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德州德城區面積有多大?

德州德城區面積有多大?

分為三個區,德城區,河西商務開發區,河東經濟開發區。

德城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河北、山東兩省交界處,距省會濟南120km,地跨北緯37° 19 '-37° 34 ',東經16° 13 '-165438。

現轄2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31個行政村,37個社區,總面積231平方公裏,總人口3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9萬。

出生率為9.5‰,死亡率為2.8‰,自然增長率為6.7‰。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28個民族,9661人,占總人口的2.5%。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加快,建成區從1978擴大到14平方公裏,到目前的42平方公裏;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普遍改善,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1平方米。

第壹,整合

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674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5.5%,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0892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118元和19.9%。

產業結構進壹步優化。全區第壹產業增加值3.33億元,增長2.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8%,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63.72億元,增長16.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0.3%,拉動GDP增長9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49.69億元,增長14.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9%,拉動GDP增長6.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結構調整為2.8: 54.6: 42.6。

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全區財政總收入6543.8+0.78億元,同比增長26.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72億元,增長27.7%。財政支出5.48億元,增長26.1%。國稅收入4.97億元,地稅收入5.7億元,分別增長28.4%和171.0%。全區稅收收入占GDP的9.14%;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3.19%。

第二,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

農林牧漁全面發展。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其中,農業產值3.36億元,增長11.7%;林業產值0.7億元,下降3.9%;畜牧業產值23654.38億元,增長27.5%;漁業產值0.9億元,增長3.1.5%;農業服務業產值6700萬元,增長6.1%。

主要農產品產量

與上壹年相比每單位名稱的產量%

糧食和糧食噸95491 4.37

其中:夏糧噸48662-12.95。

秋糧噸46629 6.64

棉花花噸2543 8.81

蔬菜和蔬菜噸127355 -0.63

甜瓜噸21000-

水果噸17433 0.11

林業生產可持續發展。全區造林面積59公頃,當年植樹30萬株,撫育幼林177公頃,育苗37公頃。年末實際林地面積4664公頃,增長1.3%;森林覆蓋率達到34%。

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區肉類總產量18828噸,增長21.7%,其中豬肉5798噸,增長0.4%。禽蛋總產量9934噸,增長27.7%。牛羊奶產量8658噸,下降0.1%。年末生豬存欄421萬頭,全年出欄生豬7.74萬頭。年末存欄1.83萬只羊,全年出欄1.83萬只羊。年末大牲畜1.690頭,其中奶牛0.41.000頭;年末存欄家禽269.32萬只,全年出欄家禽955萬只。

水產養殖穩步發展。全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307.33公頃,增長2.2%;淡水魚產量1465噸,增長4.0%。

農業生產條件進壹步改善。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31.4萬千瓦,增長1.2%,其中農業排灌動力機械3.4萬臺。

瓦特。農用拖拉機2853臺,聯合收割機97臺。農村用電量2237萬千瓦時,增長7.0%;全年施用化肥(物理量)31.600噸,使用地膜377噸,地膜覆蓋面積375公頃。年末實際耕地面積965,438+065,438+02公頃。機電井數達到1503口,增長7.4%;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11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2000公頃,增長71%,旱澇保收面積達到8.1萬公頃,增長25%。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區無公害蔬菜發展到4.2萬畝,建成萬頭養豬場2個,建成數字化雞舍15個;新能源推廣走在全市前列,建成稭稈氣化站6座;實施水利“安全飲水”改造,完成3個降氟改水站建設;有線電視、電話接入率和寬帶網絡接入率分別達到98%、97%和40%;全區有127個行政村通了路、車、電話,106個村通了自來水。

第三,行業

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全區工業總產值22216億元,增長24.6%,工業增加值58.74億元,增長65.438+07.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為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國有及非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下同)發展到173家,同比增加32家,資產總額達到11.984億元,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0448億元。高技術產業產值34.97億元,增長38%。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7.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進壹步增強。全區工業用電量21.26億千瓦時,增長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用電量1.654.38+0.27億千瓦時,增長3.8%。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單位產量比上年增長%

