、神州數碼、泉州華英、泉州鮑彤等數百家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人才輸送渠道,幫助學生就業。畢業生就業率93%以上。
學院開設的專業學科新、專業性強、發展快,辦學條件日趨完善。計劃到2007年,學院將招收6000名學生。2005年,學院在泉州江南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取得52畝土地,計劃建設建築面積41000平方米的實訓基地,成為集科研開發、產品制造、學生培訓為壹體的校企機構。同年,泉州市政府劃撥423畝土地用於新校區的規劃建設,並將校園建設列入2005年和2006年的重點建設項目。擬建校舍壹座,建築面積265438+10萬平方米。新校區將於2008年基本建成,屆時壹個嶄新的校園將矗立在清源山南麓的西湖北岸。
二、辦學條件
堅持質量,建校,打造品牌工程。學院高度重視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現擁有:中央財政支持的三個示範實訓基地:電氣、電子及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數控技術實訓基地、通信技術實訓基地;省財政支持的兩個示範實訓基地:通信技術實訓基地、數控加工與維修實訓基地;1省屬高校名師;三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應用電子技術教學團隊、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教學團隊、通信技術教學團隊;3個省級精品專業:應用電子技術、通信技術、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8門省級精品課程:單片機接口技術、高頻電子電路、傳感器、自動化。
檢測技術、3G技術與基站工程、液壓傳動與氣動技術、網絡建設與管理、數控設備故障診斷與維護及數據庫開發與實現等。
泉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民辦信息職業院校改革試點”等2個項目被確定為國家“十二五”教育改革試點項目;被正式列為承擔福建教育“十大改革試點”的改革試點項目有6項: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民辦信息職業院校集團化改革、民辦教育綜合改革、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體制改革實踐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卓越技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閩臺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改革。省級教改綜合項目有三個:應用電子技術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數控設備故障診斷與維修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數據庫開發與教學改革綜合實驗項目。高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總數居福建高職院校前列,居民辦高職院校首位。
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科學建設實訓基地。學院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自成立以來,按照“先進性、* *享受、產學結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投資41.21.8萬元,高標準建設了50多個校內實訓室和8個實訓基地(含3個中央財政支持的示範實訓基地)
踐行“知行合壹”校訓,實踐技能成效顯著。學院師生在全國及全省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 *在全國和全省各類職業技能競賽中獲獎91人次,257人次,其中在全國性競賽中獲獎11人次,35人次。2009年以來,參加福建省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成績連續三年位居福建省高職院校前列、民辦高職院校第壹。同時,學院連續三年代表福建省參加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等16部委聯合舉辦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全省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二。其中2011獲得“信息安全技術應用”項目(壹等獎),是福建省在本次大賽中的最好成績。
開展閩臺教育合作,為海西建設培養人才。
就業成績喜人,位居全省高職前列。學院積極開展以“成長、成功、就業、創業”為主題的職業教育活動,通過校外實訓基地、招聘會、媒體、直接業務接觸等多種方式和途徑,積極聯系用人單位,不斷拓寬就業渠道,畢業生就業成績喜人。2007、2008、2009、2010屆畢業生最終就業率分別為93.5%、96.05%、97.55%、97.8%。2011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已達98.05%。2007年、2008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被省人事廳、教育廳評為優秀,綜合評價位居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院先後獲得福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泉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綜治先進單位”、“平安校園”、“職業技能鑒定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人才培養評估。20111 2月被省教育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批準為“福建省示範性高職院校項目建設單位”,是福建省24所民辦高職院校中唯壹獲此殊榮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給高等職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學院將認真貫徹綱要精神,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示範性高職院校,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以新的奮鬥、新的創造、新的成就,為建設更加美麗和諧幸福的福建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