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根據建設階段的不同分為五個階段:預決策階段、設計階段、交易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階段。每個階段都要采用科學的計算方法和切實可行的計價依據,按照壹定的計價模式,合理確定估算、概算、預算、招標控制價、投標報價、合同價、結算、決算等各種形式的工程造價。建設項目的投資控制貫穿於整個項目建設過程,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交易階段、施工階段和竣工階段的投資控制,其中項目的決策和設計階段是影響項目最重要的階段,對成本的影響程度最高,可能節約的成本最多。
在項目的前期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造價咨詢單位會協助政府和業主確定投資意向和財務能力,通過可行性研究確定擬建項目的規模和標準,比如開發什麽類型的項目,規模有多大,標準有多高。項目的設計階段是項目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關鍵,也是突破投資計劃的薄弱環節。設計以政府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任務書為依據,在國內按照三階段設計(方案設計、擴能設計、施工圖設計)和審批進行。在項目的預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根據項目的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快速準確地估算建設項目的目標成本,建立合理的目標成本是關鍵。本文在上期成本分析和成本數據庫的基礎上,介紹了建立成本模型和快速、科學地建立成本估算的應用模式。
壹、建築造價模型概述工業與民用建築行業的任何建築工程,如果需要在施工完成前對其造價進行估算,都可以通過建築模型來解決。那麽什麽是模型呢?什麽是工程造價模型?“模型”是指輸入壹組既定數據,通過壹系列推導過程,得到滿意的輸出數據的程序。壹個理想的模型應該滿足以下條件:足夠簡單,便於用戶操作和理解;它充分代表了模型對象所涉及的所有內涵,同時又是充分復雜的,這樣才能準確地描述系統。模型的本質是基於壹組輸入數據的黑盒,只有更好的模型才能在處理過程中不受原模型數據的影響。建立模型的過程如下圖所示。“建築造價模型”是指通過輸入壹組基本的建築參數和特征屬性,系統通過構建數據模型進行分析計算,輸出合理的工程估算結果。建築行業的成本模型通常是可變的,這主要源於行業成本和價格的可變性。所以在建築行業,模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能夠及時應對環境變化,做出適應性的動態調整,從而保證準確性。模型的準確性是檢驗模型適用性的必要指標。以下是示意圖:
二、建築成本模型的發展拉夫特裏(1987)曾經描述過建築成本模型的發展,其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第壹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BCIS的成本分析結果為基礎,通過適當的調整,可以形成相應的成本計劃。但是,由於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很多,如工程用途、規模、結構特點、建設工期等。,而且這些因素都是高度非線性的,對成本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這壹階段的成本模型難以準確揭示項目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及其對成本的影響,導致成本模型的準確性較低。第二階段:始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壹時期的典型特征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逐漸普及和回歸分析方法的廣泛應用。通過多元回歸分析,收集大量樣本項目,分析影響項目成本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及其關系。然後,通過統計分析,依次確定因變量的重要性,計算各變量的權重因子,得到多元回歸分析施工成本模型,但該模型外推性差。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結合計算機應用技術,出現了以現代數學為基礎的估算方法。這壹時期的發展體現在以下兩個特點:(1)承認模型的不確定性和不準確性,並試圖通過概率統計進行分析,通常采用蒙特卡羅模擬方法。(蒙特卡羅模擬是壹種隨機模擬方法。壹種基於概率統計理論的計算方法。將解決的問題與壹定的概率模型聯系起來,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統計模擬或抽樣,得到問題的近似解。(2)用於人工智能和基於知識的計算機系統的估計方法,例如人工神經網絡(ANN)。ANN方法具有自動“學習”和“記憶”的功能,可以很容易地獲取知識。它有“聯想”的功能,所以只需要部分信息就能回憶起系統的全貌。由於它的“非線性映射”能力,可以自動逼近那些描述樣本數據最佳內在規律的函數,揭示樣本數據的非線性關系。
