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常見問題之壹:如果來訪者遲到了,我該怎麽辦?

常見問題之壹:如果來訪者遲到了,我該怎麽辦?

來訪者遲到是咨詢實踐中常見的問題。除了日程安排的壓力,來訪者的遲到也可能隱藏著壹些心理動態的變化。新手咨詢師應該如何看待和處理這種情況?

這裏收集執業咨詢師在實踐中的認識和處理,列出書籍和文章的摘錄,以及督導專家趙東山的分析,希望對妳有所啟發。

高級顧問:

我的第壹個面對面的來訪者直到約定的時間才離開家。我準時到達。負責接待的老師壓力很大。我盡力去合理化,去理解她。咨詢中我沒有主動提,也為她延長了時間。但可能還是會影響到我,我在互動中也不是很積極。這是壹個遠距離的分析視角。我覺得我們有壹種“永不相見”的默契我壓抑著自己的情緒,用某種無可指責的高姿態完成了咨詢,而我已經在攻擊來訪者了。我當時的處境和她不壹樣。

咨詢師苗小可:

面對來訪者遲到,我會回顧之前的咨詢過程,反思自己的處理是否有問題,咨詢是否到了這個地步,來訪者遇到了哪些挑戰,來訪者對咨詢師或咨詢-拜訪關系是否情緒化,來訪者遲到是否是因為難以完成作業,咨詢節奏是否需要調整,來訪者是否需要“休息”。

然後在這個咨詢中,聽聽來訪者關於遲到的說法(如果來訪者主動提起的話)並做出回應。接受來訪者的遲到,結合來訪者的自我表達和以上考慮,在協商中做出適當調整。

咨詢師小林:

我接待的壹些來訪者,壹開始都很準時,但隨著咨詢的進展,他們變得遲到了;有的剛開始很晚,隨著咨詢的進展變得很早;有的壹次壹分鐘準時到達;有的每次會提前半個多小時到達;有時晚,有時早。我沒有和任何來訪者討論過這個問題,但我會思考行為所傳達的信息,結合咨詢過程和其他細節,努力理解來訪者和他/她的狀態和困境。

咨詢師小黑:

對我來說,不管來訪者是因為反抗而遲到,還是用遲到的行為攻擊我,持有是咨詢師應該秉持的基本態度。在咨詢與來訪者的關系中,咨詢師是來訪者工作的對象。反抗、攻擊、拒絕在關系中都是有意義的,也是深入協商的機會。如果心理咨詢師不能包容咨詢師的軟弱、無能、攻擊和控制,來訪者在現實生活中的提升就會受到限制。

顧問挑選土地:

來訪者的遲到壹定會引起心理咨詢師內心的騷動,比如好奇、懷疑、擔心、急躁、憤怒...無論經歷什麽,都需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帶來的困擾,可以和親身經歷者討論,盡量避免將情緒帶入咨詢和面試互動中,這就是所謂的中庸。同時,反移情也是了解來訪者的重要工具,需要在監督中進行檢測、標記、討論和處理。

咨詢師要保持“接收器”的位置,對來訪者的每壹個表情都要好奇。遲到也是壹種表達/抱怨。如果只是停止詢問具體原因,我們會關閉這個對接通道。所以,也許可以註意壹下來訪者對遲到的態度、感受和處理方式。比如來訪者感到焦慮——會不會因為幻想表現不好而受到心理咨詢師的懲罰?來訪者遲到是在測試妳對他的興趣嗎?來訪者通過讓妳等來理解他的壹些情緒體驗?簡而言之,留下壹個空間,讓訪問者自己的內容出現。

摘自閆文華《心理咨詢個案督導導論》

當來訪者遲到時,咨詢師應該評估來訪者遲到的原因。

來訪者遲到可能是由於客觀原因,也可能包括來訪者對咨詢師和咨詢的態度。如果時機成熟,妳應該和來訪者討論遲到的問題。如果時機不成熟,輔導員會通知來訪者他的決定(是否延長時間)並解釋這樣做的理由。

心理咨詢技術討論節選:每次遲到都需要分析嗎?

能體現咨詢師水平的,是分清哪個遲到是具有潛意識意義的關鍵節點,而不是把每次遲到都當成所謂的“阻力”,做出考試答題壹樣的機械反應。把所有的遲到都看成是心理咨詢的障礙,可能是新手心理咨詢師對自己和這份工作的壹種自戀的錯覺(把自己和心理咨詢想象成對來訪者太重要)。

有時候,這種機械的分析可能是心理咨詢師自己的反同理心:新手心理咨詢師提前五分鐘坐在那裏,期待今天表現好,但是時間到了,來訪者還沒來,他/她就變得焦慮起來:來訪者怎麽了?他/她不重視心理咨詢嗎?他/她心裏不尊重我嗎?他/她對我有意見嗎?認為我沒有能力幫助他/她?壹定是他/她的阻抗。我想知道它是什麽阻抗。分析遲到成了心理咨詢師緩解等待來訪者過程中積累的焦慮的壹種方式。

摘自吳輝《遲到是另壹種在場》。

遲到的另壹面是早到,看起來妳特別渴望見到咨詢師,或者妳很聽話等等。,這也值得與咨詢師和來訪者討論。還有壹些來訪者是當場踩點,每次都很勉強的準時,這自然需要討論。

對於動態咨詢師來說,嚴格遵守設置是非常必要的。也正因為如此,只有那些遲到、早退、準時的人,才能在動力學的框架下進行分析討論,促進訪客的增長。

所以,遲到是壹種阻抗,太早太準時也是壹種阻抗。畢竟精神分析無處不在。

趙東山老師說:

在咨詢的過程中,當我們觸及到來訪者無法清晰表達的深層內心世界時,來訪者會用“遲到”這種行為形成壹種表達。我們生活在壹個表象的世界裏,“時間”就是壹個表象。宇宙沒有生滅,也沒有時間的概念。我們創造時間來實現對死亡焦慮和感知的控制感。遲到的行為可以看作是來訪者被咨詢打擾或引起的心理狀況。

通常我們會在咨詢和面試的關系中討論、研究、分析遲到。為什麽?為什麽?這個過程可以讓咨詢師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掌控感,而來訪者可以通過詢問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掌控感,對自己的操作有更多的體會。通過這個不斷了解自己的過程,雙方才能實現提升。

我們也可以換壹個更浪漫的視角,不用研究分析,純粹站在來訪者的角度。當來訪者遲到時,心理咨詢師也進入來訪者的內心,成為他內心情感結構的壹部分,成為他內心世界的象征——比如壹個消極的移情對象。在這個過程中,心理咨詢師不再是旁觀者,而是來訪者內心世界的參與者。在他曾經充滿壓力和困難的內心處境中,他壹起經歷和分享,讓來訪者得到安慰和治愈。當心理咨詢師能夠參與來訪者的深層情感結構時,就為來訪者提供了壹個重寫內在表征功能的機會,幫助他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使重寫自己的人生歷程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