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系統工程的壹般監理過程中,通常采用兩種管理思想:裏程碑控制和過程控制。當過程中涉及的大部分要素都是清晰可控的時候,裏程碑監督法是比較有效的[1]。在信息系統軟件工程的設計中,我們能做的就是請專家來評審,這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有些設計錯誤只有在編碼和測試中才能發現。在信息系統工程中,由於過程本身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裏程碑監督工作存在很大缺陷[2]:(1)原本是為了幫助生成最終代碼而設計的,往往演變成了裏程碑設計;(2)裏程碑的設計不能完全捕捉所有問題,隱藏了壹些風險;(3)難以評價工作量和工作價值;(4)裏程碑揭示問題的時間遠遠滯後於問題出現的時間。與裏程碑監督相比,它是壹個基於過程的動態評估過程[3]。裏程碑不是不重要,而是監管思路要改變,這樣才能把裏程碑的實踐做得更好。裏程碑式的方法最大的問題是,我們要等到所有的問題都積累好了才能解決問題,而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錯過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基於過程的動態評價的意義在於,在整個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問題積累到壹定程度再批量解決。隨著環境的變化,過程不斷調整以適應可變性和不確定性的需要,為裏程碑實踐提供了評審機會,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評價信息系統工程。1理論基礎1.1基於過程的動態控制信息系統監理的核心是合理控制信息工程項目的投資、進度和質量[4],即所謂的三目標控制。因此,監理工作需要在動態控制原理的指導下進行目標控制,按照計劃標準衡量承包商的業績,及時糾正實際過程中的偏差,以保證預期的計劃目標。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目標控制框架如圖1所示。信息系統的監管應該是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管,而不僅僅是項目實施的關鍵節點或裏程碑。而且重要的是,監管工作要能在問題造成災害後果之前預防、理解和解決問題,要懂得結果管理,要按照過程管理。壹是監管環境要改善,可以通過規範管理和技術信息流的流動環境來實現;第二,整合承包商的項目管理流程,完善雙方合作的管理流程[5]。後壹個問題是主要的,因為管理流程的改進是由:(1)流程是滿足客戶要求的驅動力;(2)過程生成機制的產品;(3)過程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4)過程由實現目標的關鍵等因素決定。基於過程的方法是實現持續改進的動態循環,使相關各方都獲得利益[5]。因此,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思路應該是建立壹個可視化的信息系統工程流程,使監理在信息系統工程的性能偏離計劃時能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進行控制,並以此為手段保證項目的質量、投資、進度和變更控制,使信息安全和知識產權管理符合合同要求。1.2信息系統軟件監理的改進方向結合信息系統工程及其監理的特點,信息系統工程建設中監理過程的改進應重點關註:(1)基於可視化過程模型的協同設計,支撐環境是目標控制、協調和信息管理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業主、承包商和監理可以默契配合,實現信息系統工程項目的最終價值。(2)在監理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工程規劃、概念設計、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實現和測試、試運行和驗收維護等階段性目標的控制,更要註重基於過程的目標控制和驅動,變事後控制為事前預防,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設計變更。(3)在具體過程管理中,監理方需要充分考慮設計和實現持續叠代的具體過程,以避免項目後期出現重大需求變更,從而保護業主和承包商的最大利益。因此,信息系統應用系統監理過程的改進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即承包商開發過程績效的控制和持續改進;基於承包商的過程管理系統,實現了監理對協同設計的支持和監督;以過程管理為驅動,實現信息系統工程實施的裏程碑監理目標。