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市第壹中學楊智慧
親愛的老師們:
早上好,受校長辦公室委托,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如何做壹個受人尊敬的老師”這個話題,為了鼓勵大家,不提什麽報道,只是和大家交流壹下,希望大家多多見諒。
尊重就是尊重。自古以來,教師就應該是壹個受人尊敬的職業。在我看來,“為人師表”本身就是壹種境界,也是為人師表的壹種自覺自發的行為。如今,人們把“教師”視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可見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美好期待。今天,如何才能不負眾望,在這所光榮的百年名校做壹名受人尊敬的老師?我想從四個關鍵詞來談談我的感受。
第壹,要淡泊名利。我認為淡泊名利是高尚品格和成就的第壹步。唐校長要求學生“修壹流之德”,對我們作為老師的要求就更不用說了。“壹流的師德”有著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也是我們師德師風建設的主旋律。我說不出什麽新意,只是想和大家談談我對名利的淡泊之情。
最近借著各種機會,接觸了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學同行,越來越深地感覺自己嚴重落伍了。很多老師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盡辦法讓自己先富起來:人脈豐富的,鉆“招標提籃”工程,號稱壹筆生意幾十萬甚至幾十萬,抵得上我教書多年的工資;那些家裏有幾分積蓄,投資門面,放高利貸,賺回扣比我工資還強的;能說會道,做各種實驗,用那張“把稻草變成金條”的嘴賣“安利”“完美”,由直銷員逐步升級成為兼職經理,銷售收益遠在工資之上;那些盡職盡責的人,不忘教書的根本,招幾個學生,給點學科指導,賺點家用的錢,或者賺點小錢,真的不如。
但我壹直在想,如果全世界的老師都變成“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熙熙攘攘,世俗之人都是“身在曹操心在漢”,追名逐利,那麽我們仰望的大師在哪裏?
我不禁想起了江洋先生,他今年103歲了。她是著名的學者、翻譯家、作家,也是壹代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壹直壹個人住在北京三裏河的壹個老式房間裏,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家具是70年代的,這套房也是文革後胡喬木1977分給他們的。當然,作為有作品的文化名人,也不缺錢。2001年9月,江洋根據生前與錢鐘書討論的意見,在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那些喜歡讀書的貧困孩子,並將楊倩作品的全部產權交給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基金現已近千萬元!江洋依舊壹如既往地寫著溫情脈脈的“我們仨”,以拷問人生的筆調寫著“走到人生的邊緣”,以“準備離開”的淡然態度發表百年演講,以滿腔的憂慮和憤慨為錢鐘書的隱私遺產辯護。這是輕松生活的江洋,也是高貴生活的江洋。
當然,我們不能成為大師,我們只是普通的老師,我們有權利享受更好的生活。我曾經為常德日報寫過壹篇文章,題為《關於有償家教的冷思考》,公開提出“做壹個有良心的有償家教”的觀點。我覺得,只要有償家教合理合規,何樂而不為呢?我們學校對有償家教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希望大家永遠堅守這個底線。但每次民主測評師德師風,都有學生反映有償家教行為。上學期有學生反映有四個老師補課。如果有壹天,妳的蠅頭小利讓家長和學生開始鄙視妳,那可能就做不了壹個受人尊敬的老師了。
第二,要有見識。毫無疑問,教師是知識分子。作為百年名校的老師,大家都是有見識的。不然妳為什麽在這裏立場堅定?不過,在這裏,我要給大家講壹個我仰慕已久的大師——陳寅恪(que有壹種讀法)。
陳寅恪出身名門,留學十余年。曾在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學習。他有閱讀十幾種語言的能力,學過“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知識。他是壹位集文史哲於壹身的學者。著名學者、五四學生領袖傅斯年曾這樣評價他:“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只有壹個人!”回國後受聘於清華大學漢學研究所,成為“清華四大導師”之壹。由於他學識淵博,北大的朱自清、馮友蘭、吳宓、德國漢學家岡和泰等多位著名教授風雨無阻地聽他講課,被譽為“教授”。
陳寅恪博覽群書,對宗教、歷史、語言、人類學、校勘都有獨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敢於接受挑戰,不斷更新知識,這是壹般教授學者所不能及的。傳說他曾坦言“四不說話”:“前人說過的話,我不會說;我不說鄰居說了什麽;外國人說過的話我不說;我自己過去也說過,我不說了。現在只談沒人說過的。”縱觀古今,我們來思考壹下。世界那麽大,有多少人能做到“四不說話”中的任何壹個?如果我們是老師,他們中的任何壹個我們都能做,稀有的老師值得,那麽我們被尊重了嗎?
