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經歷了什麽階段呢?該書原文如下:以下簡要介紹會計電算化發展的歷史沿革:“壹、模擬手工記賬的探索起步。第二,與其他業務相結合的推廣和發展。第三,介紹會計職業判斷的滲透與融合。第四,與內部控制相結合,建立壹體化管理的ERP系統
有哪些關於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文件?!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2008-8-12大中小印刷隨著世界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導技術。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下,會計信息化的應用可以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財務信息,從而增強決策的有用性,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壹、問題的提出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世界由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導技術,信息產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社會,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角落。信息社會的企業也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信息成為重要的企業資源,信息技術創造了新的工作方式。數字化、網絡化的工作環境使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優化資源配置,追求利潤最大化,同時面臨激烈的競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下,會計信息化的應用可以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財務信息,從而增強決策的有用性,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不斷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相關研究表明,信息技術對企業的促進作用表現在:①產品質量平均提高了200-500%;(2)勞動生產率提高40-70%;(3)設備利用率提高200-300%;(4)綜合工作能力提高300-500%;⑤重復產品減少30-60%;⑥設計費降低15-30%;⑦人工成本降低5-20%;生產周期縮短了30-50%。因此,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在努力實施包括會計信息化在內的企業管理信息化,以提高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和競爭力。我國會計信息化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養了壹批既掌握包括會計在內的管理科學又掌握計算機技術的人才,為中國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總體效果並不十分理想。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雖然74%的企業在互聯網上建立了互聯網網站或主頁,但只有28%的企業建立了較好的網站,行業和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從網絡安全角度看,55.5%的企業沒有防火墻設備,64.9%沒有安全審計系統,67.2%沒有入侵。在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集成中,70-80%的企業實現了CAD、OA、MIS系統,全部實現的不到10%。ERP系統作為企業電子商務的核心,受到了大多數企業的重視,有63%的企業計劃建設,但目前只有2.9%的企業實現了。在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70%的企業認為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技術和設備累計投入僅占總資產的0.3%,與發達國家大型企業8%-10%的水平相差甚遠,62%的企業認為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分析,找出解決辦法,逐項落實,從而有效地推動我國信息化的發展。第二,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較為認真細致的調查,發現目前影響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主要問題有:(1)認識問題①對會計信息化的本質和內涵的認識存在問題。長期以來,我們習慣將“現代信息技術或計算機技術應用於會計工作”稱為“會計電算化”。雖然會計電算化只是壹個稱謂,但這個名稱本身就降低了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工作的應用。前段時間,壹些會計信息化專家經過對“會計電算化”的長期實踐和反思,認為“會計電算化”被簡稱為“會計管理信息化”,會計信息化的概念出現在壹些論文和教材中,但遠未從根本上解決會計電算化對人們思維和認識的影響。(2)對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的認識誤區對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的認識誤區主要有三種:壹是盲目求全,認為會計信息化可以解決壹切問題,所以不顧企業的管理現狀,急於建設壹個龐大完整的信息系統,最終只能做到高投入低效益,達不到預期效果,或者以失敗告終。二是缺乏系統分析,走分散開發的老路。會計信息化是壹項投資高、覆蓋面廣、內容復雜的系統工程。如果不仔細認真分析,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三是通過會計信息化強化管理體系的嘗試。對於壹些基礎管理較差的企業,領導想通過“冷屏”強行推行管理制度,只會導致管理混亂,達不到預期效果。...出發地:中國。/new/287% 2f 288% 2f 305% 2f 2008% 2 F8 % 2fxu 418942518800212864-0 . htm...
中學在人生發展過程中的階段和地位是怎樣的?中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點叛逆,感情也處於懵懂期。這時候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適當的教育,不能讓他們太嚴厲。中學的孩子,要給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有奮鬥的方向,過更有意義的生活!
會計信息模擬手工記賬可以減輕會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吧?會計電算化最重要、最基礎的工作是錄入憑證。只要錄入憑證,就可以進行審核和記賬,而記賬、過賬、匯總的過程都是由軟件完成的,但是在手工條件下,必須手工進行,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而且會計電算化也提高了很多會計信息的準確性,避免了手工記賬和過賬的錯誤。而且電腦記賬比手工記賬更規範。通過計算機記賬,將會計人員從傳統流程中解放出來,使會計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單位的管理,更好地進行稅收籌劃和預算。
在會計信息化的模擬手工記賬階段,企業已主動將會計電算化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的考試大綱、報名通知、
視頻教程+模型測試系統,電腦化軟件,遠程協助安裝等更多信息,
看到附件,或者點擊我的百度用戶名,瀏覽我的百度空間。
現在,中國說我們的會計信息化處於什麽階段?b .向標準化和國際化發展。
1,2006年2月15,財政部發布企業會計準則,2007年6月1日在全國上市公司實施。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實施與國際慣例中的財務會計理念是壹致的。
2.從“兩規兩制”到《企業會計制度》的實施,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初步統壹。《企業會計準則》的發布,標誌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
3.專家指出:“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了會計要素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全過程,是我國近30年來會計改革的重大成果。”
用計算機模擬簡單的手工會計業余處理=會計電算化時,我國會計發展處於什麽階段?
