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配送中心
沃爾瑪的巨大成功與其卓越的物流管理思想和實踐密切相關。
壹個傳統的零售企業,如何超越汽車行業,超越“制造業之王”,超越世界上所有的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超越沃爾瑪前總裁大衛?6?1格拉斯總結道:“配送設施是沃爾瑪成功的關鍵之壹。如果說我們做什麽比別人好,那就是配送中心。”靈活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統是沃爾瑪實現最大銷售額和低成本庫存周轉的核心。
配送中心是位於沃爾瑪100多家零售店中心的物流基地。通常以320公裏的商圈建立壹個配送中心,可以滿足附近周邊城市100多個銷售網點的需求。配送中心的壹端是裝貨平臺,另壹端是卸貨平臺。800名員工24小時輪班工作,進行裝卸和交付。沃爾瑪工人的工資並不高,因為這些工人基本都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只接受過沃爾瑪的專門培訓。同時,沃爾瑪首創交叉配送的獨特運營模式,無需倉儲分揀作業,采購時直接裝車發貨。在競爭對手每五天送貨壹次的情況下,沃爾瑪每天送貨1次,每天至少壹次意味著可以減少門店或零售店的庫存,大大降低了零售空間和人力管理的成本。所有這些單獨裝卸、交叉配送和每日配送的獨特細節,恰恰幫助沃爾瑪提高了流通速度,降低了運營成本。
圍繞高效的配送中心,沃爾瑪逐步建立了“無縫點對點”的物流系統。企業的物流成本約占總銷售額的10%,部分食品行業甚至達到20%或30%,而沃爾瑪的配送成本僅占其銷售額的2%,是其競爭對手同比成本的50%。沃爾瑪的壹貫理念是把最好的東西以最低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這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信息技術成為核心競爭力
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沃爾瑪在全球的成功源於其物流模式的成功。然而,是什麽支撐著沃爾瑪的物流模式,並將其配送中心實踐和其卓越的物流理念轉化為無與倫比的競爭力呢?答案是物流信息技術。
20世紀70年代,沃爾瑪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負責處理系統報告,加快運作速度。1983沃爾瑪采用POS機,銷售起點數據系統的建立實現了各部門物流信息的同步共享;1985建立了EDI即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實行無紙化操作,所有信息在電腦上操作。1986建立了QR快速反應機制,快速激發市場需求。借助包括物流條形碼、射頻技術和便攜式數據終端設備在內的信息技術,沃爾瑪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沃爾瑪在全球率先實現集團內部24小時計算機物流網絡監控,建立全球首個集采購、庫存、訂貨、配送、銷售於壹體的物流數據處理中心。比如顧客去沃爾瑪超市購物,然後通過POS機打印發票。同時,負責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的人和供應商的電腦會同時顯示信息,各個環節通過信息及時完成各自的工作,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加快了物流周期。在物流信息實時響應的網絡條件下,物流各環節的成員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協作,以適應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典範。
沃爾瑪從經濟角度定價,每天定價都不壹樣。龐大的采購量使其擁有足夠的議價能力,從而使其產品定價更具競爭力,並將這種優勢轉化為消費者的利益。與其他零售商相比,沃爾瑪提供了更高的折扣,同時,他們也從“薄利多銷”的經營理念中獲得了可觀的經營收益。
可以肯定的是,物流不會像生產企業那樣直接創造利潤,而是從內部降低成本,達到整體提高利潤的目的。沃爾瑪的實踐充分證明,物流已經成為繼原材料資源和人力資源之後的第三利潤源。
細節決定成敗,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
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關註權威物流成本研究者西澤修先生提出的“第三利潤源”理論,成為繼沃爾瑪之後因地制宜成功應用物流管理技術的傑出實踐者。上世紀90年代,百事公司在上海松江投資建廠。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百事公司放棄了從上海其他地區到松江的短駁運輸物流,大膽地將其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上海方泉物流有限公司。
在眾多本土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舉步維艱的今天,上海方泉物流是百事集團物流外包青睞的關鍵因素,仍然是其專業的食品物流管理和運營信息系統。這套物流管理系統是由國內物流供應鏈管理軟件提供商博科信息量身定制的。博科信息根據百事食品的物流需求,對整個物流配送信息系統進行了量身定制、修改、調試和完善,實現了倉儲配送的數字化管理,實現了倉儲入庫的自動配送,實現了食品庫存和保質期的預警功能。百事在方泉物流提供的終端服務器上實現了實時查詢,方泉物流的進口、出口、倉儲都在百事的掌控之中,百事的物流成本和業務損失大大降低。
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物流管理系統不僅降低了供應商的成本,為其生產提供了理性的預期,而且使銷售商和分銷商實現了“零庫存”,減少了庫存積壓,實現了企業收益的最大化。“無縫鏈接”貫穿物流流通全過程,這樣的優化體系減少了“牛鞭效應”對市場波動的惡性影響。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沃爾瑪選擇了自給自足的物流,百事可樂選擇了外包的第三方物流,最終完美應對了物流信息化,並獲得了豐厚的商業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