遠了,我想說說我們身邊的成人老師。眾所周知,程程老師是我們學校很有影響力的老師。去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正高級教師。他是壹個博覽群書,深諳學問的學者,我經常和他壹起散步,交流讀書心得。作為壹個知名的物理老師,他和我聊的最多的就是國學和文學,孔子,老子,莊子,易經,甚至佛經。他讀出其中的精華,詳細講解,甚至經常背誦。作為壹名語文老師,我不禁思考。這麽博學的老師能不被尊重嗎?
三要形象文明。教師是傳播文明的使者。要使人文明,首先要文明。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嚴格,特別喜歡談論教師這個職業。教師的不當言行經常被各種媒體挑動,引起社會非議,嚴重損害教師的光輝形象。這樣的老師肯定是出於尊重。
莎士比亞曾說:“多麽偉大的傑作,多麽高貴的形象,多麽優雅的舉止,多麽美麗的樂器,多麽天使。”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形象大使,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他的壹言壹行,他的思想體系,他的學風,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應該符合“聖賢”的規範。因此,教師的社會屬性多於自然屬性。教師角色的社會化和公共化,必然要求每壹位教師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老師的發型,衣服,衣服等。應該有教師的規範和特點,不能獨斷專行,講究莊重大方,自然得體;教師說話要真誠親切,用詞要溫和規範,不誇張,分寸感要好;教師的站姿、坐姿、走姿等。在課堂上也要求立足於展示教師的氣質和風度;教師不應參與打牌、賭博等不健康的娛樂活動,還應遵守在學校等公共場所不吸煙、上課不接手機等規定...教師的文明形象也有很大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關註。
李老師在我們學校,被學生親切地稱為“優雅的姐姐”,這可能是學生對老師真誠的尊重。壹百年前,浙江第壹師範就有這樣壹位老師。他的教師氣質讓學生仰望:儀容莊重,教養良好,舉止得體,談吐優雅,舉止得體。有人稱贊他是中國最後壹個真正的貴族。他的父親是天津著名的鹽商,他很富有。他是典型的“富二代”,富而不驕。他父親是讀書很多的秀才,足以庇護後代,他成了典型的“貴二代”。他是中國少有的藝術天才,創造了中國藝術史上的23個第壹。培養了劉質平、豐子愷、潘天壽、李洪亮等著名藝術家。他就是後來成為法家的弘毅大師李叔同。
留日歸來後,李叔同來到浙江兩級師範學校(1913改名為浙江第壹師範)教畫和音樂。在浙江第壹師範學院的學生眼中,李叔同先生“溫和而嚴厲”。壹些學生在音樂課上隨地吐痰,但是李叔同在課堂上似乎沒有註意到。課後,李叔同打電話給那個學生,用壹種輕松而嚴肅的聲音警告他下次不要這樣做。說完,他向學生們微微鞠躬。也許是這種氣質的吸引,或者是這種溫和的教育方式的感染。很多學生由衷地熱愛他,尊重他,熱愛他的課堂,因此對藝術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在浙江第壹師範出現了罕見的“藝術熱”。
學生因為熱愛壹個老師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甚至在這個領域做出成績。這就是教師的魅力。這樣的老師誰能不尊重?
