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這是我的生活,與妳無關。”

“這是我的生活,與妳無關。”

如果人生再給妳壹次選擇的機會,妳會毫不猶豫的聽從自己的內心,先愛自己,堅持自己選擇的道路嗎?

JK羅琳在32歲時給出了她的答案。

即使她有著不幸的童年,得不到父母的寵愛,飽受外貌的自卑,遭受丈夫的家暴,寄出的作品被無數次拒絕和質疑,但她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最終成功出版了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點亮了無數人心中的魔法世界。

無懼他人的否定和質疑,保持自己的初心,依然保持對生活的勇氣。

只有把自己當成生活的主角,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英雄主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面對所謂的標準答案——

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別人應該怎樣生活,什麽是完整的人生。但是生活的答案是什麽,卻需要我們去尋找,去定義。

這輩子怎麽過,只能自己定義,和別人無關。

但“與人無關”並不是非理性的盲目關註自我的感受,而是在了解自己的主觀思想和客觀環境後,相對理性和理想的權衡和選擇。

如果選擇蒙眼,那只是壹種自欺欺人,以為自己拋開了八卦。

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人性與社會秩序》壹書中提出了“鏡中自我”的理論。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形成的。

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是壹面反映自己的“鏡子”,個體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

我們不能脫離社會來評價自己,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完全用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來過自己的生活,但我們完全有可能張開耳朵,正視這些看法。

在觀察了環境,聽取了各方意見後,我們可能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壹個安排選擇。

最近飯圈房子塌事件頻發,很多名人劣跡被曝光。壹瞬間,“青春”、“勵誌”、“單純”之類的人徹底崩塌了,而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卻震驚了,很多明星開始談“人設”色變。

但拋開這些角色設定,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壹個“角色屬性”要承擔。我們是學校的學生,職場的員工,家裏的孩子。

我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間,換著不同的身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滿足著不同的要求,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角色。

網絡名人papi醬曾在壹檔綜藝節目中講述自己的人生序列。在她看來,“自我”排在第壹位,其次是“伴侶”、“孩子”、“父母”,因為“自我”是人生最長的伴侶。

這個排名讓節目裏的所有人都很驚訝,但也迎來了很多網友的* * *啊,“她說了我不敢說的話。”

我們常常在人群中迷失自我,學會犧牲,學會放棄,以至於愛自己成了壹種“自私”,盡職盡責地扮演其他角色,甚至迷失自我成了壹種“偉大”。

但其實仔細想想,如果我們不“愛自己”,不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在漫長的歲月裏,我們怎麽可能獲得快樂,怎麽可能活得更久,怎麽可能有動力去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怎麽可能有資本去演好其他的角色。

把“自我”放在人生的次要位置,不就是追求人生意義的對立面嗎?

2020年,電視劇《我是余歡水》壹炮而紅。余歡水前半生的悲劇——被不公平的對待,被周圍的人鄙視嘲笑,被床邊的人背叛,看似命運不公,其實大部分原因都是來自余歡水自己。

他性格上的軟弱,讓他不斷妥協,成為“好人”甚至“壞人”,讓別人無法正視他的要求,看不到他的努力,甚至看不到他“飄飄欲仙”的人生。

幸運的是,他回頭了,在他誤以為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又回頭了,這也給他的事業和生活帶來了新的希望。

現實中的我們,可能也在經歷著劇中主角的故事,徘徊著,考慮著要不要妥協,變成別人希望的完美模樣。

其實內心已經給出了我們想要什麽的答案。只是我們往往習慣於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而忽略了隱藏在潛意識裏的被“討厭”的勇氣。

無論是在外貌、身材審美、人生道路上的選擇,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不斷讓步,我們或多或少都陷入了壹種“迎合狀態”,無法正視自己真正的內心價值和需求。

在《恨的勇氣:作為自我啟發之父的阿德勒的哲學課》壹書中,作者闡述了“幹涉妳生活的人可以下地獄”的觀點。

我們整天呼喊自由。什麽是自由?是平躺嗎?是不是沒什麽,沒什麽可要求的?不是,我們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只是習慣了給自己戴上各種各樣的套套,活在別人的期待中,以至於生活中總覺得很累。

但是如果我們試著放下別人對生活和我們的定義,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觀,live high想要什麽,我們就會有更多的自信和精彩的人生。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他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自我’的比較。”

思想有改變壹個人壹生的力量。剩下的只是邁出壹步的“勇氣”。

要有打破壁壘的勇氣,首先要擺脫自卑,發展自信,對自己保持客觀清醒的自我認知。

在前端學習的路上,妳可能會害怕,害怕自己能力不夠,害怕自己半路出家的基礎不紮實;也許妳會焦慮,身邊的人比自己學得更快更好;甚至自我懷疑,這條路是否正確...

這些情緒很正常,但不是妳放棄的理由和借口。真正的阻礙其實來自於我們自己,所以如果這是妳喜歡的路,請咬著牙堅持下去。

就像林清玄在作品中所鐘愛的,生長在懸崖邊上的百合,無論生長環境多麽惡劣,都殺不死它作為百合的本性——

我想開花,因為我知道我有美麗的花朵;

我要開花,為了完成作為花的莊嚴使命;

我想開花,因為我喜歡用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妳怎麽看我,我都會開花!

因為,那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與他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