2基於CMM系統監督過程2.1能力成熟度模型(LCMM) [6]是對軟件組織在定義、實現、度量、控制和改進其軟件過程的實踐中的每個開發階段的描述。CMM的核心是將軟件開發視為壹個過程,根據這壹原理對軟件開發和維護進行過程監控和研究,使其更加科學和規範,使企業更好地實現業務目標[7]。CMM定義了五個不同的成熟度等級過程:第壹級是初始級,第二級是可重復級,第三級是定義級,第四級是管理級,第五級是優化級[8]。壹個組織可以根據壹系列小的改進步驟前進到更高的成熟度級別[9]。隨著CMM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統工程過程的可視性也在提高。借助於每個過程成熟度等級的可視化,管理者可以了解項目及其實施的相關情況。更重要的是,後續的成熟度級別可以壹步壹步地為軟件過程提供更好的可見性[10]。因此,在信息系統監理過程中引入CMM模型,可以增加信息系統工程實施的可視化。2.2基於CMM的系統監理能力流程由於軟件生命周期的任何壹個階段都會出現問題,對於信息系統監理來說,仍然無法完全消除承包商在系統開發中的所有問題。然而,在壹個合適的CMM框架中,這些問題是可以預測的,並且可以被管理和監督單元所控制。通過參考CMM模型,可以科學有效地度量工程項目開發的關鍵特性,從而實現項目實施的持續改進。此外,以過程為中心的方法可以關註過程,而不是項目的結果目標。對於主管來說,以過程為中心的方法有以下特點:(1)收集積累的數據;(2)測量發展能力;(3)科學分析信息內容;(4)管理子流程的相關性。因此,通過以過程為中心的項目開發管理,主管可以識別、了解和解決那些潛在的問題[11]。引入CMM模型的監理過程和內容可以用表1來描述。通過度量進行過程改進是提高信息系統軟件監管過程能力的有效手段之壹。CMM思想指導監理機構對軟件產品開發和維護的過程進行控制,如何演化成壹套成熟的信息工程監理體系,形成壹套良性循環的管理機制,如圖2所示。3CMM 3.1下信息監理過程的實現基於CMM的監理過程的實現在CMM2級別,更重要的是將軟件過程制度化,用於質量管理。從有效的信息系統監管來看,這種管理是監管質量最基本的保證[12]。在這個層面上,監理可以根據信息系統工程的生命周期模型直接定義監理過程。以瀑布模型為例,監管流程可以定義為:需求定義階段、總體設計階段、詳細設計階段、項目實施階段、系統測試階段、驗收階段、試運行階段。根據軟件過程改進(SPI ),過程元素分為三類。CMM3級中的主要監督內容有:(1)生命周期的過程組,以供應過程、開發過程、維護過程為代表;(2)支持生命周期的過程組,包括配置管理、文檔編制、問題解決、質量保證、同行評審和組間協調;(3)組織生命周期的過程組,表現在管理、基礎設施、軟件過程改進、培訓等方面。3.2基於CMM的監理過程持續改進對於監理機構來說,CMM2模型的設計和應用並不困難,但不足以滿足信息系統工程實施過程可視化的目的,而僅僅是裏程碑的可視化。要清晰地描述標準的軟件過程,僅僅對過程元素進行分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描述這些過程元素之間的關系,這通常被稱為軟件過程架構[13]。對於過程監督,實施CMM3或更高的模型,基本可以滿足信息系統工程可視化的要求。以CMM3級為例,基於關鍵過程域的監督過程的改進,應該通過項目需求管理、軟件配置活動管理、軟件質量保證過程和體系[14]、軟件產品過程、三方評審、軟件項目跟蹤監督、溝通、協調和關聯等過程和活動來實現,從而達到監督項目管理的目的。4結論基於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業務特點,通過過程管理實現信息系統工程實施的裏程碑式監理目標,研究CMM模型下的監理過程改進方法,提高信息系統軟件監理項目實施質量。本文的研究重點是信息系統工程中應用系統監理過程的改進,這主要取決於其在信息系統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信息系統工程的許多特點主要通過應用系統開發控制過程來體現,但研究成果也適用於信息系統工程監理的其他方面。當然,本文的研究還存在壹些不足之處,可以概括為:(1)僅對信息系統工程的監理過程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監理工作遠不止這些,包括大量的方法和工作;(2)鑒於目前信息系統工程項目承包商的能力成熟度水平,僅在CMM3能力水平層面研究了監理過程的改進,沒有進壹步討論更高CMM等效水平的過程改進的相關問題。因此,這些問題將被稱為下壹步研究工作的重點。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