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構想到實踐,從示範到試點,國家電網公司大數據應用壹直駛向快車道。
在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工作會議上,公司黨組明確提出要加強數據分析,提高數據的應用水平和商業價值。去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在總結前期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正式啟動企業級大數據平臺的設計開發和試點建設。經過近壹年的試點實踐,目前,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電網運行、管理和優質服務,並取得顯著成效。
大數據作為壹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已經達成全球共識。2011,部分國際機構發布報告看好大數據;從2012開始,英、法、美等國相繼推出大數據發展計劃。在中國,大數據引領的信息化浪潮來勢兇猛。去年3月,大數據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特別強調通過大數據發展增強創業創新和社會治理活力;5438年6月+今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如今,在城市建設、金融、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等領域,大數據的應用隨處可見,正在改變著各行各業。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
機會正在敲門。
抓住機會是成功的壹半。大數據也是如此。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異軍突起,加速了信息化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延伸,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競爭優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預測,今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1159億元,增長率為38%。預計從2016年到2018年,中國大數據市場將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
在最近結束的雲起大會上,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表示,未來計算能力將成為壹種生產能力,數據將成為最大的生產資料,成為像水、電、油壹樣的公共資源。馬雲認為,人類已經進入DT(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取代石油成為核心資源。
國家電網公司信息通信部主任王認為,不可否認,大數據將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價值。對於電網企業來說,研究和應用大數據是提質增效、促進電網發展方式和公司發展方式轉變的迫切要求。
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和強大的智能電網建設積累了具有大容量、多類型、高價值、高速度等典型大數據特征的運營數據,具備推進大數據應用的基礎條件。
國家電網智能電網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公司管理結構化數據49.75TB,非結構化數據213TB,營銷基礎數據130TB,用電信息采集數據43TB,公司信息化數據平均每天以10tb的速度增長。
“公司的生產管理和營銷系統已經達到了幾百Pb的數據規模。開展大數據關鍵技術的研究、驗證和應用,構建新型電網企業運營體系,有助於提升價值創造力和核心競爭力。”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汪海林強調。
作為公司大數據應用試點單位之壹,國網江蘇電力今年夏天嘗到了大數據的“甜頭”。
國網江蘇電力以用戶采集的數據為樣本進行負荷預測。汪海林說:“今年4月,我們用大數據預測,8月6日,今年最大負荷值為8440萬千瓦。實際上最大負荷值是8月5日的8480萬千瓦,預測準確率為99.53%。”
作為國家電網公司大數據研究與實施主要牽頭部門的負責人,王對這樣的預測結果特別高興。“在預測之初,我們心中也有疑慮。畢竟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最終結果如此準確,證明我們已經並掌握了大數據在負荷預測方面的理論基礎和數據分析挖掘的能力。”
同樣,國家電網客服中心也感受到了大數據的力量。目前,客戶服務中心每天處理超過35萬個流量請求。為進壹步提高人工服務接通率,減少客戶等待時間,客服中心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了“實時流量顯示與預測”、“基於用戶對故障事件感知的主動服務”等場景化應用,工作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例如,通過實時交通顯示和預測場景的應用,人工服務的接通率提高了8%左右,服務效率和效果進壹步優化。
大數據的優勢不僅體現在服務公司,在支持新能源接入、提高新能源發電和電力負荷預測精度、提升新能源協調調控水平和綜合能源服務能力等方面也大有作為。
王認為,大數據是智能電網的核心,智能電網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大數據的深入應用,公司的決策將由“業務驅動”轉變為“數據驅動”,這將進壹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同時,充分利用這些基於電網的數據,經過深入分析,挖掘出許多高附加值的服務,將有利於電網安全檢測與控制、客戶用電行為分析與客戶細分、電力企業精細化運營管理,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無論從外部環境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來看,大數據都不是使用的問題,而是必須使用的趨勢。”王感慨地說。他說自己從事電力通信行業20多年,行業變化太大,今天和過去不壹樣。“數據表面上是信息,但是經過提煉和分析,可以找出相關的規律,然後用各種工具分析規律,成為決策。大數據內容豐富,可以用在很多領域。這是壹個巨大的市場。掌握了大數據,就占領了大市場。”
妳準備好了嗎?