現在是中國會計發展的完善階段。
目前,我國檔案信息化的發展程度並不理想。
在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依次有幾個主要階段:65,438+0。新石器時代(距今65,438+0,000 ~ 4,000年)開始種植粟、黍、稻等作物。飼養了狗、豬、牛、羊等畜禽;發明養蠶,使用蠶絲;發明酒;發明了鉆井。2.在農業技術的最初發展時期,夏商周(約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11年)發明了歷法來指導農耕;使用金屬農具;使用存儲;物候學被廣泛用來表示耕作;花園出現了,開始培育果樹和蔬菜;有溝系;壟作出現;有農作物品種的記載,形成優良品種的概念;發明大麻漚制脫膠技術;創造腌制蔬菜和冰蓄冷技術;使用除草和蟲害控制技術。3.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精耕細作的技術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提水工具——橘罐;鐵農具的使用,以及鐵犁的出現,牛耕把畜力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糞種”技術的出現和施肥在先秦典籍中均有記載;壟作農業的發展——耕作方式的形成;“本土化方法”的出現和以肥換土技術的創新;根據土質、土壤顏色、濕度、鹽分、肥力來區分土壤,啟動土壤分類;農業區劃的思想開始萌芽;戰國時期出現了“四種五獲”、“壹歲再得”的技術,復種開始出現;創造“註水填淤,灌鹵地”的敷淤壓鹽技術農書神農、夜老出來了,農書呂春秋《商農》寫成了。4.秦漢時期(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0 ~ 280年)犁耕的重大改革和北方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形成過程中犁壁的發明;發明了陽古琴扇;原始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植物蛋白制成的豆腐;發明運河,修建地下通道;紫花苜蓿傳入中原;廣東海南島已種植棉花,織成“廣布”;壟作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形成了“代田法”;中國最早的條播農具出現在關中;《漢書》中已經記載了“蓋屋晝夜生火”的種菜大棚。間作和套種技術已應用於園藝;大田生產采用種肥與防蟲相結合的“播種法”和基肥追肥技術;創造了古代高產栽培技術“區域種植”法;穗選擇方法和嫁接技術已有記載;滲灌技術出現;創造育苗技術;對植物變異現象有清晰的認識並做出初步的解釋;創造了“將小麥入庫,烈日暴曬,丟入烘幹機”的小麥儲藏方法;利用虹吸原理創造壹個可以翻轉的提水灌溉工具和壹個提水工具“渴鳥”。偉大勝利之書出版了。兩晉南北朝時期,用凸輪旋轉法制造水動力連續磨床(公元265-580年)和連續磨床。北方形成了耕、耙、漚等抗旱耕作技術;創造單收、單收、單存單收種子防雜質保存技術,會有種子預留田;創造鑒定種子發芽率的技術,浸種和催芽技術已經使用;烘焙領域技術開始出現;創造小麥熱儲防蟲技術;中國最早、最完整的農業巨著《齊·姚敏書》問世。5.中國南方水田農業技術發展過程中,隋唐五代(公元581 ~960年)創造了灌溉工具水車(卡車)。牡丹成為唐代名花,創造了盤花和盆景技術;創造壹種踩糞積糞的方法;創造了農田機具人力犁,創造了“晚上放火,站在旁邊,燒著燒著”的火燒誘殺蝗蟲技術,是年努力14萬噸抓蝗蟲;開始人工培養真菌,創造茶籽沙藏技術;屈原犁已應用於生產;太湖水網圩區初具規模。中國最早的農具專著《雷蕾經》出版發行。到了宋代(960~1297),開創了竹子開花的疏伐再生技術;江南推廣稻麥兩熟制,江淮流域推廣占城稻。使用移植工具養馬;創造豆芽技術;中國頒布了第壹部農田水利法;硫磺和石灰等礦物質曾被用作肥料;創作花卉,促進“唐華”的培育;使用水田碎土、平土、拌泥的工具;利用風力利用風車(風動翻車),我國南方水田耕作采用深耕、晾曬、冷凍、田間熏蒸等措施促進土壤熟化,形成了我國古代“地力常新、旺盛”的理論;采取了系統的技術措施培育水稻壯秧,得出了“以糞通情”、“以糞入藥”的合理施肥原則。雜肥漚制、餅肥發酵、燒熏土等積肥制肥方法均有記載。設置糞舍,註意肥效保存;中國最早的關於華南農業生產的農業著作《陳輔農書》印刷發行。中國頒布了第壹部害蟲防治法。元代(公元1280~1368)出現了蔬菜冷床育苗技術。