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古代、現代、現代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古代、現代、現代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烽火臺

在中國古代,為了傳遞軍事信息,人們曾經設立烽火臺,用火和煙來傳遞信息。烽火臺白天燒狼糞,晚上點柴火。傳說燒狼糞時有大量的煙直沖藍天,比白天的火更容易被發現,所以篝火有時也叫狼煙。發現敵人就點起篝火,從臺灣傳到臺灣,傳到軍營。2700多年前,中國周朝時期的篝火預警系統已經非常完備。

馬拉松跑就是告知。

在交通和通訊不發達的古代,人們不得不依靠兩條腿或騎馬來傳遞信息。設立馬拉松是為了紀念壹位2000多年前去世的英雄,傳遞好消息。公元前490年,希臘軍隊在馬拉松平原擊退了波斯國王大流士壹世的入侵。信使菲德爾·皮茨(Fidel Pitts)從馬拉松跑到首都雅典,壹口氣報告好消息。當他跑完42.6438+095公裏,沖向雅典廣場跑完捷報,精疲力竭倒地而亡。為了紀念這位戰士的英雄事跡,他所跑的距離在1896年世界第壹屆奧運會上被列為長跑項目。

通過郵局發送信息

文字的發明促進了人們的交流,交流從此開始。早在周朝,中國就設立了專門的驛站傳遞公文,並以騎馬的方式將公文從驛站傳遞到驛站,同時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驛站系統,實現了快速準確的通信。秦朝統壹六國後,驛站的信息傳遞系統被確定為國家的行政機構。郵政是以每小時15公裏左右的速度傳遞信息,實現遠距離通信。那時候已經很快了。

鴿子和猴子

為了傳遞信息,古代的人們也想出了很多奇怪的方法,比如漂流瓶、信號樹、信鴿、猴子等。

在尼日利亞的貝卡薩,人們用猴子來送信。人們把母猴和子猴分別關在兩個地方,經常帶著母猴去找子猴,讓母猴知道路線。當人們需要交流時,他們把信放在竹筒裏,綁在母猴身上,讓它出去尋找小猴。母猴總能把信送到目的地。

信鴿自古以來就是壹種有效的信息傳遞工具。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信鴿依然有自己的壹席之地。在戰爭中,溝通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壹旦爆發核戰爭,核爆炸產生的強烈電磁輻射會使現有的各種電子通信系統癱瘓,但信鴿仍能自由飛翔。瑞士軍隊訓練並培育了可以向兩個方向扔書的信鴿。這些信鴿不再傳遞傳統信件,而是在膠囊中攜帶電腦芯片,其中的密碼信息只能在特殊設備上讀取,極其機密。信鴿甚至可能成為特殊的信號員。

郵局的出現

壹般認為郵局是由波斯國王居魯士大帝建立的。居魯士統治著壹個龐大的帝國,通過信使傳遞信件和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帝國的需要。為此,他建立了由許多驛站組成的郵政管理部門,這就是最早的郵局。這些驛站相隔壹定距離,負責照顧每天跑壹站的驛馬。

中國很早就有了郵政系統,到了唐朝基本完善。元朝還整頓了連接東西方的驛站制度。

公元前31年,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羅馬人仿照這樣的機構,建立了公共驛站。車站配有餵草料的驛馬和供過往官員使用的客房。

在中世紀,羅馬式郵局消失了,修道院遍布歐洲。修道院之間的交流是通過使用被稱為“祭祀棺材”的羊皮紙卷軸進行的。第壹個修道院把他們的謠言寫在紙卷上,為他們的謠言服務的修道院把紙卷越做越長。比如傳達聖韋羅斯修道院院長去世的紙卷,長9.5米,寬0.25米。人們稱它為修道士郵局。

清郵局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5),是清代上海十三大驛站之壹。經歷了私信局-洋郵局-報社-海關郵政-大慶郵政等不同階段。目前是華東地區僅存的清代郵局遺址,也是中國近代郵政史的縮影。

1878年(清光緒四年),煙臺“華陽書信館”在周村設立分館,這是清代淄博郵政機構的前身。1900年底,周村大慶郵局開業。1902成立博山二級大慶郵局,在八鬥、西冶街設有兩個代辦所,5個信件櫃臺,其中村郵2個,沂水、王莊郵2個,萊蕪、泰安郵4個。在1904,廣順,西關,臨淄,健康堂藥店設立了郵政代辦處。次年,桓臺在張店、所鎮設立了三等郵局和支局。張店大慶郵政支局位於原張店街東四街,為商戶辦理信件和匯兌業務。石洲村、淄川、新城(桓臺)所鎮、張店等局屬濟南總局,博山、臨淄、金陵、何姿屬青州總局。?

辛亥革命後,“清郵局”改名為“中華郵局”。郵局分四級:郵務員、郵務員、郵差、局務員。原張店大慶郵局遷至南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