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雲南省大理州學生資助幫助貧困高中生實現求學夢。

雲南省大理州學生資助幫助貧困高中生實現求學夢。

走進滇西新聞專項行動

編者按:

14滇西邊境山區等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被確定為國家扶貧攻堅主戰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教育部作為牽頭部門,重點支持滇西扶貧開發。在教育部和雲南省的共同努力下,近兩年來,滇西10市的教育改革發展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本報派出多名記者赴滇西,聚焦教育扶貧工作和滇西教育改革發展。從今天起,本報開設“走進滇西新聞專項行動”專欄。敬請關註。

幫助貧困高中生實現求學夢。

——雲南省大理州學生資助工作紀實

高中生資助的有效實施,使大理各族學生平等享受到了公平教育的陽光。圖為大理民族中學的民族學生。(資料圖片)

雲南西部的大理風景優美,以旅遊景點聞名中外。但由於各種條件限制,當地貧困人口數量相當多,屬於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近年來,國家大力普及高中教育,當地民眾渴望子女進入高中。但由於高中不是義務教育,學費成了壹些貧困家庭孩子上高中的障礙。

為此,大理制定了壹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開展了多渠道的助學活動,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參與、教育運作、上下聯動”的社會化助學格局,完善了普通高中的助學體系,成為大理學子實現人生夢想的助推器。

資金系統很強大。

從他的求學經歷來看,何興才是壹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何興才是大理州南澗民族中學2013屆畢業生。初三畢業後,因為家境不好,他決定不上高中。南澗縣民族中學的老師找到他,動員他去壹所民族中學讀書。他雙手攤開:“我交不起學費,我讀不了。”

民族中學的老師笑了:“既然找妳,我保證妳能讀三年高中。”

壹是學校減免了他的學費和住宿費。此後不久,何興才開始享受國家助學金、希望工程“愛未來”助學金、未成年人幫扶資金。高三的時候,學校為他爭取到了北京某公司6000元的愛心助學金,保證他順利完成學業。如今,何興才已經開始了他在華北電力大學的大學生活。

然而,南澗民族中學的老師們並不認同“幸運”這個說法。“這樣的學生太多了。如果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這種資助,那就不叫‘幸運’了!”

南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學生讀高中三年需要多少錢?民族中學校長張學海給記者算了壹筆賬:

在校三年30個月,學生每月生活費350元,共計10500元;三年學費2400元,420元住宿費2400元,交通雜費1600元。高中三年,每個學生要花17320元。對於南澗縣的很多家庭來說,這種上學成本是難以承受的。

在整個大理州,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如果政府不建立資助制度,貧困家庭的學生上高中真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面對這種情況,2007年6月5438+10月,大理州成立了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協調各縣市和各級學校的學生資助工作,州縣兩級政府都成立了學生資助機構。每年定期在州政府網站、州教育局網站和當地媒體上公布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同時發放辦理國家助學金的指南、程序、條件等大量宣傳資料。

在政府的領導下,大理高中資助體系迅速建立,爭取資助項目的能力大大增強。自2010開始實施普通高中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政策,大理* * *資助學生107899人,資助金額8163萬元。全州有8290名學生享受了學費減免,減免學費496萬元。在校獲得獎學金的品學兼優學生有11405人,獎勵金額286萬元;共有4917名學生獲得特殊困難補助,金額為1.6萬元。此外,2007年開始實施的中央彩票公益金項目,惠及10049名高中生,資助總額1262.3萬元。

愛和夢想驅動著社會。

除了政府構建的資助體系,大理還積極聯系企業,動員社會力量,倡導社會各界捐款。據統計,從2010到2013,大理* *普通高中共接收社會捐贈12510000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0000余人。

除了高中生,剛高考完的人也是有關部門重點幫扶的對象。每年高考後的那段時間,大理市教育局局長劉虹眼裏總有些焦慮和不安。讓劉虹焦慮的是對即將上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的經濟資助。

