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線城市買房決策成本高。除了房價高,還有壹個重要因素就是城市面積大。以北京為例。東南西北每個方向都可能有合適的房子,綜合比較有可比性,決定起來比較困難。好房子的標準大家肯定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買房。如果妥協,就得看讓步,這也是很多人糾結的原因。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是人生中第壹次買房,缺乏買房經驗,所以在買房前和看房過程中,會主動學習壹些房產知識。特別是很多在異地工作的年輕人,在工作的城市沒有了解房地產的好朋友,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從朋友那裏得到買房的建議。所以除了自己對買房知識的了解,很多人會主動去網上找壹些對房地產比較有經驗的人。
01
房地產大v的幾種類型
經過壹段時間的了解和個人對眾多地產大V的關註,我們把地產大V分為四種。
第壹類,他們本身就是房地產領域的從業者,可能在某個開發商公司工作,也可能在房地產媒體工作。這類人還是比較專業的,因為他們的職業是做房地產的,平時也比較關註房地產,所以對樓盤開盤、房產交易信息、政策變化等比較了解。這類人更註重微觀層面,妳會發現他們對單個樓盤都有詳細的了解,甚至對小區的物業管理、小區的環境、樓盤的位置等都有了解。,而且了解的程度比較精細。
第二類側重於宏觀層面。長期研究房地產宏觀走勢的人也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頭銜,他們的觀點也很有說服力。但是,這些人壹般對具體的房地產項目不太了解。他們更關註區域發展,比如未來哪個城市哪個板塊升值更好,估計房價漲跌的時間點。其實咨詢這類人的,主要是從投資的角度買房。
第三類是自己的職業與房地產無關,但對房地產很感興趣,自己也買過幾套房子。這樣的人往往只對自己的城市有很深的了解。如果妳問他們其他城市的情況,妳可能不知道。與前兩類人相比,他們可能不太了解房地產知識和信息,也可能不及時關註市場信息。但是我之前有過成功買房的經驗,所以贏得了壹批粉絲。
最後壹種人在開發商公司工作過,熟悉房地產公司的運作模式,會更多的根據開發商的走勢來分析房價的走勢。後來通過在網上寫文章獲得了壹定的知名度,然後開始做房地產領域的咨詢服務。這種人會比較關註很多方面,妳會發現無論妳問他什麽問題,他們都能回答,只是素質不行。
02
我們應該向大v學習什麽
我能理解大家買房時的心情。畢竟買房不像網購,對商品不滿意可以退款。壹旦簽了購房合同,可以反悔,但要承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損失。所以這件事大家都很謹慎,房產投資的知識不是短時間能學會的。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信任的大v身上,但是,我們也要理性,買房畢竟是自己的事情,最後還是要自己做決定。而且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適合咨詢。在我看來,有三種問題最適合咨詢。
首先是買房的範圍。也許妳偶然遇到壹個博主,通過長期的關註,妳認同了他的觀點。但這並不代表他會幫妳買房,因為很有可能他所了解的區域並不在妳的購房範圍內。我們在選擇大V的時候,也要選擇長期關註我們買房的城市的,這樣他們會給妳更多的接觸,更有可操作性。
二是政策法規。關於政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限購,每個城市的限購政策都不壹樣。不過這是最基本的,還有更復雜的,比如財產繼承,離婚財產分割,銀行貸款等等。當然這些妳都可以在網上查,但是妳會發現那樣收集的信息有各種說法,遠沒有咨詢專業人士那麽簡單快捷。
第三是如果妳已經鎖定了幾個小區,可以咨詢壹下比較了解這個小區的大V。因為妳很難僅僅通過幾次家訪就對壹個社區有深入的了解。咨詢壹個非常了解這個小區的人,會幫助妳避免踩坑,不僅是在小區裏,周圍的環境也是如此。還是要發現壹些自己從來不知道的缺點。
03
什麽樣的大V不可思議?
人的看法難免過於主觀,會受到私利的影響。大V在兩個案例中表達的觀點都不可信。
有些大V會根據所持有的房產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有的人在加了杠桿的情況下瘋狂的房價上漲。就算數據證明房價跌了,他們也不會承認,因為壹旦房價跌了,他們的損失就大了。持有房價上漲的觀點,是對自己的壹種安慰,也是壹種內心的希望。
房產博主也需要賺錢,所以偶爾會收到壹些軟文廣告,和開發商合作。如果妳咨詢的樓盤恰好和這個博主有業務合作,那麽他們就會避重就輕,刻意去講這個樓盤的優勢。不過這種做法也比較容易分辨,不要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