萬噸面粉11.64-38.6438+0

液態奶噸7247 32.6

摩托車13395 13.5

壹萬件衣服360.68 26.6

梭織服裝10,000件191.48 4.9

萬件針織服裝169.2 65.3

面部萬米1873

紗線噸17943 -4.6

啤酒千升34787

不銹鋼產品噸18-

提升移動機械平臺122 -23.3

萬噸機制紙和紙板10.7 17.2

水泥桿噸1396-

壹萬塊磚7503 -4.1

萬個電子元件8.01-

鎖萬柄1265-

軸承10,000套2206

電力線路公裏7116

發電量10,000千瓦時665,438+080-

噸石墨和碳素產品59998 39.2

萬臺太陽能熱水器35.56 39.3

工業效益顯著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銷售產值203.26億元,增長28.8%,產銷率99.4%,比上年提高65438±0.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061.9億元,增長31.9%。利稅23.68億元,利潤654.38+0.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65.438+0%和365.438+0.2%。虧損2.86%,虧損企業虧損額1609元,同比增長32.72%。產成品存貨1213億元,增長54.86%。應收賬款凈額80.65438億元,下降2.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2.31%,比上年提高31.2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效益指標中,總資產貢獻率為20.47%,比上年提高1.97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65,438+040.73%,比上年提高40.65,438+0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為66.59%,下降5.7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為7.14%,比上年提高0.44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3.55倍,比上年慢0.49倍。整體勞動生產率1.31.8萬元/人,增長20.9%。工業綜合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工業促進了整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區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有32家;利稅超千萬元的企業有73家。

四、固定資產投資、建築業、房地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地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431.2億元,增長28.4%。其中,城鎮規模以上投資38.24億元,增長29%;農村投資4.89億元,增長15%。投資結構繼續改善。第壹產業投資1.51億元;第二產業投資20.3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654.38+0.955億元;第三產業投資21.31億元,第三產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0.1:51.3:48.6調整為3.5: 47.65,438+0.49.4。建設資金充足,到位49.77億元,增長28.1%;其中,自籌資金增加17.6%,占到位資金的71.8%。

建築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建築業增加值4.98億元,增長9.7%。具有以上資質的施工企業41家,總產值265438+7300萬元,利潤6008萬元,勞動生產率102448元/人。

房地產開發投資穩步增長。全區房地產開發用地面積42.38萬平方米,商品房施工面積654.38+0.9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34.2萬平方米。施工合格率繼續保持100%的良好水平。房地產開發投資936543.8+0億元,其中商品房71.7億元,商品房銷售1.654.38+0.9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7.86億元,商品房銷售38.9萬平方米。

動詞 (verb的縮寫)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業發展迅速。全區交通運輸業完成道路貨運1464萬噸,增長17%,貨運周轉量16850萬噸/公裏,增長21%。公路客運量3033萬人次,增長23%;旅客周轉量99827萬人公裏,增長15%。其中,出租汽車客運量20765438+10萬人,增長26%;客運周轉量11835萬人公裏,增長81%。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繼續繁榮活躍。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商品購銷兩旺,市場繁榮,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9億元,增長17.9%。從經濟類型來看,國有經濟零售額達到26416.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2.5%。個體經濟零售額27.56億元,增長17.9%,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4.3%;民營經濟類型零售額61億元,增長18.8%,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6%;其他經濟類型零售額1.62億元,增長6.1%,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54.4億元,增長17.8%。餐飲業零售額5.92億元,增長18.9%;其他行業零售額6543.8+0.87億元,增長8.654.38+0%。全區現有市場79個,其中年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14個,全區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6.68億元,增長25.4%。

七。對外經濟貿易

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穩步增長。全區進出口總額14847萬美元,增長29.8%,其中進口1655萬美元,增長27.2%;出口131.92萬美元,增長301%,其中工貿企業出口10082萬美元,增長324.2%。實際利用外資1220萬美元,同比增長116.0%。

