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城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夏季雨量較多。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該市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芋頭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油菜、芝麻和棉花,以及大麻、薄荷和花生。水果蔬菜種類繁多,壹般隨季節上市銷售。樹木主要有楊樹、柳樹、桑樹、國槐、香椿、油桐、楝樹等。
胡市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了湖陽郡。南朝寧永元年,武帝將新蔡縣遷至此處,稱“北新蔡縣”。至明末清初,已發展成為富陽縣西部四鎮之壹,是商賈雲集、貿易繁盛的大市場。民國二十四年(1935)設立臨泉縣,正式定名為乃城。新中國成立後,定為後城區。50年來,特別是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湖鎮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成為方圓數十裏的經濟、文化、科技、教育中心和阜陽市西部重鎮。
早在1992,胡鎮就聘請阜陽市水利勘測設計院對全鎮所有用地進行了全面調查,並請阜陽市城建局進行科學規劃,形成了《胡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經臨泉縣人民政府批準實施。1994年被上級定為副縣級鎮。1998根據發展需要進行了局部調整,制定了詳細的施工方案。並成立村鎮建設辦公室,負責城鎮建設。
後城集鎮人口21,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裏,是臨泉西部最大的集鎮。轄乃城、乃陽、乃東、乃西四個居委會。集鎮規劃建設已形成格局;省道S102從集疏中心過街近2.5公裏。南北中心街、幸福路、芝陽路全部鋪瀝青,惠民街、火星街鋪沙土。建下水道2400米,電力通訊設施齊全。1993建成並使用日供水量2000噸的自來水廠,鋪設供水管道6000余米。90%的居民用上了自來水。1995新建35 kV變電站,輸送白廟、關廟周邊鄉鎮。
全鎮現有初中2所,小學22所,其中初中38所,學生3800余人,小學129所,學生7300余人,入學率100%。某中心醫院現在有15個科室,其中主治醫師5名,醫師30名,醫士30名。有線電視臺覆蓋整個集鎮,有壹個電信大樓和壹個郵政大樓。全鎮程控電話從三鎮養500部發展到全鎮3200部。村村通上了網絡寬帶,農村建起了農民網吧。2005年開通同城先鋒網,為全鎮鋪設信息網絡平臺。數字移動通信,覆蓋全鎮及周邊鄉鎮。
鎮上有投資450萬元建成的金龍商場壹條街,有占地120的工業小區。有兩個占地40多畝的專業木材市場;有三個占地80多畝的水泥制品廠;還有百貨、白棉、肉菜、鋼材、水泥、燃料、燃氣等專業化市場,日交易額300多萬元。
全鎮以農業為基礎發展多種經營。近年來,我們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壓縮低質作物,積極推進優質高產作物發展,建設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和芝麻基地,增加農民收入。水產養殖業發展迅速。全鎮規模養殖戶560戶,分布在10個重點養殖村。無公害農業已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全鎮共有企業297家。企業數量已經達到2000多家。芝麻專業市場輻射數百公裏,經營戶近百戶。與此同時,餐飲、服務等適應經濟發展的第三產業也在我鎮迅速崛起。集鎮內有3家賓館和30多家餐館,美容美發、洗浴等服務業蓬勃發展。2005年,招商引資建成了第壹家縣級“百家福超市”。永豐大酒店總投資200萬元,是集餐飲、娛樂、洗浴為壹體的高標準、高品質的綜合服務業。工業形成了制革、冷藏、糧油加工、絲織、建築、建材等完整的工業體系,正在向集約化、集團化方向發展。
河豚:河豚的古代貢品,因河豚的護城河而得名,形似鯉魚,造型優美,鱗金色,鰭鮮紅色。它的肉是蒜瓣,嫩滑可口。團頭魴有補胎、健胃、消腫、止瀉的功效,是壹種好魚。古往今來,遠近的客人總是很快品嘗到河豚。相傳清朝康熙皇帝吃河豚,煮河豚蒜,治好了他多年的胃病。關於鯖魚有壹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鯖魚城壹帶久旱無雨。溝渠和河流幹涸了,莊稼沒有收成。人們過著艱難的生活。他們在何澄河底唱戲,磕頭求雨。有壹天,壹個穿黃袍的道士來了,他說:“大地和河流到達天空,只要妳的心堅定。”人們跪在地上祈求下雨。黃袍道人來到河底,挖開地面看水,舀起水的入口,噴向空中。突然,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不壹會兒,溝裏全是水。人們在雨中歡呼起舞。不壹會兒,雲開霧散,雨停了。尋找道士,我看到壹條閃閃發光的龍,從何澄河離開。人們都以為舊路是龍改造的,於是向天跪拜。當金龍回過頭往下看時,它巨大的身體搖晃了壹下,幾片金鱗掉進了河裏。從此,古老的陽澄江裏有了壹條金色的河豚。
大蒜:盛產於程朗西部的火星街壹帶,這是程朗在古代的另壹個貢品。九葉蒜,又名九葉香草。紫皮,小四瓣,蒜頭呈扁圓形,像狗的牙齒。搗碎的湯和米汁壹樣,味道鮮美,香辣可口,營養價值很高。蒜汁可以用水拌三次,但還是辣,享有“辣蒜滴蛋,兩口難吃”的美譽。鯿魚蒜還有壹個特點,就是不是“死蒜”。早上準備的酸果汁,到了晚上味道依舊新鮮如初,沒有任何異味。大蒜可以入藥,有治療癰腫、解除各種毒素、止痛的功效。患紅白痢疾的人,只需在火上煮四五片蒜,早晚各吃壹次,兩天就能痊愈。常吃大蒜可以增進食欲,增強體質,治瘡。群眾中流傳著壹句話“吃了大蒜,瘡就消了。”相傳,東漢明帝封其堂兄殷清為楊侯,殷清以楊城特產的水煮魚和大蒜向明帝進貢。明帝吃了之後,稱贊它麻辣鮮香,味道鮮美。從那以後,河豚和河豚蒜就是每年進貢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