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網上流傳成都數萬人搶房,有人被太陽曬暈了。排隊的人說:買了至少能賺50萬。
據說方俊是在想,大家對房子的依戀有壹種莫名的熟悉,但現在場景多了,市場上任何關於房子的風吹草動都能激起人們內心的敏感神經。
比起現在苦苦買房的人,早些年想盡辦法買房的人可能要幸運得多。
1
那壹年,阿寶搬新家,坐在滿是灰塵的地上,靠在墻上,抓起地上的礦泉水壹飲而盡,全然不顧嘴上的灰塵。酒後,他對正在擦桌子的妻子小雲說:“我決定戒煙了。”小雲壹邊洗抹布壹邊說:“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戒煙沒什麽。以前沒見妳戒成功過。”阿寶抹了把臉上的汗,說:“為了攢錢還房貸,這點犧牲算不了什麽。”
小雲停下手裏的事,擡頭看著他,苦笑。“嗯,那要看妳能堅持多久了。”看起來他是在和阿寶開玩笑,但小雲心裏不是很高興。
在兩個年輕人身上,完全看不到搬入新居的喜悅,反而有種剛從戰場歸來的悲壯感。買房首付壹大半是借的,新房的情況也不樂觀。
他們買的新房在上海郊區,周圍有零星的稻田。遠處還有幾家工廠,晚上偷偷冒煙。社區附近連個像樣的超市都沒有。要買東西,他們得坐車去2公裏外的商業廣場。每個周末,他們都要坐車去那裏購物。周二,小雲下班路上會順道去超市,因為超市每周二指定商品都有特價,有時是雞蛋,有時是衛生紙,總是滿載而歸。
就是這樣壹套充滿“硬傷”的“新房”,讓阿寶壹家幾乎拿出了所有積蓄,只剩下壹套房子住,留給他們的只有30年的房貸。買房後,夫妻倆幾乎停止了所有娛樂項目。他們只買了打折的衣服,吃飯都是自己帶的。阿寶戒煙近10年。小雲雖然沒說什麽,但是梳妝臺有了新的變化,她不再在家裏囤貨,養成了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的習慣。
阿寶對小雲的貢獻,他都看在眼裏。他心裏五味雜陳,覺得很對不起她。正因為如此,即使拿到房本,阿寶也壹點都不開心。每個月發工資第壹件事就是還房貸。有時候我會查壹下,看有沒有還。
2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阿寶換了工作,工資翻倍,月供壓力緩解了不少。他們偶爾去看電影。雖然是團體票,但是坐在寬敞的電影院看比在家裏14寸電腦屏幕上看好多了。後來,阿寶家住的地方被建成了購物廣場。稻田消失了,工廠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滿是綠植的街心公園,整體居住環境改善了很多。
現在,他在靜安區工作。他每天都要6: 45起床,7: 30前趕上9號線,才不會遲到。“感覺像是被血復活了。”包形容當時的感覺,剛買房子時的壓迫感減輕了很多。再加上生活環境的變化,整個人都覺得特別舒服。
三
回想當初買房,猶豫了很久。2008年松江九亭的房價還不到9000元每平米。如果再去松江新城,能碰到六七千的房子,就算是黃浦區也不過三萬塊壹平米的房子,也算是幸運的了。阿寶天真的以為,如果房價要跌,就算不跌,按照他收入的上升趨勢,再過壹年肯定能買房。
之後他們幾乎每個周末都去看房子,壹點都不著急。郊區地鐵站出口經常有中介發傳單推銷,就像清倉大甩賣壹樣。中介頭上都是汗,但是Po他們心裏是高興的,認為這是對他們最有利的情況,因為如果房子賣不出去,就意味著砍價,這樣可以省錢,是購房者最希望的事情。
等了壹年,樓市突然出現轉機,開始回暖。上海的房價每個月都在上漲。當初那些7810平米的房子幾乎絕跡。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被房價拋棄了。阿寶有壹種焦慮感,和他想的不壹樣。如果他買不起房子,就意味著要在租來的房子裏結婚,他連自己喜歡的家具都買不起。好在小雲能理解兩個年輕人在出租屋結婚。
接下來的兩年,小兩口壹直在努力掙錢,也不敢生孩子。時刻提醒他們被房價拋棄的焦慮:趁早買房!
2011是值得紀念的壹年,因為他們買了房,搬了房,住了房,攢錢還貸。阿寶還記得那滿是灰塵的礦泉水的味道,仿佛就在昨天。
四
如今松江九亭的房價已經漲到了每平米5萬元。阿寶不禁感到幸運。現在他有錢,也不壹定能買到他想要的房子,因為各種不可抗拒的原因。他的腦海裏突然想象出被太陽曬暈的買家醒來的場景。他睜開眼睛的第壹句話就是:有房間嗎?
寫到這裏,方俊說他想起了房地產經紀人陸俊的壹句話。他說:“買房就像交換。買房後,短期的財務自由換來了更長遠的自由。這是壹個公平的交換,就像花時間鍛煉來換取長壽壹樣。”
如果在後面加壹個條件:前提是如果在能力範圍內透支,可能吃不了。妳真的準備好了嗎?
妳怎麽看待排隊買房?歡迎分享妳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