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東莞有沒有西方聖人的寺廟?

東莞有沒有西方聖人的寺廟?

1,芙蓉寺(廣東省東莞市)

芙蓉寺分為前殿、後殿、祠堂和兩側的寺院廂房。吉隆壁虎,雕檐雕壁,雄偉壯觀。寺前有壹片寬闊的草坪,可停放20多輛汽車(道路已修至山頂,寺內右側有專用停車場)。大大小小兩對石獅子守衛著大門兩側,周圍蒼老蒼勁的樹木直入雲霄。大草坪的下坡上還有壹座小山神土地廟。整個寺廟隱藏在壹片郁郁蔥蔥、陰涼的樹林中,懸崖之下,讓香客感到深不可測、肅然起敬、無憂無慮。

2.祥輝寺

祥輝寺是唯壹壹座擁有東莞代表性文化符號“莞香”的寺廟。位於寮步鎮石翔公園神仙嶺腳下,占地約5.6畝,總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祥輝寺的主要建築位於東西軸線上。從前到後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乘殿、藏經閣,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南邊是觀音殿和僧寮,北邊是地藏殿和居士樓。鐘樓和鼓樓矗立在天王廟的兩側。祥輝寺南部將打造禪宗文化主題功能區。祥輝寺位於東莞市寮步鎮石翔公園,背靠美麗的神仙嶺。

3.東莞大嶺山觀音寺

東莞觀音寺位於東莞市大嶺山森林公園石洞景區的中心。公園最高點“茶峰”,海拔530.1米。當妳登上頂峰時,妳可以欣賞到城市和周圍湖光山色的新面貌。據史料記載,它建於明朝,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寺內有壹股清泉,甘甜可口。長期飲用,可以保持青春,延年益壽。這清泉流過的地方,萬物滋養,樹木茁壯成長,樹根盤根錯節,形成壹道天然屏障,密不透風,保存了仙泉的靈性。人們只能聞到泉水的聲音,卻聞不到泉水的路徑,所以泉水也被稱為“隱泉”。後來被稱為觀音聖泉。

4.黃岐觀音古寺

黃岐山公園,位於東關大道與東城中路交匯處,占地243公頃。這裏有黃岐峰燈、黃岐古寺等名勝古跡,還有新建的奇峰公園廣場、門樓、奇峰湖景區、餐廳等。唐朝以後,這裏壹直是東莞人春遊、登高、爬山的聖地。它將是未來東莞的八大景點之壹。宋代以後,黃岐山建有厲安全、厲安全亭、厲安全亭寺、厲安全亭寺、厲安全亭水,成為“神仙水”。觀音寺和寺廟遍布全國,但自宋代以來發現、重建和保存的很少。黃岐古觀音寺真的是壹個值得東莞人珍惜和保護的鳳毛麟角。

5.廣東省東莞市歐賢寺

歐賢寺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東江東南岸的黃家山源小學。它是清乾隆五年(1740)由當時的大慈善家歐東明為紀念皇帝宋仁宗(1023-1063)而修建的。光緒十年(1889)重修。現有建築為水磨青磚,水泥屋頂,西式平房。光緒十年(1884),民國元年擴建重建歐賢寺,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過去,歐賢古寺是當地人眼中的聖地,大殿廣闊,建築宏偉,信眾如雲。然而春秋輪換,歲月滄桑,幾經沈浮,壹直如火如荼。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和佛教的興盛,四大弟子都渴望恢復歐賢古寺。

6.廣東省東莞市石龍地藏王廟

藏王廟原名龍熙寺,舊址在浦西。民國初年,改名龍熙寺,供奉佛像。龍熙寺是什麽時候建的,沒法評估。後人只在殿梁上發現了“光緒二十九年重修”的字樣,可以肯定是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4年)以前修建的。直到解放前,廟裏還有和尚。這座寺廟的香火相當旺。抗戰期間,從各地請來10多位僧人,三次贏得了人氣,在東莞、博羅、增城等地有壹定影響。

7.廣東省東莞市子福寺

建於公元962年(南漢大寶五年),由南漢大使魚雨首建,歷史1048。原位於莞城中心小學的子福寺重建項目籌建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子福寺是東莞歷史上最著名的寺廟,早已從東莞人的記憶中被遺忘,但上了年紀的信眾在路過莞城中心小學時仍記得,這裏曾是著名的嶺南寺廟,香火旺盛。

8.隱賢寺

隱賢寺又名隱賢寺,位於東莞常平鎮隱賢山莊。隱賢寺是東莞最大的寺廟,占地20000平方米。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珈藍神殿殿、藏經閣、鐘鼓樓、方丈室等。寺外有臥佛殿、五百羅漢甘露殿、漢白玉大觀音像、彌勒佛像、佛香塔等。寺內有可容納400人的佛教建築,全部配有空調和衛生設施,並有可容納80桌的佛教齋堂。

9.廣東東莞長安蓮花古寺

蓮花寺位於蓮花山腳下,始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相傳羅浮山道士陳、劉長年到蓮花山采藥治病,雙雙葬身山中。陳和劉死後,蓮花山下的村民都夢見他們都成了神仙。由於陳、劉兩位道士生前樂善好施,深得百姓愛戴,山下麥姓群眾集資修建了壹座古蓮花寺,以紀念陳、劉二人。寺廟建成後,方圓百裏人前來朝拜,香火鼎盛。抗日戰爭期間,該廟成為抗日遊擊隊的據點之壹。1996五月被列為長安鎮第壹批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10,歸義寺

歸義寺建於清順治十四年(1657)。位於麻湧五元坊(現馬四小所在地)。是明朝官員蕭壹夫為成全第二個女寡婦而修建的。1968,改建後的伊安改建為馬寺小學。1993,由劉老尼姑發起,向佛教協會申請,獲得批準。馬泗村在原址附近的西苑池塘(地名)劃了700平方米,民間天主教會捐資重建了壹座歸義寺,並從四面八方招募尼姑負責。現在香火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