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網購如何幫助社會發展?

網購如何幫助社會發展?

網購的發展主要是網民的認可,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也成為網購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然而,是什麽塑造了網絡的低價?

首先,網絡銷售的成本優勢。由於當當網與出版供應商長期良好的合作,當當網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可以大量采購,大大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年底當當網還會獲得供應商的大量返點,再次降低其采購成本;其次,對於購物網站來說,具有媒體傳播的價值,增加了另壹項業務收入;再次,線上產品群利潤率高,比如出版社的庫存圖書,網站還可以包銷、定制、買斷產品低價銷售。同時,百貨、禮品、飾品等。對於新產品線可以貼牌銷售,毛利空間高,彌補了其他產品線低價的損失;第四,網購沒有店面成本,可以根據客戶需求跟蹤推廣。市場廣告費用相對較低,整體運營成本較低。

同時,網上購物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購買方式,只要簡單的網絡操作,足不出戶,就可以送貨上門,並有完善的售後服務。同時,從當當網等地方購買商品,可以實現送貨上門,貨到付款,保證了網購安全。這些都是顧客熱衷網購,網上銷售快速增長的原因。

中國網上購物的發展

早在1999,中國的互聯網先知就開始建立B2C網站,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網購。然而,這種做法在當時受到了經濟學家的普遍質疑。這種質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會有足夠多的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嗎?答案是沒有。到2000年,中國網民人數只有890萬,大多數人沒有形成網購的習慣。所以網購不會有大市場。

第二,網購能否解決物流配送問題?答案是否定的,網購需要壹個全國範圍的物流配送體系,而當時的快速物流和快速配送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經濟學家壹談到物流配送就想到中國郵政,越來越覺得物流配送問題無解。

第三,網購能解決網上支付的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人喜歡現金交易,但他們還沒有形成用信用卡消費的習慣。現在要求他們直接在網上輸入銀行信息,直接通過互聯網實現銀行轉賬。短期內顯然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在後來的時間裏,這些疑慮都不是問題,已經被大型購物網站、郵政以外的快遞公司以及很多與各大銀行對接的第三方在線支付解決了。

從1991開始,EDI(電子數據交換)在海關、外貿、運輸、海運等部門應用,開始了金卡、金關、金稅的進程。65438-0996外貿部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從65438年到0997年,網上書店開始出現,網上購物和中國商品訂購系統開始出現。7月1998,中國商品交易與市場網站正式上線,北京、上海兩地啟動電子商務項目。

1998年3月6日下午3點半,國內第壹筆網上電商交易成功。中央電視臺王貴平先生通過中國銀行網上銀行服務向世紀互聯公司購買了65,438+00小時上網時長。3月18日,世紀互聯和中國銀行在北京正式宣布了這壹消息。不久後,壹輛滿載價值654.38+0.66萬元康柏電腦的集裝箱卡車從安的陜西華星公司運抵北京海星Kenzo品牌電腦公司,這是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網絡上生成的中國第壹份電子商務合同。自此,互聯網電子商務在中國從概念走向應用。

1999年底,是互聯網的高潮,中國誕生了300多家從事B2C的網絡公司。2000年,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數量增加到700家。但是隨著納指的下跌,只有三四個人還會對2001印象深刻。然後網購經歷了壹個比較長的“寒冬期”。

非典開啟了中國網上購物的新時代。面對非典的襲擊,大部分人都被困在室內,但要想不出門就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只能依靠網絡。很多防範意識強的人也嘗試網上購物。在這壹點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網上下單,送貨上門”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網購。2003年非典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網購。以當當和卓悅為代表的中國早期B2C先行者,從圖書這種低價、標準化的商品開始,以網購為突破點,借助快遞和貨到付款的交易流程,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場基礎,並在互聯網寒冬後獲得了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網購逐漸重新出現。2005年,當當網實現了4.4億的年銷售額,大大超出了大多數投資機構兩三年前的預期。這個數字證明了AMAZON.COM(著名電商網站亞馬遜)模式在中國的成功,也證明了經濟學家的過度悲觀和市場力量的偉大。

除了以圖書切入市場的綜合性網上商城當當和卓悅,淘寶和易貝兩家C2C網站也異軍突起,在交易額上後來居上,短時間內大獲成功。壹批定位明確的專業購物網站,如八佰佰、億商城、NO5時尚廣場、日美日服網、環球旅行網、18900手機網等也獲得了快速發展。

爆發式增長的前夜

從2006年開始,中國網購市場進入第二階段。經過前幾年當當、卓悅、淘寶等壹批網站的培育,網民數量比2001增長了十幾倍。很多人都有網購的經歷,整個電商環境中的交易信譽、物流配送、支付等瓶頸正在被逐漸打破。

從1999開始,網購的物流配送問題不斷得到改善。到2005年,對於當當、D1便民網、淘寶、18900手機網來說,物流配送不再是問題。壹個非常草根的物流體系,包括多倉儲中心、異地批量運輸、本地快速單送等,已經開始成熟,對中國網購的發展起到了實質性的支撐作用。網上支付方式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貨到付款曾經是網購的主要交易方式,大多數人對中國網上支付的發展壹直沒有信心。但從2005年商業銀行的創新和第三方網上支付工具的發展來看,很多人開始變得非常樂觀。

似乎壹夜之間,原本影響中國網購發展的絆腳石不復存在。根據當時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2004年中國網絡購物研究報告》,預計2005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將達到871億。然而,實際數字遠遠超過這壹規模。根據CNNIC公布的數字,2005年上半年中國網絡購物規模達到6543.8+00億,全年超過200億。

2007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發展迅速,C2C電子商務和B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分別快速增長125.2%和92.3%。根據最新的《2007?《2008年中國網絡購物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43億元,其中當當網以14.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壹,與卓悅的差距逐漸縮小,達到11.9%,其次是北鬥移動網和JD.COM商城,分別為9.7%和8.65438。2007年,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18億元,其中淘寶網的交易份額達到83.6%。由於湯姆和易貝的合資公司處於磨合期,2007年整體交易情況並不理想,Paipai.com的交易額首次超過湯姆易貝,以8.7%的交易份額排名第二。

網絡購物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的市場規模實際上將接近6543.8+0000億。考慮到未來三年影響中國網購市場發展的因素,總體上有利因素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艾瑞咨詢預測,到2011,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將達到40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