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沃爾瑪、永輝、三江購物、聯華超市等實體企業的互聯網擁抱,擁有8家上市公司、全國最大零售超市太平洋咖啡、萬象城、6000多家實體店的華潤集團也宣布正式進入電子商務紅海。
2月28日,65438,華潤集團旗下華潤網正式推出綜合電子商務平臺、基於互聯網的移動生活服務平臺“華潤通”。“如果把華潤集團比作壹架飛機,產業和資本是它的兩個引擎,互聯網和國際化是兩側的翅膀,華潤通則是飛機下的跑道平臺。”華潤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羅打了個比方。
打通閉環生態鏈
眾所周知,實體商業打通線上線下資源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給線下消費者提供壹個可以線上購物的互聯網平臺。目前大部分超市選擇與成熟的電商平臺合作,構建線上線下生態鏈。相反,華潤集團選擇了自建O2O平臺。
從內容上看,作為華潤集團的綜合電商平臺和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平臺,華潤通信整合了華潤集團旗下的多個產業板塊,包括華潤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服務、房地產服務和金融服務,此外還有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萬家、萬象城、太平洋咖啡、便利店等不同業態的零售業務。
“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創新華潤的商業模式,提升服務能力,從而推動各項業務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形成各方共贏的生態圈* * *是華潤壹直在思考和積極探索的方向。“在當天的華潤通發布會上,華潤集團董事長傅育寧表示,華潤通作為電商平臺,可以打通華潤、外部合作夥伴、客戶線上線下的聯系,產生巨大的聚合效應,從而更好地推動華潤的轉型升級。
對於之前的嘗試,羅坦言,華潤集團的電商板塊在業務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總結過去的運營模式,電商平臺除了實現客戶溝通、積分溝通、海外溝通等場景外,還應盡快解決平臺的規模效應、金融服務、數據挖掘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四店多、客戶多、貨多、錢多的綜合電商平臺,實現商業模式。
面對電商紅海,相比其他更成熟的平臺,華潤通的信心從何而來?羅表示,華潤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龐大的產業資源。
“華潤為什麽敢進入紅海?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壹個順勢而為的問題。並不是華潤需要花很多錢去搭建壹個平臺。畢竟搭建線上平臺本身並不等同於搭建線下網絡。我們可以在現有的線下基礎上,為客戶構建豐富的生活場景。”
雖然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華潤通信起步並不算早,因為其背後的集團體系龐大,橫跨多個不同領域,優勢在於各行業之間的融合程度更高,更容易實現閉環效益;其次,通過對客戶群體數據的分析,可以多維度滿足不同板塊的需求。
線上線下引流效果
今年以來,實體零售和電商頻頻“聯姻”。過去,沃爾瑪與JD.COM、國美在線和牛飛大潤發聯手結盟。後來阿裏巴巴投資三江購物,郭毅生鮮入股聯華超市,實體和線上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目前,超商行業版圖處於重構階段,洗牌加速,外資逐漸退出,內資分化嚴重,電商走向整合。供應鏈價值是競爭的核心。沃爾瑪、家樂福等外商已經超越或淡出第壹陣營,而國內業績下滑、倒閉或成為常態,電商滲透率從6%提升到13.6%。
與此同時,電商行業的“馬太效應”已經出現,即強者更強,弱者更弱,JD.COM和阿裏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電子商務早期的優勢是受資本歡迎,資本更關註企業的成長性。隨著商品品類毛利的持續下降,線上線下的聯盟可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與目前“互聯網+”的趨勢不同,華潤這次提出的方向是“+互聯網”。有分析指出,華潤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的運營模式,並不是放棄線下,只攻線上,而是利用“線上+線下”的優勢互補,互相引流。
據羅介紹,華潤傳播結合線上線下場景優勢,打造“周邊”概念,用戶可獲得周邊當地優惠和特色推薦。此外,華潤通信設計的服務業生態系統還將包括為用戶提供壹系列生活服務功能。
面對很多實體業務都在縮減線下板塊,開始向輕資產轉型,華潤未來是否會將發展重心逐步轉移到線上?對此,羅壹再強調,搭建線上平臺的成本並不高,更多關註的是很多線下的實體資源。“不存在減少線下資源的問題。只有壹個轉型的問題,就是線下門店的方式和功能要轉型。過去我們線下購物人滿為患,未來線下很可能主要是提供壹個體驗型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