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時間是8月12的午夜到13的1到淩晨3點半,東北方向,北緯35度是最佳觀測點。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該不該用望遠鏡觀測流星雨。其實目測流星雨不需要望遠鏡,用肉眼就可以了。所以目視觀測流星雨是壹個很好的天文普及項目,因為基本不需要設備。
在夜間觀測流星雨時,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1,需要面向輻射點。我在很多文章裏看到過“很多流星都是從輻射點發射出來的”,感覺有點懷疑。因為流星是隨機分布的,如果流星從A地所謂的“輻射點”射出,那麽在B地看到的同樣的流星會從另壹個方向經過。所以,我覺得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意義。但由於流星與輻射點的距離與流星運行軌跡的長短密切相關,所以面對輻射點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流星,面對輻射點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
2.選擇壹個好時機。經常看到壹些新手,只能在淩晨看流星雨,剛天黑就伸長脖子在那裏等。在這裏我想提醒這些新手,妳不是超人,妳是人,妳需要睡眠。當妳看不見流星的時候,請不要去看它。壹般在輻射點上升後,就可以判斷出流星是否在群內,所以在決定看流星雨的時候,最好先查看壹下輻射點上升的時間,睡到那個時候再看。類比學習這壹點,因為輻射點落下後就看不到流星了。
3.盡量讓自己舒服。看流星雨不是看星系和星雲,而是早壹分鐘,晚壹分鐘等妳。流星是可惡的東西,它們會在瞬間消失,所以妳要充分利用觀測時間。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感覺舒服,比如躺下來坐著觀察。站著觀察是不得已而為之。
4.學會區分群體內外。說起來容易,但有些流星不壹定能馬上分辨出是團內還是團外。第壹,流星的後向延長線必須經過或靠近輻射點(壹般在1度左右),比較好學;第二,如果有壹顆流星向後延伸穿過或靠近輻射點怎麽辦?那麽我們必須學習壹些方法。第壹,判斷速度;第二,確定軌跡長度。如果速度和群內流星相差很大(這個需要找感覺),那麽就是群外流星;如果在輻射點附近連續畫壹條長軌跡,則不是。
5.如何估算流星的亮度?這也是找到“感覺”的需要。很多恒星的“亮度”要儲存在大腦裏,然後等流星過了,再把流星的最大亮度和大腦裏的“記錄”進行對比,壹般精確到個位數。
6.確定極限震級。我們不能以肉眼看到的星星數量為標準。國際流星組織規定,必須觀測特定天空區域的恒星數量,然後查表找出極限星等。
很多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觀測流星雨也是如此,尤其是需要在半夜或者通宵觀測的流星雨。如果壹顆流星出現需要幾分鐘或者更長時間,那對觀測者來說就是壹個考驗。如何成功“熬”過這壹夜,筆者有很多經驗,希望能分享給大家。
1,要有信心和耐心。當我仰望天空的時候,我不得不想,“我很幸運,不久我看到的這片天空區域將會有壹顆流星。”我發現我有這種感覺,當我真的支撐不住的時候,我會發現時間過得比預想的要長。而且,如果真的有流星出現,我的內心會大大的激動。
2、區分流星和幻覺。相信大家都有些感觸。如果單獨觀察,有時很難判斷是否有幻覺。作者與妳分享他的經歷。壹、幻覺的“流星”軌跡壹般很短;第二,幻覺的“流星”有時候很快,不清楚哪裏是開始,哪裏是結束;第三,錯覺的感覺好像是“飄”在眼睛上,而真正的流星有壹種非常立體的感覺,好像和夜空融為壹體。以上是我的壹些感受,希望能和大家多交流。
3.相信妳的觀察。有時妳會發現妳的觀測數字比預測的ZHR略大。這個時候不要慌,也不要馬上開始想自己錯在哪裏。如果妳看到壹顆真正的流星,不要懷疑妳的觀察。
4.除了觀察期間的辛苦,準備也很重要。不要到了觀察地點才發現忘了帶東西。新手壹定要註意這壹點。至於身體問題,是新手和老手都要註意的問題。如果是午夜,那妳就要註意鬧鐘問題了,不要等到第二天才後悔。
最後祝大家觀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