棉花從邊疆傳入內地有南北兩種方式;鋤頭是中耕除草和培土的組合工具,由畜力牽引,用於農業生產;中國紡織專家黃道婆在家鄉松江傳播棉紡技術;創造綠色飼料發酵技術;創造溝壑和梯田,以控制鹽堿地;采用人工接種技術栽培食用菌;現有的耕地支持工具——李陵島;水田使用“揮”、“爪”等中耕除草工具;高轉鼓、水旋車等運水工具已應用於生產;生產使用開溝、播種、施肥、壓拋糞種、拖運車等聯合作業工具,生產使用麥麩、麥稭、麥籠等小麥收獲配套工具;壹、現存最早的農田地圖集《王鎮農書農氣地圖集》問世;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業氣象學專著《田家五行》出版發行。6.明代(公元1368~1644年)南方雙季稻傳統農業技術的進壹步發展和不斷改良,采用了連作、間作、混作等栽培方式;中國西北地區創造了抗旱的“沙場”栽培技術;套種深耕技術出現;出現了由有機肥和無機肥組成的混合肥料“糞丹”;福州地區已實行雙季稻、冬小麥輪作的三熟制;創造養鴨治蝗技術;玉米、紅薯、煙草、馬鈴薯等重要作物先傳入中國,後傳入;谷物選擇已被記錄;創造“親田法”,依次增加剩余耕地;用骨灰粉作肥料,用骨灰浸泡幼苗根部;小麥苗在農業生產中應用廣泛,水稻已采用觀苗施肥技術;在太湖地區和珠江流域創建“桑魚塘”,實行糧、桑、魚綜合治理;甘薯的留種、育苗和繁殖技術出現;記錄絞犁(即代用犁,也稱代用犁架)的形狀和結構;了解蝗蟲的生長發育過程和蝗蟲產卵規律,提出了清除蝗蟲孳生地消滅蝗蟲,用砒霜拌種控制地下害蟲的方法。出版發行了中國最早的野生植物專著《救災草藥》、《水稻品種專著》、《李生玉井米制品》、《申氏農書》、《補益農書》。用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解釋農業技術原理的農書《農說》,中國大型綜合性農書《農政全書》問世。清代(公元1644 ~ 1911)用“冬月種植法”促進春化,用海水灌溉稻田。出現了單穗繁殖技術,培育出了優良的水稻品種——禦稻。北方有糧麥菜兩年輪作復種三種方法,總結了因時、因地、因地對作物合理施肥的經驗,創造了深翻鹽綠肥控堿技術。出版了中國最早的甘薯栽培專著、棉花栽培專著、大型官方農書《計時通考》。書中刻有小麥500多個品種,水稻3000多個品種。7.現代農業中雜交育種、輻射育種等常規育種技術(1911 ~ 1949)(1949 ~);抗蟲棉等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旱稻、雜交水稻等雜種優勢利用;組織培養、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應用於新品種選育;化肥、微量元素肥料、菌肥等。應用於種植生產;大川園藝作物生產應用地膜覆蓋、保護地栽培、無土栽培和工廠化育苗移栽技術;應用噴灌、滴灌、人工降雨和防雹技術;化學除草、植物生長激素等高科技產品的應用;遙感技術、飛播造林、飛防、田間作業農業機械化、農田微機監控管理等。
寫中國會計信息化發展的四個階段,像下面的題目,每個階段寫幾個關於四個發展過程的陳述,分別是:
首先,模擬手工記賬。(這是試驗階段)
這個流程是初始流程,只適用於內部財務,只能做財務核算和報表核算。只要初級電腦化就是學這個的。
二、金融業務整合(自發發展階段)
這個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都可以用。以前只能用於財務,現在是以財務部為主,業務部為輔的操作流程。
第三,引入會計職業判斷(屬於有計劃、穩步發展階段)
這個是國家主持的,因為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系統,現在國家正在整理這些,方便我們操作和使用。
第四,結合內部控制建立ERP系統集成管理(屬於管理會計軟件開發階段)
這主要是唯壹的來源,實時* * *
唯壹的來源,也就是說我們的財務信息是通過業務提供的,也就是通過ERP直接獲取的。
實時享受是指當涉及到業務時,例如銷售商品,我們可以在財務上同時了解它。
2008年6月,六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2010年4月3日:壹部壹司發布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審計報告指引。
內部控制是內部控制的簡稱,分為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
建立具有內部控制的ERP系統的集成管理階段,要求會計電算化與內部控制相結合,利用計算機建立ERP系統的集成管理(唯壹來源,實時享受)來實現內部控制的上述要求。
會計電算化不等於會計信息化,會計電算化是會計信息化的初級階段和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