在英美等國家,工程造價模型已經發展到壹定程度並被廣泛應用,例如美國Rsmean公司提供的在線估算工具www.meancost.com;英國BCIS在線近似估算軟件包;Bucknall Austin的建築成本模型;戴維斯·蘭頓和埃弗雷特成本模型等等。這些成本模型為建設項目前期的項目評估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使得快速準確地建立前期決策階段和設計階段的成本成為可能,當然也需要成本數據庫的支持。
3.建築成本模型3.1。建模目的建立成本模型的目的決定了成本模型的形式和選擇的參數。目前最顯著的建築模型包括以下兩類:(1)設計優化模型。該模型主要用於設計階段,以確保建築物的設計是超值的,它也可以作為建築物成本規劃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模式的主要途徑是實施方案。(2)投標價格預測模型該模型主要用於交易階段預測投標承包商提供的可能投標價格,也可用於確認承包商的估計變化率和市場價格的影響因素。預測模型中涉及的參數不如設計優化模型中的參數可靠,因此預測結果很可能不準確。
3.2.建模方法Abos和Skrit Mort在1982中發現了很多方法來提高工程設計階段在投標期間接近最終完工時的估算精度。隨後,威爾遜在1984的壹篇文章中指出,這些發現導致了以下兩種成本建模方法。其中,前者多用於工程設計前期;後來更多的是在設計成型後使用。演繹模型:該模型基於對以往工程數據的統計分析,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是回歸分析。歸納模型:該模型試圖在工程設計階段引入承包商常用的更詳細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工程模擬。
3.3.型號類型1991年。為了對建築成本模型的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分類,牛頓回顧了成本建模的歷史研究,其中涉及到建築行業實業家可以應用的各種模型。壹般來說包括:動態規劃、專家系統、函數依賴、線性規劃、人工操作、蒙特卡羅模擬、網絡方法、統計模型、回歸分析。第四,建立成本模型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快速準確地確定壹個擬建項目的成本;準確確定建築項目設計中內部成本變量的總體分布,以確保成本預測的可信度和設計的最優化。建築成本模型應用廣泛。通過處理過去大量項目的成本數據和設計參數,給新項目的成本建模、工程設計和成本規劃帶來了很多便利。具體應用包括:(1)制定項目生命周期各階段的預算;(2)確定對成本敏感的設計參數,特別是與空間功能、服務設施和成本規劃相關的參數。
接下來我們以美國在線成本估算工具MeansCostWorks.com為例,介紹如何利用成本模型快速建立項目的估算成本。過程很簡單。* * *包括以下步驟:1、建立估算:確定估算名稱、選擇項目地點、數據發布時間(壹年中每季度壹次* *四次)、勞務形式。
2.step1:選擇項目類型和基本屬性,其中項目類型包括70多種建築類型(英國建築項目分類:公寓1-3、公寓4-7、公寓8-24、禮堂、銀行、醫院);對於所選的項目類型,需要確定墻體類型和結構類型,如預制混凝土板/鋼架結構,下拉列表中提供了更多的屬性選項。
3.第二步:根據選擇的項目類型,模型會提供壹個例子,如下圖所示。接下來,妳需要輸入建築的基本參數,包括建築面積、建築外周長、樓層數、建築高度;明確地下室是否包含在內,然後給壹些費用項目壹個費率。
4.第三步:點擊【計算】按鈕,系統會根據輸入的屬性和參數自動建立成本模型,並可以及時瀏覽成本模型的成本匯總。
5.查看詳細的成本報告:對於成本模型,估算結果包括詳細的構成和建設標準描述,如下圖所示。當然,這些要素中的任何壹項都允許進行靈活的成本調整,從而獲得更合適的項目估價。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建築成本模型的建立可以為我們科學、準確、快速地確定擬建項目的成本提供極大的便利,為業主的決策和設計方案的比較做出巨大的貢獻。通過對各種成本模型的研究可以發現,這些模型的相似之處在於基於樣本項目和擬建項目的特點,通過各種方式找出這些特點與成本結果之間的映射關系,從而建立適合的成本估算模型。在我國建設工程造價行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造價行業商業模式的日趨成熟,我們逐步建立了工程造價信息數據標準和行業/企業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平臺,並以此為基礎,通過建設工程造價模型的開發和應用,為行業從業者帶來全新的工程計價解決方案。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