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交易員可以為自己買賣股票嗎?我想應聘交易員。我怕以後不做了但是我不能再炒股了。我趕時間!!!

交易員可以為自己買賣股票嗎?我想應聘交易員。我怕以後不做了但是我不能再炒股了。我趕時間!!!

求職交易員遭遇求職“陷阱”

陳文(化名)是浙江財經大學2007屆畢業生。畢業後,她來到臺州壹家投資顧問公司應聘交易員。在單位工作半個月後,陳文發現自己不但壹分錢沒拿到,反而虧了3000多元。

陳文在網上看到了該公司發布的招聘期貨交易員的廣告。因為學會計,對期貨感興趣,所以去公司應聘。

在接受了短暫的培訓後,公司總經理告訴陳文,因為他們剛從學校出來,對期貨行業不是很熟悉,公司不可能壹開始就讓他們拿客戶的錢去操作。總經理建議陳文可以從她家裏拿些錢,自己先做。反正她賺了錢或者虧了錢,公司只收取相關手續費。

於是陳文從家裏拿了5萬元在公司開戶,從事期貨交易。起初,陳文通過短線交易賺了幾百元,但後來她經歷了幾次暴跌,損失了很多錢。半個月後,陳文發現原來投入的5萬元只剩下4.6萬元。

與許多同事相比,陳文是幸運的。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的小珍(化名)從家裏拿了4萬多塊錢。壹個月後,只剩下2萬元。“本來來這裏工作是希望能獲得壹些期貨交易經驗,現在工作壹個月就虧了1000多元!”小珍說,她現在都快“被困”在裏面了。

盡管賠錢,陳文說她只能怪自己操作不當。然而,在與其他同行接觸後,陳文發現該公司正在變相壓榨他們的“利潤”!

“我們發現,對於同壹筆交易,該公司向我們收取的費用往往是其他公司的數倍。比如壹手豆粕20元買,其他公司只收6元到8元不等的費用。我損失了3000多元,但是仔細算了壹下,交易中的損失只有1000元左右,其中2000多元交給了公司。公司基本沒有其他收入,只靠我們現有的30多個交易員收取的手續費維持運營。

警惕各種“就業陷阱”

記者對目前壹些主要的“騙子公司”的招聘陷阱進行了分類,並咨詢了律師、就業指導中心和勞動部門等相關專家和老師,對這些招聘陷阱進行了分析,供大學生參考和警惕這些形形色色的陷阱。

陷阱1:

以招聘為名非法斂財

特點:求職者支付的服務費

之前中介都承諾總有適合妳的職位。但是壹旦交費後得到信息,要麽是單位不需要招人,要麽是對應的崗位剛剛招到,總是讓妳不開心。事後才知道是騙局。弱者承認自己運氣不好,比較嚴重的也沒有辦法恢復。

溫馨提示: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押金或保證金),所以對於那些入職初期需要先繳納各種押金的公司來說是違法的;而那些規模小,態度差,敢收服務費的中介,壹定是想騙取求職者錢財的非法組織。在交錢的時候,求職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這樣按住錢包才是求職過程中首先要註意的。

陷阱2:

以招聘為名竊取信息

特點:先在報紙或網上發布壹些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要求求職者提供身份證號碼或復印件。

溫馨提示:當對方要求妳提供奇怪的證明材料時,妳壹定要多加註意。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自己的任何私人信息透露給只有壹點知識的“招聘單位”。壹旦發現任何侵權跡象,應立即舉報。

陷阱三:

以招聘為名竊取成果

特點:壹些小規模的廣告公司或設計公司,因為缺乏充足優秀的創意,聘請高層人員的成本又很高,所以想借招聘新人的思路來獲取新鮮的創意。

溫馨提示:建議求職者在應聘過程中,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可能被公司占用時,提前說明版權歸屬。

陷阱4:

以招聘的名義獲取勞動力

特點:有些公司通過粉飾壹些求職者看不起的工作來吸引求職者的關註和仰慕,其實就是把求職者當普通苦力。

溫馨提示:不要被聽起來很體面的職位所迷惑,要仔細詢問職位的工作內涵和細節,這是求職者在與招聘人員面試時必須做到的。

陷阱5:

以招聘的名義節約成本

特點:新員工壹般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試用期,從3個月到6個月不等。只有少數有經驗的員工會把試用期縮短到壹個月甚至壹周。試用期工資總是很少,轉正後會有很大提高。但是幾個月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溫馨提示:即使是試用期,也要註意用人單位的目的,盡量與用人單位簽訂相關書面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