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開發地質數據服務產品的思路和意義

開發地質數據服務產品的思路和意義

李李灣陳湧泉猶達

(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

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作為中南地區的地質調查管理機構,承擔著中南地區地質調查數據信息的管理和服務。近年來,我館壹直在創新探索開發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思路,整合地質資料,提取專題數據,建設數據庫,開發數據發布系統等技術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開發模式,創新地質資料發布的表現形式。提供多種檢索手段,改變地質資料服務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地質資料服務能力,通過網絡出版、窗口接待、電子閱覽室等形式,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關鍵詞:發展地質數據服務產品的思考

0簡介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者獲取的重要信息資源。作為社會信息的壹部分,它日益成為經濟建設的重要資源。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是地質工作積極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為規劃建設提供基礎地質資料和資源保障的重要體現[1,2]。

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作為中南地區地質調查項目的管理機構,受中國地質調查局委托接收、核對、整理和保管中南地區報送的地質調查項目資料,同時開展地質調查資料社會化服務。近年來,武漢地質調查中心不斷加強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整合開發,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形成了壹系列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這些產品通過利用圖書館、網絡、出版、電話、物流等多種形式和多方位的服務,在社會、政府和專業機構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來,武漢市地質調查中心在地質資料服務管理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對現有地質資料進行分類整理,整合地質資料,開發整合系列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建設電子閱覽室,利用信息網絡和出版物發布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全方位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主要介紹了通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整合地質資料,開發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建設電子閱覽室,增加服務渠道,加強網絡服務,發布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利用網絡服務開展地質資料服務。作者重點闡述了開發地質數據服務產品的思路和意義。

1地質數據服務產品開發的思考

首先,對現有的地質資料集合進行分塊分類整理,整合地質資料,開發整合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其次,通過編輯、出版、公開發行、網絡出版和電子閱覽室等形式和手段發布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等。,提供各方面的地質資料服務。武漢地質調查中心開發的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系統和服務方案如下。

青藏高原1.1實測地層剖面數據庫

青藏高原及其鄰近地區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大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新疆南部、寧夏西部等行政區域,地理範圍為北緯25 ~ 40°,東經72 ~ 106°,其中1: 5萬,1: 25萬,6506。數據庫分為兩個記錄表:SCPM(實測剖面記錄表)、FCMS(剖面分層描述記錄表)和JPG(剖面示意圖),數據由(Access)軟件錄入。收集1:5萬、1:20萬和1:25萬區域調查報告、剖面信息和其他用於開發地質數據服務產品的地質數據,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和綜合研究,進行數據處理,利用數據庫軟件采集和輸入數據,建立實測剖面數據庫。采用OracleSpatial+MapViewer的WebGIS服務架構,實現青藏高原地層剖面數據的實時發布和動態更新,為用戶提供地圖查詢、瀏覽和地層剖面數據檢索查詢服務。通過該系統,用戶可以直觀地了解青藏高原上已完成的實測剖面分布,了解各實測剖面的地理位置、長度、生產單位和生產日期,觀看剖面圖和剖面照片,了解各地層剖面的巖石特征、化石類型、巖石厚度和化石照片。在建立實測剖面數據庫的基礎上,編制青藏高原實測地層剖面分布圖,為專業人員提供服務。

1.2圖形數據管理和服務系統

該系統以MapGIS地理數據庫為基礎,存儲和管理基礎地理、基礎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等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分析這些地理數據的語義,將GIS和DBMS緊密結合,充分利用DBMS的特點,實現區域地質、礦產資源、水文地質、物化探和遠程數據庫的空間信息、屬性信息、圖表信息和元數據,以及各類地質調查和信息化成果和元數據的壹體化管理。該系統包括以下兩個功能指標:①數據入庫和管理。提供國家大比例尺地質圖空間數據庫、重力數據庫、磁力數據庫、地球化學數據庫、重砂數據庫、同位素數據庫、礦產數據庫、地質工作程度數據庫的壹體化數據管理功能,按照專業數據庫分類進行管理和維護。②數據庫檢索和查詢。提供基礎地質、礦產資源、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遙感數據、重砂、重力、航磁、同位素、巖石、礦物等數據的檢索和查詢。從地理範圍來看,系統提供了多種檢索和查詢方式,包括地圖檢索、範圍檢索、元數據檢索、行政區域檢索和鼠標交互選擇檢索。從數據庫屬性的角度,系統提供了針對不同數據庫的屬性檢索定制功能,允許用戶定制要檢索的屬性內容。此外,系統提供不同數據庫之間屬性的綜合檢索功能,為用戶提供不同數據庫中不同屬性信息的綜合提取和映射輸出。該系統安裝在武漢市地質調查中心電子閱覽室的涉密機中,實現地質資料的有效管理和服務,用於對空間數據庫中存儲的原始數據、基礎數據和成果數據進行圖庫管理、數據導入、數據查詢、數據修改編輯、數據導出、數據轉換操作、屬性數據遷移和系統日誌管理等地質資料的維護和服務。

