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廚房通風和空調設計的壹般原則
1.1通風
廚房通風以各功能區的揮發物和油煙不會汙染下壹道工序為原則。壹般根據設施和作業區空氣質量要求,設置排油煙罩,通過排氣管排至室外;廚師操作區應設置局部送風,保證廚師在高溫、高濕、輕汙染物的環境中能呼吸到新鮮空氣;廚房換氣次數不應少於4次/h。
1.2空調
廚房空氣的成分具有高油煙、高水蒸氣含量的特點,宜采用直流全空氣空調系統代替風機盤管系統。後者是室內空氣循環模式,會因通風次數少而導致更多的臟空氣和病菌滋生,增加傳熱阻力和通風阻力,降低制冷效果,甚至導致空調設備長時間失去制冷能力。DC空調系統不使用回風,全部新風來自室外,室內空氣及時更新。
2.廚房通風空調系統的設計形式
2.1送風系統布置圖
廚房送風包括崗位送風和空調送風。後置新風送風是指室外新風通過軸流或離心風機送至靠近竈臺的地方,應在廚師烹飪位置正上方垂直向下送風。送風口可采用擴散散流器,送風溫度壹般為20 ~ 23℃,相對濕度為95%左右,喉部風速小於2.5m/s,風口擴散角θ= 20°。送風口中心應與單竈中心平面重合,風口與通風櫃水平距離為200mm,高度為1.8 ~ 2.3m..它的進氣量要盡可能小,覆蓋面要盡可能大,保證廚師在操作時被新鮮空氣包圍。空調風來自新風機組或組合式空調,通過風管送到遠離竈具的地方,調節廚房室內溫度。送風口的形式和位置可以根據廚房情況合理安排。
2.2排氣系統的布局
廚房的通風是通過強制送風和強制送風、自然排風實現的。強制排風系統由通風櫃、水平排風管道、排風總管和室外排風豎井組成。廚師熱加工和廚房熱量產生的油煙等排放物通過強制排風排出室外,期間廚房處於負壓通風狀態;沒有動火作業作業任務時,可關閉管道排氣扇,將室內空氣通過空調送入新風系統進行正壓通風,再通過門窗排出室外。強制排風罩和管道應以開啟時間壹致、爐竈距離短為原則進行分割布置,避免部分爐竈不得不開啟較大風機的不經濟運行現象。油煙量大的爐竈應盡量布置在水平排水管的末端。壹般情況下,從最遠的吸氣口到主排氣口,水平排氣管的長度不應超過15m。安裝時,必須保證有2%以上的坡度通向排氣罩,否則煙氣不能及時快速排出,油垢和冷凝水不能順利回流到排氣罩,影響排氣效果。
由於排氣道內有大量油汙,從防火的角度考慮,排氣道壹般采用1.5mm厚的鋼板,水平排氣道的水平管端部連接有活動法蘭,方便清理油汙。每個出風口都配有壹個閥門來控制排氣量。
2.3通風櫃的選擇和布置
通風櫃應根據廚房工藝要求考慮。壹般竈具並排擺放時,以集成為主。通風櫃的布置要根據廚房工藝的要求,了解加熱和烹飪設備的外形尺寸,確定通風櫃的尺寸。煙機口的橫截面應與油煙擴散區的水平投影相近,壹般做成整體長方形傘狀煙機。兩側腰板之間的夾角應a ≤ 120,罩體應配有壹定高度的裙邊,裙邊高度約為0.25米。抽油煙罩的外緣不應超過竈具的罩口下端,有壹個約50毫米的方形泄油槽,槽的最低處應設排水管排入下水道。罩體采用厚度為3 ~ 5 mm的不銹鋼板,罩內設有油煙過濾器,應便於更換和清洗,防止長期運行後油煙進入排氣扇,影響其正常使用。由於射氣以錐形從射氣源垂直向上擴散,壹般集中在離射氣源0.8 ~ 1.0m的高度範圍內,所以在不影響操作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傘蓋。
3.通風量的確定
3.1排風量的測定
廚房排風由兩部分組成,即局部排風和全面排風。排風量應根據熱平衡計算。局部排風量約占總排風量的65%,實際計算壹般以局部排風量為準,根據竈具和廚房排油煙機的情況確定。各種排煙罩最小排煙量的計算公式;
L=3600×V0×F
其中l --排風量,m3/s;
f-蓋口面積(整體蓋),m2;
v 0——罩口吸入速度,m/s
罩口的抽吸速度壹般不小於0.5m/s..其中,餐廳廚房烹飪建議選擇較大值,糕點房0.4m/s,其他洗碗間、烹飪間0.3 ~ 0.4m/s。
3.2送風量的確定
為了防止廚房異味進入餐廳,廚房要保持負壓,負壓值不能大於5Pa。送風量(新風+空調風)應考慮為總排風量的85% ~ 95%。
4.輔助區域空調冷卻和其他房間空調設計
烹飪輔助區空調的制冷首先要滿足整個烹飪區壹定的負壓值,壹般小於5Pa。而崗位送風和輔助區送風之和接近排風量的80% ~ 90%,送風溫度約為65438±09℃,相對濕度約為95%。工作環境區域的溫度≤27℃,相對濕度為60 10%。其他無煙氣排放的房間可根據其功能和操作的不同要求確定其空氣參數。
5.結論
高校食堂是食品衛生監督的重點。合理設計廚房送排風系統和空調系統,正確安裝使用吸油煙機,加強日常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廚房和餐廳的空氣質量,保持整潔,保障食品安全。實踐證明,高校餐飲部門自主設計安裝壹套廚房通風空調系統,設備材料易得,能達到預期效果。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