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目前我國園林苗木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目前我國園林苗木行業存在哪些問題?

(1)開發規模不宜繼續擴大,應著眼於種植結構的調整。

根據政府部門的統計和有關方面的信息報告,我國苗木的生產面積壹直很大,苗圃儲存的苗木數量驚人。特別是壹兩年生的小苗占總面積的近1/2。這些小苗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種植,還可以移植繁殖到三倍以上的土地面積。雖然大規格苗略有空缺,但通過地區間調整或降低使用規格,供需基本平衡。

隨著新品種的增加和育苗技術的提高,苗木生長迅速,產量迅速增加。3-5年左右,常用的大規格貼附木基本供應完畢,種植面積不要再擴大了。現階段應重點調整當前市場上木材種植的品種結構。壓縮常規小苗生產,增加大苗繁殖,特別註意生產合格苗,降低種椽密度,科學培育,盡快培育出適合城鄉和郊區的各種種苗生產體系。

(2)品種相似的苗圃缺乏特色。

受傳統種植觀念的影響,“別人種什麽我種什麽”“我種什麽我賺錢”的現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種熱,風大。前兩年楊樹新品種火熱,家家戶戶都養楊樹苗。楊樹苗過剩後,出現了金垂柳熱、金蝗熱、美洲紅梣熱。這些新品種的熱病壹眨眼就像閃電壹樣過去了。其次,常規苗“隨風倒”。

近兩年來,由於對泡桐、水曲柳等大規格苗木的大量需求,人們不約而同地發展了泡桐、白蠟苗木生產。等到把桫欏、白蠟樹的苗種起來培育的時候,很多小苗積壓了,賣不出去。再次,各苗圃生產的品種大同小異,缺乏特色。苗圃面積雖大小不壹,但無其他品種,如雪松、刺柏、楊樹、柳樹、法桐、國槐、冬青、紅葉小檗等。

(3)管理粗放的苗木質量有待提高。

由於近年來加入苗木行業的非專業人員增多,他們大多對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不甚了解。他們只註重信息的獲取和品種的選擇,而不能因地制宜的開發種苗。有的選擇育苗地不當,土壤貧瘠、鹽堿或澇漬,不適合育苗。有的樹種選擇不當,在沙土、壤土上種植常綠樹種,育苗時不能帶土塊;有的種植密度過高,苗木生長空間過小,肥水管理不及時,苗木生長比例失調,出現“欺苗”現象,導致合格苗木出圃率低;有的不進行修剪和及時防治病蟲害,導致抗逆性差,千形樹和樹冠長勢差,商品VF等級低,優質苗出圃率低,直接影響經濟收入。

(4)缺乏統壹的生產標準,營銷誤區太多。

目前,我國還沒有統壹、規範、適用的種苗生產質量標準。特別是對於觀賞樹木、灌木和藤本植物,還沒有生產可用幼苗的標準。這使得貼附木的生產、銷售和質量評估更加困難,也給非經營者留下了更多投機鉆空子的機會。

比如不同樹種的根寬、土球直徑、運輸過程中根系的保護措施、接苗時直徑測量的位置、幹型和冠形的標準等。,這些標準都是不確定的,這就使得有太多的營銷誤區和盲點。由於種苗產銷統壹標準尚未出臺,在種苗生產經營中無法根據所需單位對種苗大小和質量的要求制定生產經營計劃。

(5)過分追求外來物種,忽視鄉土樹種的應用

壹方面,引進樹種比例過大,而地域鄉土樹種比例過小,導致城市之間景觀“人工化”感強,“自然化”程度低,城市缺乏自身綠化特色和鄉土氣息;另壹方面,也不利於維護城市森林的生態穩定。森林(生態林)很難發展成穩定的頂級群落,引種不慎還可能造成生物入侵等嚴重的生態後果。

因此,林業技術部門在重視引進外來樹種的同時,還應加強對當地鄉土樹種和地帶性樹種的馴化和開發利用。生態林建設必須堅持鄉土樹種為主的原則,為城市建設優質穩定的城市森林,實現創建生態城市的目標。

(6)因追求經濟利益而過度追求“大樹進城”。

“大樹進城”熱嚴重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從其他地區帶來的大樹在壹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起到了很好的生態作用,但對於那些大樹被拿走的城市邊緣區、鄉村、山區來說,其生態系統遭到了極大的破壞。樹木被帶離城市,在將棺材搬到城市進行綠化之前,往往要進行修剪,以提高成活率。修剪,尤其是高強度的修剪,改變了樹木原有的面貌,原本繁茂的樹葉不復存在,尤其是壹些年齡較大的樹木,移植後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逐漸恢復,不能立即起到良好的綠化效果。

大樹異地移植後,由於氣候、種植季節、移植技術等原因,往往導致大樹移植後不適應,樹木枝葉脫落幹枯,降低綠化效果,有的甚至因不適應而死亡。比如1998年,南京某公司花巨資從黃山引進了近百株DBH為10cm的杉木,到了1999年春天只有幾株成活。這種做法的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

目前,我國園林綠化苗木生產水平還遠遠落後於發展需要。迫切需要找到壹條產量高、質量穩定、生產周期短、常年供應、產業化水平高、出口創匯的現代綠化苗木生產新途徑,為我國農業產業化與國際市場接軌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