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醫生?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醫生?

按照壹般心理醫生的價格,壹般是每小時150-300元。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醫生?

1.當妳覺得要去看心理醫生的時候,可以先用谷歌搜索引擎搜索醫生的名字。壹般壹些成熟的心理學家都有很多痕跡可以從網上獲得。比如醫生的專業背景、資歷、培訓、寫作、咨詢經驗等等。當然,不“打榜”也不能說網絡心理醫生不可信。這只是壹種資源方法。

2.註意心理醫生的名聲。好醫生總會被朋友提起和推薦。在等待醫生的時候,尋求者經常會交流對醫生的看法,尤其是那些和醫生保持了長期關系的客戶,對醫生的感情要到位。但是現在心理醫生供不應求,任何壹個尷尬的醫生門口都可能有壹群盲目的崇拜者。

3.妳覺得醫生靠譜嗎?對妳來說,妳的感覺是真實的。但對其他人來說,妳的感受包含了妳的價值觀、經歷、妳的防禦和妳的同理心。

壹個好的心理醫生有很強的人格魅力和親和力。他不說話不笑,看著妳會給妳很多信息。他讓妳感到安全、舒適、被愛、被尊重、被接受和被認可。妳很放松,什麽都不用怕。他會激起妳說話的欲望,但同時引導妳去思考,去分析自己,去控制。他從來不提弗洛伊德或者榮格,他很容易下結論,但是他很在意妳的感受。他總是試圖去了解妳,理解妳,接近妳,而不是去控制妳,評價妳,引導妳。壹個好的心理醫生,壹點也不復雜,不權威,也不深奧。他像水壹樣和妳壹起流動,像玻璃壹樣透明,把妳的防禦和反抗溶於無形。當妳抱怨別人的時候,別人會沈默,不要煽陰風,不要點鬼火,當妳反省自己的時候,他的眼裏會閃爍著喜悅的光芒。他聽的很多,說的很少,但是每壹句話都可能是壹個新的視野,給妳壹個新的體驗,讓妳感受到壹個新的世界。

應該考慮的因素

以下東西可以參考,但不靠譜:

1.機構在引進醫生時,往往只對醫生的醫療資質進行鑒定,而不能對其人品、業務素質、職業道德進行鑒定。

2.醫生的學歷和專業培訓背景壹般要求有醫學或心理學背景和中級職稱,但這並不代表什麽。很多心理醫生提供的專業培訓背景只是短期的培訓課程,沒有用。

3.專業執照或心理學執照。有的醫生會說自己有國外某個機構授予的專業資質或者執照,這個不靠譜,因為國內沒有資質認證機構,妳不知道這些東西的真實性。

4.心理學家自我體驗和接受監督分析的時間是心理學家修行的必經之路。醫生對客戶的分析不會超出他自己的深度。在國外,壹個精神分析師要接受不少於800小時的自我分析。心理學家的含金量由三部分組成:三分之壹是接受教育和學習心理學理論,三分之壹是接受專業培訓,三分之壹是自我體驗。在我國,由於缺乏監督制度,心理學家普遍缺乏自我分析。這對客戶來說非常危險。醫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幫助當事人意識到自己,有點像“盲人騎瞎馬,夜半去深潭”。當然,中國的心理學家有靈活的方法。十幾個醫生組成自我分析小組互相監督,從而促進自己的成長(北京有精神綠洲小組,精神分析小組,家庭治療小組等。).當然,肯定有醫生會說自己在國外被監管了多少小時。我們能信任他嗎?我不敢說,因為監督費很貴,壹個小時的監督至少要200美元,不是很有錢的人能負擔得起的。

5.專業年限。壹般來說,工作時間越長,專業水平越高,但也不壹定。做心理學家需要悟性。我看過壹個從事心理咨詢17年的醫生,連壹些咨詢技術的基本方法都沒搞懂。我覺得他不是在幫助人,而是在害人。

以下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職稱,比如教授或者主任醫師,甚至博士頭銜,不能代表什麽,說明他們在某些知識上有所成就,但不能代表他是心理學專業的。

2.心理學會領導人,如協會會長、理事、全國委員會委員等。,忙於業務工作,無法靜下心來做案件。

3.貴的人,貴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為是的人總覺得別人應該是他的,高估了自己。收費低的醫生當然不應該去看,他會不自覺地用其他方式補償自己。

4.海外鍍金的人有留學背景是好的,但是要搞清楚自己想學什麽,鍍什麽金。有些人回到中國,以為這個國家到處都是鄉巴佬,就讓他們為所欲為吧。我遇到幾個自覺的人,真心希望她來做個個案監督或者做個講座,結果發現牛頭不對馬嘴。

5.出書的人千萬不要以為會寫書的人咨詢水平高。中國博士寫的十本書不能看,讓好人看到了渾身上下的問題。

6.對於老年人來說,心理咨詢是壹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它要求心理咨詢師精力充沛、思想開放、靈活多變、超前於時代、具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老年人很難不僵化,認為自己鹽吃多了,很難克制自己不去教育人。

什麽都可以自學,但醫學不行,因為醫學不僅是壹種知識,更是壹種實踐、訓練和操作技術。心理學家也有形成完美人格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