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黃河鐵路橋有新舊兩座橋。1987鄭州“黃河第壹鐵路橋”完成歷史使命。舊橋原名平漢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是黃河上修建的第壹座鐵路橋。建於1903年9月(清光緒二十九年),1906年4月通車,全長3018。
從1960年4月建成通車到2016年5月退役,這座有著54年歷史的跨黃河大橋將退出歷史舞臺,連接黃河的重任將交給新建的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
橋梁工程
舊橋結構
鄭州黃河鐵路橋長3015米,是建國前最長的橋梁。舊橋建成時有102孔,深槽內50孔跨度為31.5m的半穿式鋼桁梁,其中26孔位於北端,24孔位於南端,52孔跨度為21.5m的上承式鋼板梁位於中灘。橋基采用內徑30cm、外徑35cm的鑄鋼管樁,下端為直徑120cm的螺旋翼。但由於埋藏較淺,橋墩侵蝕嚴重,靠拋撒大量片石防護,交通勉強維持。這座橋也在戰爭中屢遭破壞,位於橋南北兩端的1號橋洞在修復時被填平。所以今天的舊橋只有100個橋孔,橋的總長度為2951m。新橋建成通車後,舊橋就被擱置了。6月1969,10舊橋橋面增加鋼筋混凝土板,可定時單向放車,方便高速公路通行。
新橋結構
新建鄭州黃河鐵路橋為雙線鐵路橋,位於舊橋下遊,距離舊橋兩端分別為500米和375米。5月1958開工建設,4月20日1960建成通車。新橋全長2889.8米,分為71跨,每跨長40米。雙線* * *利用142孔支撐鋼板梁,懸臂架橋機從兩側吊裝整孔。橋墩和基礎均采用兩根直徑3.6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埋深約30米。墩臺直接建在管柱上,頂部用橫梁連接,形成門式剛架。全橋鋼梁總重量為12943噸,混凝土用量為60730立方米。
新鄭州黃河鐵路橋南端原16孔鋼梁位於2.5‰的斜坡上,其余為平坡。運行後發現河床淤積,水面逐年上升。為了提高橋下凈空,在1976處對匝道鋼梁進行調平。此外,為減少海岸環流沖刷對大橋北端橋墩的影響,在1978、1979處,在上遊60m和100m處增加了直徑為1.0m的鋼筋混凝土鉆孔灌註樁,在大橋北端0號平臺至7號墩的範圍內,用於消能和緩解水勢。
拋石橋梁保護
壹籠捆著鐵絲的石頭在拋石者的推動下,從固定或可移動的鐵架小車上落入黃河,在橋墩前滾下,水面上突然濺起幾米高的水柱,稱為“拋石”。以後,再也看不到這壹幕了。
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修建之初,由於當時造橋技術和地理條件的限制,橋墩埋深僅30米,基礎較淺。每年汛期,河床沖刷影響橋梁安全。負責橋梁維修的鄭州鐵路局鄭州橋段黃河橋梁車間,將在汛期啟動黃河鐵路橋拋石,截至去年已有23年歷史。
橋梁歷史
鄭州有新老兩座黃河大橋。舊橋為單線鐵路橋,1903年9月開工,115年6月(清光緒三十壹年)竣工,1906年4月通車。這是黃河上修建的第壹座鐵路橋。這座橋是比利時的壹家工程公司建造的。
當時,橋址選定後,清政府聘請了德國、美國、意大利的工程師進行現場勘測,但最終是壹家比利時的工程公司。可能是因為黃河沿線地質勘察不足,或者是因為當時的建橋技術,比利時公司把橋墩建在了淤泥裏,而不是巖石層上,導致了橋的不穩定,埋下了後患。
無論如何,在100多年前,就當時的施工技術而言,這座橋在歷史上處於顯赫地位,被稱為“中國鐵路橋之母”。它是中國第壹座橫跨黃河的鋼結構鐵路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前最長的橋梁。1952 10 31,毛澤東視察黃河時,登上了俯瞰黃河大橋的莽山頭,發出了“搞好黃河”的號召。
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2月,黃河鐵路橋建設再次提上日程,設計開始。1957列入“十二五”規劃,4月建成通車。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5月1958開工,4月20日1960建成通車,全長2889.8米。當時設計的最高時速是80公裏。站在黃河大橋上,每隔三四分鐘就能看到壹列火車經過。喇叭的鳴響就像壹段簡單的旋律。每天有240趟列車,成千上萬的乘客從遙遠的地方經過這裏,被送往遙遠的地方。由此,鄭州成為“中國鐵路心臟”和“中國交通十字路口”,經濟發展迅速。
盡管它地位顯赫,但戰爭和災難從未輕易放過它。多年的動亂和戰爭加劇了它的衰落。1958年7月,黃河中下遊發生洪峰,黃河鐵路橋不堪重負,損失慘重,導致京廣線中斷。當年7月28日和8月5日,周恩來兩次來到黃河大橋視察防汛工作。然而,這座傷痕累累的橋梁後來被認定為“不再適合火車通行”,並被改造成壹座單行道橋。也是在這壹年,就在距離舊橋500米左右的地方,新的京廣鐵路黃河大橋正在拔地而起。
從1948限速5公裏,到1950年5月,限速提高到15公裏。雖然新中國建立以來,對舊橋進行了五次加固改造,但舊橋遠遠不能滿足交通運輸的需要。歷史前進的車輪滾滾向前。1.987和1.02孔的舊橋,在原址上只留下了5個橋墩作為文物。鄭州“黃河第壹鐵路橋”終於完成了歷史使命。
2014 5月16,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也將退役。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換舊人。1960,舊橋退守二線,新橋落地。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接過了舊橋的重擔,擔負起了把黃河變成通途的重任。
城鐵大橋
京廣鐵路鄭州黃河大橋退役後,位於下遊100多米的鄭焦城際黃河大橋將繼續接過連接京廣鐵路的重擔。
新建的鄭焦城際黃河大橋是鄭焦城際鐵路和京廣鐵路跨越黃河的四線鐵路橋。大橋鄭焦城際線全長9.63公裏,設計時速250公裏。京廣線全長11.28 km,設計速度160 km/h,2010 65438+10月15,開工建設,2013年4月9日主橋成功合龍。
在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上,有兩條預留給鄭焦城際鐵路的線路。鄭州至交城城際鐵路全長約78公裏,新建線路約68公裏,設計時速250公裏。屆時,從鄭州到焦作的旅行時間只需半個多小時。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