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是周曉明?

什麽是周曉明?

周曉明,遼寧岫巖人,出生於1970年2月。1993年7月國防科技大學航天技術系畢業,1993年6月加入中國* * *產黨。現任發射試驗站壹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從12開始從事火箭測試和發射技術工作。他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對國防科技的執著追求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刻苦鉆研專業技術,任勞任怨,為歷次試驗任務的圓滿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總裝優秀教材1,基地科技進步壹等獎2項,基地優秀教材壹等獎2項,基地優秀論文2篇。在《上海航天》、《靶場試驗與管理》等雜誌發表論文6篇,其中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2篇。目前有4項科研成果正在申報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經總裝批準,榮立二等功。紮根戈壁,努力工作,做航天事業的“奉獻者”。從12開始,先後擔任電力系統運行員、用電系統指揮員、電力系統指揮員、組長、副主任、主任。無論在什麽崗位,他始終把工作作為人生的主旋律,克服個人和家庭方面的諸多困難,用實際行動譜寫了壹曲奉獻之歌。2003年春節後,他母親因心臟病住院。為了不影響他的工作,家裏人壹直沒有通知他這個情況。XX任務後期,父親患前列腺腫瘤,急需手術。家人希望他能回家照顧他。考慮到任務進入關鍵階段,他重新選擇了任務,父親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推遲了手術日期。任務完成後,他匆忙回家看望生病的父母。在他到達的第三天,他接到壹個電話,讓他準備去上海出差。他在家裏只呆了壹個星期,就立即動身去了上海。XX任務期間,作為房間負責人和力量指揮,白天沒時間送孩子去醫院,晚上還要加班。孩子住院期間,自始至終沒看壹眼,全身心投入到任務中。2005年9月,我媽右腿腫了,腳壹著地就鉆心的疼,不能壹個人走路。她再次入院。當時是神六任務最緊張的時候,作為運載火箭測試室的第壹負責人,他毅然把家裏的事埋在心裏,全身心投入到任務中。嚴謹求實,嚴把質量關,做飛天路上的“鋪路工”。成功和失敗只有壹步之遙,粗心永遠是科研和實驗的大忌。他認真、細致、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壹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是眾所周知的。XX任務第壹次總檢數據判讀時,他發現蓄能器壓力值比系統測試時低0.002MPa。試驗隊的同誌認為是溫度引起的,他卻堅持認為是蓄電池漏氣引起的。測試證明他的判斷是準確的。為了找出問題的機理,他帶領手下計算對比,發現蓄能器的試驗方法存在嚴重缺陷。他提出了蓄能器壓力監測的新思路,被試驗組采納,並在後續任務中增加了蓄能器監測器。在神舟五號任務火工品測試過程中,他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火工品的碎片,發現將船與箭分開的爆炸螺栓的極針粗細不均。經過電腦攝像分析,極針粗細差只有0.05mm,這個微小的誤差也被他敏銳地捕捉到了。測試團隊稱他“挑剔”。在神舟六號任務控制和維護與飛船接口匹配的前壹天,匹配程序和狀態檢查矩陣已經確定,控制和維護系統指揮官已確認狀態正確。為了保證狀態絕對正確,他仔細分析了詳細的規則、程序和電路原理,得出的結論是:當X1GC未接通時,控制系統的二次等效不應接收到逃逸信號。控檢系統組織壹、二崗位人員深入分析,證實了他的判斷,避免了壹次重大失誤。因為他既能在關鍵問題上堅持原則、嚴把質量關,又能在平時工作中協調處理好關系;不僅能帶領組織開展工作,起到“系統指揮”的作用,還能在各種時候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與協作單位保持壹致,贏得了上級領導和試驗隊的壹致好評。大家都尊稱他是火箭測試發射的“專家”。壹個精心組織指揮,做艱苦危險任務的“領導者”。面對艱難險阻的任務,他從來沒有說過壹個“不”字,始終戰鬥在最前線。XX任務發射-90分鐘時,各火箭系統地面設備開始加電。突然,控制系統VXI測試程序初始化出錯,測試無法繼續。這是以前從未遇到過的故障模式,預案中也沒有相應的處理方法。如果問題不盡快解決,排放過程將暫停。他果斷地命令前後微機和機櫃重新通電,並命令VXI主機重新綁定測試程序。時間壹分壹秒過去,當操作員報告工作正常時,大家都很擔心,按照流程再次測試控制系統,在指定窗口準時發射任務。神六任務完成技術區測試工作時,B碼點火控制終端突然出現故障,火箭測試工作已進入倒計時。他帶領員工爭分奪秒,配合設計師進行實驗,連續四天在陣地上吃盒飯,晚上加班到淩晨4點。在故障已經無法歸零,發射日期臨近的情況下,他大膽建議放棄自動點火,采用手動點火。