第四,熱愛小時候的生活。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我校學生人數下滑嚴重,優質生源數量有限。於是,很多老師學魯迅的九斤老太太,感嘆社會“壹代不如壹代”,學生“壹代不如壹代”。有的老師甚至直言學生笨,笨得像豬,笨得像驢。說起來,這是對學生人格的不尊重。其實在學生面前,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優勢。我們只是某個專業的預言家。雖然我們專攻壹科,但是做高考題不壹定能打敗學生。
有壹種“孩子比自己的好”的內涵。要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多壹些寬容,鼓勵學生跳起來摘桃子,寬嚴相濟,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壹個孩子。我們的學生非常不同。他們不是解決問題的機器。他們有的成績很差,但是心地善良,有的不愛說話,但是很真實。他們中的壹些人學習很好,但是思想狹隘。他們中有些人理科學得好,文科學得不好。他們中的壹些人家境富裕,但他們很傲慢。他們中的壹些人很窮,但他們能吃苦耐勞...有些老師甚至用權力的眼光看待學生。父母有權力有影響力,和老師打交道多了,臉上就寫滿了幸福。家長不聯系老師,學生腦袋遲鈍,很反感。有些老師,體罰和變相體罰,隨意諷刺學生,敗壞了教師的良好形象。哪裏會有尊重?
“為壹件大事而來,做壹件大事;帶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壹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宣言。
65438年至0939年,陶行知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是陶行知創辦最成功的學校。學生主要是保育院的困難兒童,不收學生學費和生活費,資金非常困難。有人問陶行知:“妳為什麽背著石頭過河?”陶先生說:“我的背不是石頭,是愛人。”這種“愛人”的精神與孔子“仁者愛人”的傳統精神是壹脈相承的,那就是對學生無私的愛,對學校、教育、勞動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大愛。
陶先生有四個字:“愛全世界”。重慶育才學校開學後,陶行知想起了在漢口壹個臨時托兒所裏看到的壹切。在那裏,他看到壹個患痢疾的孩子指揮孩子們唱歌,顯示了他獨特的能力,非常聰明。隨陶行知來訪的任光立即教孩子們唱他的新歌《高粱紅》的前幾個字。然後他問:“誰能用音樂把它寫下來?”沈默了壹會兒。又是那個得了痢疾的男孩舉起了手。他準確地把剛剛唱的兩首歌的旋律寫在黑板上。任光非常驚訝。陶行知認為,困難兒童中確實有很多天才兒童,但這些幼苗缺少陽光雨露。創辦育才學校,就是為民族選拔人才苗子,從困難孩子中選拔有特殊才能的孩子進行特殊培養。
陶行知發現患有痢疾的有音樂天賦的困難孩子沒有被選中,於是找到負責招生的老師,向他介紹這個困難孩子的特點,要求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他。後來招生老師多方打聽才知道,孩子叫陳壹欣,在大田壩壹保育院。原來,育才學校招生時,陳壹新正患瘧疾,因此錯過了機會。陶行知得知這壹情況後,立即給醫院院長寫信,請他派人把這個困難的孩子送到育才學校。院長派老師帶陳壹新翻越金劍雪山,跨過嘉陵江,經北碚到北泉,由育才學校的老師護送到古聖寺。陶行知見到他很高興,安排他在音樂組學習,並給新加坡作曲家任光寫信:“妳在漢口欣賞的那個禿子,我們已經問候過了。”
漸漸長大的陳奕欣,因為痢疾而抑郁。陶行知眼神焦灼,曾請皮膚科醫生治療,效果不明顯。後來,陶行知聽說離重慶壹百多裏的榮昌縣有個劉醫生擅長治這種病,就讓馮玉祥將軍把劉醫生請到學校給陳以信治病。治療期間,陶行知來到學校親自為陳壹新熬藥。在陶行知的悉心照料和細心呵護下,陳奕欣的光頭終於披上了黑發,成為了壹個身材高挑、眼神靈動、自信又有音樂天賦的帥哥。後來,陳奕欣成長為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也是國內知名的音樂人。
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留下了許多教育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們理解了陶行知對生活的熱愛。如果我們能這樣熱愛生活,誰不尊重我們?
做壹個受人尊敬的老師是壹種高層次的追求,也是我們所有人努力的方向之壹。我說的這些關鍵詞只是其中的表面部分,都是泄露的。當然,教師要受人尊敬,還要有高尚的品德、深邃的思想、精湛的教學技能、寬廣的胸懷、真誠的人格等等。要講清楚、講明白,需要幾分鐘以上的時間。再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這些話可能顯得有點不合時宜。我只想和大家壹起努力做壹個受人尊敬的老師。
謝謝妳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