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建築材料的管理包括什麽?

建築材料的管理包括什麽?

建築材料管理是建設項目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築材料的采購管理、質量控制、環保節能、現場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建設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

做好材料管理工作,對於加快施工進度、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建築材料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壹、建築材料采購管理

1.確定采購計劃

項目部根據項目合同、設計文件、項目管理實施計劃和相關采購管理制度編制采購計劃。采購計劃包括采購的範圍、內容和管理要求;采購信息,包括產品或服務的數量、技術標準和質量要求;檢驗方法和標準;供應商資格審查要求;采購控制目標和措施。

2.市場調查和合理選擇

壹是審核檢查物資生產經營單位的各種生產經營手續是否齊全;二是實地考察企業的生產規模、誠信理念、銷售業績和售後服務;第三,重點關註企業的質量控制體系是否有國家和行業的產品質量認證,材料質量在同類產品中的地位;第四,向建築行業同行學習,獲取更準確、詳細、全面的信息;第五,組織對采購報價進行全面的技術和商務評估,並制定選擇、評估和重新評估的標準。

3.材料價格控制

控制材料的采購價格。企業應通過市場調研或咨詢機構了解材料的市場價格,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貨比三家,選擇較低的材料采購價格。采購材料時控制運費。應合理組織運輸,在比較材料采購價格時應考慮運輸成本。在材料價格相同的情況下,就近購買材料,選擇最經濟的運輸方式,降低運輸成本。要合理確定采購批量和批次,還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確定經濟批量。

4.檢驗中的材料

建築材料驗收入庫時,必須向供應商索取國家規定的相關質量資質和生產許可證書。工程所用的設備和材料應通過檢驗,並符合設計和相應現行標準的要求。材料檢驗單位必須具備相應的檢驗條件和能力,經省級以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其授權部門考核合格後,方可承擔檢驗工作。采購產品在檢驗、運輸、轉移和貯存過程中,應符合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的要求,避免對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造成影響。

二、建築材料的現場管理

1.材料儲存管理

建築材料應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專用材料倉庫,並應防潮、防雨、防爆、防腐蝕;壹個工地用的材料很多,同壹種材料有多種規格。比如直徑從幾毫米到幾十毫米的鋼材有幾十個品種;水泥有不同的等級和品種,水電配件也有很多種,所以各種材料都要有明確的標識,分類存放。

2.材料分配管理

建立限額領料制度,無論是項目經理部、分公司還是項目部的倉庫,對材料的發放都實行“先進先出、推舊存新”的原則。項目部的材料消耗應與分項工程核算相結合,嚴格執行定額領料制度。施工前,項目施工人員必須在《定額領料單》上簽字,並按欄目要求填寫。貴重和大宗物品可根據使用情況,憑領料單分次發放。對於易損壞的物品,材料工程師在發放時應進行詳細的檢查和交付,並由雙方簽字認可。

3.施工組織與管理

這是現場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標的實施階段,主要內容如下:(1)現場材料布局規劃,做好場地、倉庫、道路等設施的準備工作。(2)履行供貨合同,保證施工需要,合理安排材料進場,對現場材料進行驗收。(3)掌握施工進度的變化,及時調整配套材料供應計劃。(4)加強現場材料保管,減少損耗和浪費,防止材料流失。(5)在施工最後階段,組織剩余材料退庫,做好廢舊材料的回收利用工作。

三、建築材料的成本管理

明確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控制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造價控制。在工程項目中,成本控制的內容壹般包括制度控制、限額控制、主材控制和材料索賠控制。

1.系統控制

樹立“先算後用、節約獎、浪費罰”的風尚,建立包括“金點子”在內的配額收購制度和剩余物資回收獎勵制度,以及合理化建設和節約使用費的激勵制度;加強現場工程材料的預算、計劃和驗收制度,對商品混凝土、鋼材、水泥、砂石、幹砂漿、混凝土砌塊等大宗材料有專門的采購和接收制度,確保質量合格、數量準確;建立常用小工具和廢舊物資的管理制度。扶梯、欄桿、燈架、配電箱等各種常用材料應由專人保管,廢鋼材、廢電線等可回收材料應建立收集處理制度。

2.材料限制控制

建築工程的工程材料費用壹般占工程總造價的60%左右。顯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點。物料控制主要靠改善物料的采購、運輸、收發、儲存等環節,減少各個環節的損耗,節約采購成本;采用精益管理原則,合理堆放現場材料,減少二次搬運;做好材料的收集管理工作,杜絕材料的浪費。堅持按定額確定材料消耗,實行定額領料制度。施工人員只能在規定的限額內分批使用材料。對超限額領料的物資,要分析原因,及時采取糾正措施;提高施工技術,推廣使用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降低材料消耗;加強現場管理,合理堆放,減少搬運,減少堆存損耗。

3.主要材料控制

1)加強商品混凝土的質量控制。目前商品混凝土數量不足有兩種情況:壹是商品混凝土生產廠家提供的數量不足;二是施工隊對地板厚度控制不好造成的浪費。針對第壹種情況,建議商品混凝土結算數量在簽訂合同時按圖紙結算,避免數量失控;第二種情況,建議施工前將樓板混凝土厚度控制標高降低5 ~ 10 mm,因為樓板的正常沈降量約為5 ~ 10 mm

2)加強鋼材消耗的控制。目前,鋼筋數量過剩。為了應付鋼筋驗收,鋼筋工只知道多放鋼筋,不知道規格,導致超標準擺放。這是因為隊伍結算時是按噸位結算的,多放點鋼筋對隊伍有利。針對鋼筋用量嚴重超標的現象,項目部應加強管理,要求鋼筋工嚴格按規範施工,按規範和圖紙檢查,多放者罰,合理利用鋼筋的各種技術性能。比如線材可以在工廠冷拉增加長度和強度,現澆板采用冷軋扭鋼筋,加強加工管理,合理配料。可根據配料表確定進料長度,以減少鋼筋損失。施工員應審核樣單或施工員樣單,並嚴格按照樣單制作鋼筋。鋼筋接頭φ14以上鋼筋為焊接接頭,以防止冷接頭。

3)模板控制。現場要加強對模板數量和規格的控制,而不是依賴團隊,團隊想進多少就進多少。根據進度和戶型配置模板,根據結構模數確定模板規格,並對模板樣品進行審核。考慮回收,舊模板可以做成定型,重復使用。拆模後及時清理模板並深度除油,掌握模板安裝和拆模技能,控制拆模損失。在很難拆除小而復雜的模板的地方,盡可能用舊模板代替。

4.索賠控制

施工索賠是由於業主或其他原因,導致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支付額外費用或造成損失。施工單位要求業主通過合法途徑和程序償還施工中的費用和損失。

常見的材料索賠包括:由於業主和工程師的原因造成施工暫時中斷、工作效率降低,導致人工費、材料費、設備費增加的索賠;業主和工程師發出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資源,加班完成建設項目,導致項目成本增加;因業主材料質量問題或材料供應不及時引起的索賠。施工企業必須增強索賠意識,加強索賠管理,做好索賠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