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雲南大學是211嗎?

雲南大學是211嗎?

是211學校。

學校介紹

雲南大學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是中國西部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之壹。是全國首批42所世界壹流大學之壹,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雲南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壹流”、“211工程”、“壹省壹校”、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先後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研究生計劃、中國政府來華留學人員獎學金獲得者。是中西部“壹省壹校”國家重點建設大學(Z14)聯盟成員,南亞東南亞大學聯盟牽頭單位,有研究生。

雲南大學始建於1922為民辦東麓大學,1934更名為省立雲南大學,1938變更為國立雲南大學。是中國西部邊疆最早的綜合性大學之壹。1946年,《大英百科全書》將雲南大學列為中國所在的15年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大學之壹。65438-0958年,雲南大學由中央高教部劃歸雲南省管理。65438-0978雲南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大學之壹。

部門設置

截至2022年3月,學校有27個學院,1個附屬醫院,壹個研究生院,82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教、藝等1個學科門類。

能力

學校現有教職工3023人,其中專業技術職務2582人。專業技術崗位教學科研人員2017人,正高級職稱507人,副高級職稱675人,博士學歷教學科研人員1219人。專業技術崗位教學科研人員1930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的445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的23.1%,具有副高級職稱的845人,占教學科研人員的43.8%。教研人員中,博士1136人,占教師的58.9%,碩士614人,占教師的31.8%。

教學建設

國家特色專業:環境科學、化學、公共企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漢語言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生態學、新聞學、網絡工程、旅遊管理。

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政治與行政管理、民族學、漢語言文學、緬甸語、新聞學、歷史學、化學、生態學、統計學、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檔案學、旅遊管理、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英語、數學、應用數學。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創新實驗區、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CDIO國際化與工程軟件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培養模式實驗區。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與通信實驗教學中心。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生物科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雲南省特色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數學與物理基礎科學、信息安全、英語、民族學、金融學、材料物理、行政學、法學、制藥工程。

雲南省重點建設專業:旅遊管理、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化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環境科學、公共管理、漢語言文學、經濟學、生態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大氣科學、軟件工程、化學、新聞學、工商管理、法學。

雲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軟件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新聞通信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地球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公共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數字城市實驗教學中心?

雲南省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自然資源化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本科生創業培養模式實驗區、服務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國際經貿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基於社會工作專業的社會公益和公共服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民族民間造型藝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復合型法律優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學科建設

學校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和52個雲南省重點學科。現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4個,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30個,其中獨立22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壹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20個,其中獨立4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6個。

重點學科

世界級學科建設學科:民族學和生態學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民族學、生態學、專史、微生物學。

雲南省重點學科:生態學、民族學、中國民族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中國經濟史、工商管理、植物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基礎數學、材料物理與化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關系、民族法學、有機化學、思想政治教育、遺傳學、旅遊管理、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微生物學、化學、專史與理論。環境科學與工程、文學藝術、公共管理、理論物理、氣象學、系統分析與集成、生物學、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行政學、物理化學、民族學、政治學、金融學。

雲南省屬高校重點學科:金融數學、產業經濟學、管理學、物理化學、民族學、政治學、金融學。

科研平臺

學校擁有省部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1個,國家眾創空間2個,中華民族* * *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