神六任務加註前火工品電路電阻測試過程中,突然發現X214測試插座上的針在1點收縮。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無法測試1點和92點的電路電阻。同時,插上短路插頭時,1點和2點與92點相連,降低了火工品防止意外爆炸的可靠性。如果電爆管意外爆炸,會導致二級發動機的助燃劑啟動閥意外開啟。如果火箭加註後出現這種情況,罐內的燃燒劑會通過啟動閥和管道流出,後果不堪設想。經過壹天壹夜的分析,他提出了用插針法測試回路、短路插頭加鋁箔的解決方案,得到了任務總部的認可。插座直徑不到2厘米,卻有92根直徑不小於0.5毫米的芯針,無論是測試還是加鋁箔都是壹項非常細致危險的工作。為確保萬無壹失,他在現場嚴密組織,在放炮前3小時處理好短路插頭,順利完成了火工品電路的電阻測試。不懈追求,開拓創新,做測試發射技術的“先鋒”。學習最大的敵人是自我滿足。他把學習作為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手段。2001年9月被推薦到國防科技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擔任雙導師。他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靜下心來努力學習。在壹年的學習中,他不僅完成了必修課,還修了幾門與自己專業和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課,同時發表了多篇論文。追求者的腳步永遠不會有信息。主持科研項目“CZ-2F控制系統仿真培訓系統”和“CZ-2F故障檢測系統仿真培訓系統”。在對控制與故障檢測系統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采用面向對象技術真實模擬火箭測試與發射過程,使人員在職培訓更加規範化和具體化。經專家評審,該成果達到軍內先進水平,填補了任務間靶場無訓練器材的空白。這兩個項目在2003年都獲得了軍事科學和技術方面的進展。2002年參與科研項目“載人航天試驗發射技術安全控制措施的研究與應用”,規範了發射試驗中的技術安全秩序和控制,明確了各系統重要控制時段存在的安全隱患,制定了相應的控制和處置措施,確保了試驗的安全,彌補了質量控制標準的空白,獲得了30%軍功獎。2003年建成的CZ-2F火箭動力系統多媒體演示系統,利用3DMAX對部件進行建模和裝配,演示了發動機工作和火箭飛行的全過程。將其應用於人才培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項目獲得總裝優秀教材壹等獎。在CZ-2F火箭發射任務中,由於回路中存在未知幹擾,精確瞄準信息往往不能順利傳遞。為了得到壹個準確的瞄準信息,往往比較困難,有時操作者甚至要冒著風險返回瞄準崗位,用肉眼確認。為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他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分析瞄準系統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研制火箭瞄準信息采集系統的方案。該系統通過在主、副光電經緯儀目鏡後面安裝CCD成像器件,將目鏡輸出到信息采集、處理和顯示系統,並通過有線電視系統傳輸到後端。火箭精瞄結果清晰顯示給各級指揮員。射擊前15分鐘瞄準人員撤離後,發射控制臺操作人員和上級首長可根據相應信息進行決策,提高了瞄準系統的可靠性,在國內航天領域首次實現了瞄準信息的可視化。嚴把人才培養培養關,做技術室建設的“有心人”。擔任技術實驗室主任後,始終致力於提高綜合實驗能力,加強實驗室整體建設,狠抓實驗任務規範化管理、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開發,實驗室整體建設穩步提升。他註重房間整體發展和個人長遠發展,把握個體動態要素,優化內部功能,培養抓總、指揮等復合型人才。針對怕擔責任、怕擔風險的同誌的思想顧慮,加強對人員的跨崗位培訓,使其下屬人員在熟練掌握本崗位檢測原理和相應操作的前提下,學習其他相關崗位的檢測原理和相應操作流程,增強系統間的理解和配合。同時,通過交任務、壓擔子的方式,讓壹般崗位操作人員參與校對程序、計劃、原理書、教材的編寫,加強操作程序人員的熟悉程度和專業技術水平。2005年初,他利用測試數據庫、原理圖、故障輔助圖譜、模擬訓練系統,加強了“多功能”、“嚴把質量關”的訓練。組織者根據任務特點,編制了《火箭艙內操作行為規範》和《火箭測試發射崗位職責》,為規範測試操作、杜絕差錯提供了保障。為解決人員對插頭操作不熟悉、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的現狀,他帶領人員將火箭常用的90種128插頭制作成模擬訓練平臺,研制出高度仿真的插頭插拔訓練裝置,組織操作人員練習數百次。在“壹船三星”任務測試中,沒有出現過壹次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