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約36.274公裏。其中,跨河主體工程11.209 km,南岸接線19.320 km,北岸接線5.745 km,總投資約70.78億元。橋梁按全封閉全互通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設計速度100 km/h,左漢大橋凈空高度32米,韓優大橋凈空高度18米。為三級內河航道。
概況
“郎今日來渡有何事?這樣的風暴是不可行的。”幾千年前,詩人李白想從馬鞍山市縣渡河到南方采集巖石,但因東方烏雲密布而未能成行。如今,兩岸居民正對著浩瀚的江面,等待著渡船的汽笛聲。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位於馬鞍山市與鄭浦港新區之間,大橋位於當塗江心洲,主橋長10.9 km。北岸經鄭浦港新區老橋鎮接206省道,再接擬建的合肥、巢湖至馬鞍山高速公路,線路長度5.68 km。南岸接線經潮汕、象山、藕城、韓家壩、雞汁塘,至安徽、江蘇兩省牛口交界處,與規劃中的馬鞍山至溧水高速公路江蘇段相接,長19.23公裏。馬鞍山東、馬鞍山南、江心洲、老橋設立交。全線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 km/h,路基寬度33.5米,長江大橋寬度33.0米。
橋梁設計荷載為公路壹級。其中,主、副通航孔凈空高度分別大於32米和18米,這將是安徽省通航凈空尺度最高的長江大橋,意味著萬噸級船舶可從橋下通過。
設計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主體越江工程設計由安徽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和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共同完成。馬鞍山長江大橋作為皖江四橋,將體現徽派建築元素,設計使用年限1000年,橋下可通航萬噸級貨船。
進度
2008年2月28日上午,安徽省第四座長江大橋(公路)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正式開工建設。
馬鞍山長江大橋(公路)於2008年開工,計劃工期5年。2013年建成通車,設計使用年限100年。
據了解,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位於三條長江之首的采石磯以南四公裏處。路線起於馬鞍山市、縣穆橋鎮206省道,與規劃中的北姜妍高速公路相接,止於馬鞍山市當塗縣牛口路,與規劃中的馬鞍山至溧水公路江蘇段相接。大橋全長36.14km,其中南岸接線19.49km,跨河主體11km,北岸接線5.65km..
展現“安徽元素”
馬鞍山長江大橋分為左汊和右汊兩座主橋,其中左汊采用2×1080米三塔兩跨懸索橋,主跨徑居世界同類橋梁之首,首次實現了三塔兩跨懸索橋跨徑從100米到1000米的重大突破;右汊主橋為2× 260m三塔兩跨斜拉橋,塔身為橢圓拱,為國內首座拱型三塔兩跨斜拉橋。
創造世界第壹
主跨居世界同類橋梁之首。大橋左汊主橋采用2×1080米三塔兩跨懸索橋,首次實現了三塔兩跨懸索橋跨度從100米到1000米的重大突破。其中,中塔為鋼-混凝土組合塔,橋面以下為混凝土,上方為鋼筋,高度為175.8米,其鋼-混凝土組合規模居世界第壹;同時,中塔首次采用塔梁固結體系,抗風浪能力強,這在世界上也是壹個創新。
左岔的這座懸索橋有兩條主纜貫穿其中,每條主纜造價約1億元。兩條主纜用的鋼絲加在壹起超過85000公裏,幾乎可以繞地球兩圈。主纜長度在同類橋梁中世界第壹。
左支主橋如此“優秀”,右支主橋也不甘“示弱”。右汊主橋為2× 260m三塔兩跨斜拉橋,塔身為橢圓拱,為國內首座拱型三塔兩跨斜拉橋。
因為橋上用的構件都是“大家夥”,所以相關單位中聯重科研發了壹臺塔機D5200-240,起重能力210噸,世界第壹。根式基礎是壹種獨創的仿生基礎,在沈箱壁上增加根鍵,發揮基礎梁的承載作用,充分發揮土體的承載能力,實現彈塑性土體與剛性沈箱的剛度協調。
江流,徽風韻。
原來,這座橋設計獨特,體現了徽派的特色。其中左汊大橋的橋塔是壹座造型古典的巨型橋塔,同時在橋塔梁的設計上,借鑒了徽派建築中牌坊的諸多元素,使橋梁方案更具安徽省的地域文化氣息。
大橋的橋塔有更有意味的造型,都是門式結構。它們就像敞開的大門,開放式的設計,寓意“打開東大門,融入長三角”。
橋的顏色也很美。特別是右支主橋,充滿柔性的拱橋橋塔和橘紅色的塔身,與濱江新區和采石風景區相呼應、相得益彰。
施工開始了。
在江心洲大橋南錨碇施工現場,多臺塔吊、馬達轟鳴,施工人員正在為即將到來的錨碇第三次下沈做準備。馬鞍山長江公路大橋的建設正在快速有序地進行。
斜拉橋已經進入樁基施工階段,引橋整體接線工程已經開始,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按照工程節點推進。
更多建築行業獨家資訊,請實時關註建築網微信號。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