劉虹出生在貧困山區,深知學生上學不易,考上大學更難。他說:“讓他們因為家裏窮而輟學,多可惜啊!我們努力讓每個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圓大學夢!”為了廣泛動員社會援助,劉虹抓住壹切機會向企業推廣學生資助項目。在劉虹的帶動下,教育局的工作人員自覺參與到學生資助工作中來。壹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壹般都是主動聯系企業,向他們介紹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受資助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是我們總結出來的方法。需要錢的時候不能去找別人。”

從2008年開始,大理開展“愛夢想”品牌捐贈活動,對當年高考被二本及以上高校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資助。2008年至2013年,州縣政府共籌集資金3720萬元,其中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占了很大壹部分。自2008年以來,該基金已幫助12870名經濟困難新生順利進入大學。2009年,大理再次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五年來,泉州* * *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申請46239筆,* * *發放貸款26284萬元。

經過多年的奔走,劉虹有了壹個大家都知道的綽號——“化緣主任”。很多企業領導跟他開玩笑說:“什麽化緣的主任,每年都被糾纏的嚇人!”

“教育是壹項關懷的事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有壹顆博大的愛心。只要我在職壹天,我就永遠是華遠的主任!”劉虹說。

“宏誌班”大放異彩

在大理,壹些學校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尋求社會資金支持資助工作。

2002年8月,在20個省設立了40個高中“宏誌班”,其中壹個在大理民族中學。憑借“宏誌班”的良好效果,從2008年開始,大理在民族中學開設“大理宏誌班”。

自從兩個“宏誌班”開辦以來,* * *已經招收了13班的1000名學生。學員來自雲南西部的大理、楚雄等7個州(市),包括漢、白、彜等十幾個民族。“宏誌班”學生每年享受3000元生活補助(從2065,438+03起,經費由學校自籌,補助標準從2065,438+04起提高到4000元),學校免除全部學費。

“宏誌班”的開設,尤其是“大理宏誌班”的開設,給本就不寬裕的學校經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校長馬琴說:“宏誌班都是家庭困難的學生。雖然每年都有生活補助,但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習、生活、醫療、零花錢等費用都要由學校承擔。很多貧困生甚至需要我們幫助解決高考報名費、大學差旅費,甚至大學第壹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

為此,除了財政撥款,學校還通過各種方式籌集資金,確保壹個“洪之生”不會因為貧困而輟學。宏誌班創辦13年以來,學校已投入各類資助514.8萬元,主要用於免學費、貧困生資助、升學獎學金、升學獎勵等。,其中學校已自主籌資200萬元。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還享受希望工程和培智基金會的特別助學金。每壹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學校都為他們爭取到了大理“愛之夢”項目的捐款;每年高考結束後,學校都給高考生頒發了20多萬元的優秀獎。

沒有後顧之憂,宏誌班的學生專心學習,壹個個走出大山,走向外面的世界。截至目前,“宏誌班”已成功培養畢業生700人,高考錄取率連年達到100%。如今,宏誌班的學員已覆蓋滇西7個州(市)26個民族,大理州12個縣(市)。宏誌班已經成為大理州教育的品牌,成為許多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完成高中學業的夢想聖地。(記者高通訊員王燦鑫)

用愛譜寫百州教育新篇章

中共大理州委書記梁誌敏。

大理位於雲南省中部的西部,是中國30個自治州中唯壹的白族自治州。大理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扶貧先扶智任務更加艱巨。

近年來,為兌現“不讓壹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的莊嚴承諾,大理州委、州政府實施教育強國戰略,實施“兩免壹補”政策,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建立獎、助、減、免、貸、捐等多種形式的資助體系,實現了國家教育體系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全覆蓋,是大理教育發展史上力度最大的壹次。統計顯示,每年有50萬學生和654.38+0.5萬人受益,占全州總人口的43%。

未來,大理將進壹步加大政策和資金投入,完善助學工作機制,豐富扶貧形式,提高資助標準,擴大助學範圍,切實維護教育公平,讓每壹個孩子“品學兼優”,為每壹個孩子提供公平的“起跑線”,用愛心書寫百州教育新篇章。

中國教育報2014年8月6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