1.3地質調查數據全文檢索系統

基於Lucene全文檢索引擎工具包,設計、開發並最終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全文檢索系統。當用戶發送查詢請求時,系統將根據搜索詞搜索索引服務器創建的索引,以檢索相關的地質數據。但是,內部實現過程和檢索數據庫對用戶是隱藏的。程序後臺的索引由系統定時更新,用戶沒有查看和操作的權限。當用戶鍵入壹個關鍵詞,點擊查詢操作,就可以在頁面上查看到搜索結果,並根據關鍵詞的相關度對每個文檔進行排序。您可以通過點擊頁面上的相關鏈接來查看和下載整個文檔,同時顯示部分文章摘要。除了提供全文模糊檢索,還可以查詢報表的外部特征,如報表標題、作者、報表形成時間等。本系統選擇抽取摘要,以用戶查詢的關鍵詞為中心動態生成文檔摘要,即用戶輸入關鍵詞查詢後,根據關鍵詞在文檔中的位置,抽取前後文本生成摘要,並突出顯示關鍵詞。同時,系統根據這些字段提供多條件組合檢索,即檢索對應字段同時滿足條件的數據。這種查詢方式適合搜索目的性強的用戶準確找到數據。因此,本系統為用戶提供了關鍵詞推薦功能,即當用戶輸入關鍵詞進行檢索時,系統會在網頁底部顯示與該關鍵詞相關的詞語,引導用戶完成相關工作。當用戶找到自己需要的文檔時,該系統支持在線閱讀文檔。為了保證文檔不會被復制粘貼和良好的用戶體驗,系統會將用戶在線查詢的數據以flash格式顯示。在武漢市地質調查中心內部電子閱覽室的計算機上安裝運行地質調查成果數據全文檢索系統,以便更好地為社會用戶提供地質資料服務。

1.4武漢地質調查中心地質資料圖形檢索集

武漢市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收集的地質資料圖形檢索集是根據地質資料的不同分類和不同比例尺編制的。專業分類主要有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水力環境地質、物化探遙感地質調查、信息技術與技術方法、綜合研究、數字地形圖等。規模主要有1: 25萬,1: 20萬,65438。為了方便讀者快速直觀地查詢,利用MapGIS軟件編制相應比例尺的地質資料索引圖。1:250000、1:200000、1:50000等地質資料的索引圖按照相應比例尺標準圖和圖表編制。本圖集以圖片和數據庫的形式發布在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網站上。根據地質資料的分類和比例尺大小,可以快速直觀地查詢出資料的文件號,大大提高了資料查詢的效率。同時,紙質媒體圖集發放給用戶,存放在閱覽室,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大大提高了地質資料的服務水平。

1.5中南地區地質調查成果指南

通過編輯出版和公開發行《中南地質調查成果指南》,及時、準確、簡明地向各級行政主管部門、業務管理部門和地質單位介紹中南地質調查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南》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水文環境地質、物化探遙感地質調查、信息技術與技術方法、綜合研究等內容,將成果分為六大類。每個類別按照提交的時間順序排列。成果資料的每個文件包括成果名稱、編輯單位、作者、完成時間、提交單位、提交時間、文件編號、資料形式、分類、主題詞、內容介紹、批準文件、圖紙、附件、數據庫和軟件等材料,內容詳實,基本涵蓋了成果資料的所有要素。同時,該指南還通過武漢市地質調查中心網站發布,使用戶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瀏覽和檢索中南地區的調查成果。

1.6中南地區地質資料文件級目錄數據庫

近年來,全國各級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大多開展了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建設,而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建設仍然滯後,嚴重制約了地質資料的深度服務和數據的享用。武漢測地中心在全國率先建成地質資料文件級目錄數據庫,規範了地質資料文件目錄數據的結構。其內容主要包括:全國統壹編碼、數據文件編碼、原始數據文件編碼、標題、完成單位、完成人、完成時間、起始經度、起始緯度、終止經度、終止緯度、載體編號、載體單位、載體類型、載體規格、分類等。根據地質資料分類,建立了地質資料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包括中南地區地質調查成果、原始數據和實物數據。在充分引用或參考現有標準規範的條件下,根據數據管理的實際情況,平衡文件級目錄的數據完整性、數據采集工作量和數據存儲冗余,與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充分融合,建立中南地區地質數據文件級目錄數據庫。文件級目錄數據庫安裝在我館電子閱覽室。借閱者可以通過查詢和檢索目錄,準確地找到每壹個文件、每壹份地質資料的信息,提高了地質資料服務質量。

2含義

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發展,使地質資料服務模式從傳統的、單壹的圖書館服務向多渠道、多形式的服務模式轉變;從單壹的地質資料表達方式,轉變為數據庫、圖集、專著集等多種形式。開發的服務產品不僅向公眾公開了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的館藏資源,還宣傳了“地質調查”的成果。地質數據集成、專題數據提取、數據庫建設、數據發布系統開發等技術方法和手段,探索地質數據的集成開發模式,創新地質數據發布的表達方式,提供豐富多樣的檢索手段,改變地質數據的服務模式,大幅提高地質數據的服務能力,開展地質數據的有效社會服務[3]。

參考

【1】顏廣生。中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進展分析[J].中國礦業,2012,21(1):14 ~ 16。

[2]楊奇清。構建地質調查資料社會化服務機制的探討——以曹妃甸區域開發地質環境保護調查評價項目為例[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1(10):36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