縱觀全球趨勢,大數據浪潮席卷而來。大數據作為全球最偉大的科技成果之壹,已經成為推動產業變革、重塑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力量。順勢而為,順勢而為,無疑是大數據時代的核心命題。
國家電網公司大數據具有數量大、分布廣、類型多的特點,反映了電網運行方式、電力生產方式、客戶消費習慣等信息。如果這些寶貴的數據能夠被很好的挖掘和分析,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就會被釋放出來。比如利用大數據分析新增電力客戶數量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從用電情況看宏觀經濟走勢。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技術戰略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鄧春雨認為,大數據就像壹座金礦,但要挖到金子並不容易。“大數據非常考驗智慧。”
數據存儲無疑是挖掘大數據“金礦”的重要內容。存儲是大數據的核心,尤其是大數據時代,應用需求復雜,存儲要求更高。事實上,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深入,信息采集點越來越多,在壹些配電和數據中心達到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個。目前,這些數據大部分存儲在關系數據庫中。隨著智能化的不斷提高,對數據庫處理能力、存儲空間、查詢能力的要求會更高。同時,隨著公司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業務系統產生的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部分業務系統面臨存儲升級成本高、系統響應慢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司壹方面對業務系統數據現狀進行詳細分析,對大量歷史數據進行基於大數據平臺的歷史數據歸檔,不斷提高系統訪問效率,節約系統存儲成本;另壹方面分析業務系統架構,在可能造成系統接入瓶頸的地方引入大數據技術加以解決。
安全性是挖掘電網大數據價值不可忽視的另壹個方面。由於電網大數據涉及眾多電力用戶隱私,且地域覆蓋極其廣泛,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王表示,公司的大數據將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同步規劃、設計和投入運營,並根據數據的重要程度和享受程度,確定哪些可以開放,哪些需要邏輯隔離使用,從而保證基於雲的數據系統的安全性。
此外,國網能源研究院管理咨詢所高級研究員孫藝心認為,在安全的情況下,利用好大數據應以電能價值鏈的延伸為主線,實現業務價值鏈向電網外部的延伸。壹方面,在電力供應、需求和客戶負荷特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註重用戶的數據挖掘和價值發現。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在需求側管理、家庭能源管理、節能服務、智能家居、95598客服等業務中拉近公司與用戶的距離,挖掘用戶行為特征;另壹方面,從支持內部管理到提供外部服務,數據資產被實現為壹種產品或服務。
王認為,大數據應用需要繼續深化,包括如何實現內外部的數據融合,減少壁壘;如何打造具有信息力和數據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團隊?大數據作為壹個新生事物,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研究和思考的內容是不壹樣的。“只有發現問題,才能幫助解決問題,引導我們走上正確的道路。”
經過反復研究、探索和試點,公司大數據的價值正逐漸凸顯。比如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線損、用電量等業務指標進行在線監測分析。目前已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司應用。此外,今年春節前後30天,公司應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從用電類別、電網負荷、優質服務等角度對春節用電情況進行分析,形成65438。“通過大數據整合人口、經濟、用電量等數據,可以準確反映區域經濟發展和電力用戶的消費習慣,這將極大豐富電力增值服務的內容。”孫藝心說。
窗簾已經拉開了。
“目前,公司的大數據研究和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已畫上圓滿的句號。相反,大數據正在進行中,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強調說。
9月14日,公司發布推進智能電網和“壹強三優”現代公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快各專業企業級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開展大數據應用場景設計,用好大數據,充分發揮大數據價值。
基於公司發展戰略,未來公司大數據應用前景光明。“當前,中央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公司正處於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新征程。信息化任務繁重。用好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價值,推動大數據在企業系統的廣泛應用,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重要保障。”王對說道。
目前,公司已建成覆蓋總部和省公司的統壹大數據平臺。隨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四川電力、客服中心等試點單位企業級大數據平臺的試運行。電網業務數據在總量和類型上已經初具規模,接下來的關鍵是做好大數據的分析。
目前,電網業務數據大致可分為三類:壹是電力企業的生產數據,如發電量、電壓穩定性等數據;二是電力企業的運營數據,如交易價格、售電量、用電客戶等數據;三是電力企業的管理數據,如ERP、集成平臺、協同辦公等。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推進和新能源的發展,下壹階段將會出現更多的大數據應用需求,包括公司大數據與其他行業數據的相關性,以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公司有非常好的條件和基礎從數據運維的角度實現更大的信息和知識發現,從而提供基於數據的運維服務,創造增值數據,進壹步推動電網發展方式和公司發展方式的轉變,為公司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國家大數據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強更長遠的支持。
以上是邊肖為您分享的關於國家電網應用大數據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