八、人民辦經濟

民營經濟繼續健康發展。全區繼續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全民創業和骨幹培育並重。凱達、格雷德、華源生態等骨幹企業迅速擴張,成為該地區重要的金融支柱。企業帶動能力進壹步增強,在地區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全區民營經濟戶數、從業人員和註冊資本分別達到6.44萬戶、20萬戶和45.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19%和16.6%。民營經濟營業收入345.03億元,增長22.7%;上繳稅收4.84億元,增長45.5%,占稅收總額的45.4%。

九、科技、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

科學技術進壹步發展。全區繼續大力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堅持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事業健康發展。全年,* * *取得五項重大科技成果,四項獲獎。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5家。

教育全面改善。全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淘汰D級危房,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被評為全省教育示範區。全區有普通中學10所,在校生11380人,專任教師924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生2776人,專任教師143人;有38所小學,學生29906人,專任教師1400人。全區普及教育繼續全面開展,初等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中小學入學率和畢業率達到1.000%。

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區繼續加強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市級醫院病房樓投入使用,農村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和重大疾病防控體系不斷完善,為群眾提供了高效、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全區共有衛生機構203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防疫站和婦幼保健院1個,醫療床位670張,衛生技術人員1.435人,其中醫生1.037人。城鄉居民的醫療保健能力進壹步提高。

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區進壹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推進社區文化體育中心建設,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社區文化藝術節和全民健身節。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日益活躍,進壹步繁榮和活躍了城鄉群眾文化體育活動。在全市第三屆全運會上,我區在比賽中獲得251枚金牌,64枚銀牌,46枚銅牌,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全市第壹。

X.市場價

價格總水平明顯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7%。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3.3%,消費品價格上漲5.1%。八大類消費價格中,食品類增長12.9%,衣著類增長2.2%,家庭設備及服務類增長3.4%,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下降2.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4.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增長1.0%,居住類增長7.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5%,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3%。

XI。民生

就業保持穩定,工資大幅增長。全區從業人員16317人,工資總額2.35億元,增長20%,年平均工資14398元,比上年增加2600元,增長22%。大力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不斷完善機制。全年城鎮新增就業5346人,年末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為3.5%。

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大力加強社會保障,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按時足額發放,保障城鄉低保13565人,向4216戶貧困家庭發放取暖補貼126.48萬元。五保工作順利。全區五保供養對象227人,其中180人,供養支出36萬元。有效保障了低收入弱勢群體的正常生活。

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進壹步提高。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2元,增長20.8%;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588元,增長18.8%。其中,食品支出2737元,上漲19.1%;服裝支出1172元,增長24.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589元,增長42.8%;交通通信支出1.053元,增長16.6%;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65,438+04,865,438+0元,增長65,438+00.6%;住房支出736元,增長10.2%;醫療支出482元,增長65,438+00.7%;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338元,增長45.2%。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72平方米。

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47元,比上年增加708元,增長15.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2001元,增長6.04%。其中,食品支出746.53元,增長12.4%;服裝支出149.8元,增長27.3%;住房支出380.8元,下降29.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65,438+028.02元,增長93.9%;交通通信支出355.5元,增長48.74%;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3.91元,下降59.8%;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108.55元,增長67%;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17.14元,下降54%。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2.94平方米。

每百戶農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名稱單位數量

彩色電視機106

DVD播放器表60

冰箱和冷凍臺66

洗衣機工作臺80

電話部分90

手機部106

空調站20

相機支架16

自行車160

摩托車100

十二。人口

2007年末全區總人口37.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72萬人,非農業人口36.5438萬+0.70萬人。總人口中,女性654.38+08.68萬人;全年,* * *遷入人口9213,遷出人口9484。全年出生人口3594人,出生率為9.49 ‰。死亡人口1054,人口死亡率2.7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71‰。

呵呵。具體是什麽?多點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