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七年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也是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的要求。下面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壹個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第1篇案例:她能主動與同學交流。

案例介紹

劉,女,10歲,某小學四年級學生。成績壹般,智商中等,性格內向,在人前不拘小節,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回答問題總是低著頭,聲音不清,滿臉通紅。下課後,除了上廁所,她總是靜靜地坐在座位上發呆。當老師讓她和同學壹起玩的時候,她只會對妳笑笑,依然坐著不動。父親是銀行領導幹部,每天晚上壹般都坐在劉身邊學習。對於孩子學習的問題,教育方法粗暴,對孩子期望過高。劉的父母除了對她的學習要求嚴格,可以說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值日生上課的工作做不了,別的也做不好。

個案分析

父親想當女孩的願望強烈,但經常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產生害怕學習的心理,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成績不理想,逐漸形成自卑心理。他總覺得自己不如同學,不願意主動和同學交流。

劉在家裏從來不做家務,衣服都繃著,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她不能做值日生的工作。班上和她壹起值班的同學難免會說她懶。她覺得自己沒面子,更不願意和同學交往。咨詢方法

1.利用遊戲活動創造交流條件。活動課上,老師邀請她玩遊戲。同時,引導其他同學與劉壹起完成遊戲活動,引導劉在活動中積極與同學交流合作。

2.引導家庭教育,改變不良教育方式。劉的父親每天下午必須去學校接她。老師經常借此機會和他交流,反饋意見。他們討論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態的方法,建議家長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肯定和表揚孩子的進步。同時,讓孩子適當做家務,提高自理能力,從家務中鍛煉孩子與家人溝通的能力。

3.營造良好的班級人際氛圍。利用心理輔導課、活動課等機會,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知道善於與人交往、樂於助人是壹個好學生的良好品質,而不是嘲笑或鄙視能力比自己差的學生,從而在學習和勞動上積極幫助劉。

4.培養劉的交際語言能力,提高他與同學交流的信心。劉成績壹般,上課不主動發言。她在和同學的交流中不善言辭,很平淡。老師利用心理輔導班給她進行語言訓練,通過自說自話,和同學交談,在講課中記筆記,在筆記中練習,在練習中學習技巧,消除她和同學交流過程中的語言障礙。

5、利用勞動技能課,培養合作精神。學校有勞動技能課活動室。勞動技能活動只有十張操作桌,全班55人。每桌5人,每次操作需要5人配合。每周開展壹次勞動技能培訓活動。在活動中,劉燦逐漸主動與夥伴合作,完成同伴分配的任務。

咨詢效果

通過輔導,劉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課後,他可以積極地和同學交流,玩遊戲。他可以在課堂上舉手大聲說話。家長也反映自己主動在家學習,願意跟父母說上課的情況,主動幫父母做壹些家務。

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二:壹個害怕與人交往的男生。

案例介紹

彭,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該生成績中等,性格內向,在學校很少與人交往,不敢在人前說話,有回避所有人的行為。

個案分析

父母關系緊張。從小生活在父母吵架的陰影下,他養成了膽小的性格。父母離婚後,他隨母親生活,母親不允許父親探望兒子,這進壹步造成了彭對人際交往的厭惡。再加上彭小時候跟奶奶在壹起,受老人性格影響,與人交往少,造成了現在與人交流的嚴重障礙。咨詢方法

1,老師主動接近他,和他交談,試圖和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與家長聯系:請家長來學校進行面對面或電話聯系,與家長溝通,讓雙方家長對自己溝通障礙的嚴重後果達成認識,並商討解決方案。

3.現場觀察模仿,即老師陪同彭觀看與同齡人相處的現實。比如壹起看學生的課後遊戲,壹起看學生的課後活動,壹起看學生在操場、閱覽室等公共場所的人際交往活動。

4.參與活動和模仿,即安排學生參加由簡單到復雜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壹開始老師邀請他參加同學的活動,努力讓他感受到交流的快樂。然後逐步引導他們獨立與人交往。咨詢效果:

經過輔導,彭已經能夠正常地與人交往,參加各種活動。他還交了幾個很要好的朋友,他能夠和陌生人獨處,情緒反應正常。

七年級心理健康教育案例三:他不再膽小。

案例介紹

李,男,11歲,某小學4 (2)班學生,成績良好,智商優秀,性格內向,中等身材。我壹直害怕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我答題的時候臉紅心跳,擔心答案是錯的。從小膽小,孤僻,人際關系不好。很少參加集體活動。放學回家後,我鉆進自己的房間,看電視看書,再也沒有出去過。

個案分析

父親壹直在外做生意,母親在家務農,沒時間打理。她從小和媽媽住在鄉下,直到三年級才轉學,跟著爸爸在我們學校讀書。父母整天忙忙碌碌,而李燦整天只壹個人在家,缺乏父母的關心。父母沒有更多的時間帶他去公共場所,參加集體活動,缺乏鍛煉,產生了孤僻膽小的心理。所以不願意主動與人交流,對同學冷淡,漠不關心。好像我比較自大,夥伴都不敢和他接觸,所以人際關系不好。

咨詢方法

1,鼓勵多與人交談:說自己要說的話,聊點什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多和老師交流,說出自己的心理話,老師會和他壹起制定心理計劃,改變自己的膽怯。

2.交友指南:老師介紹班上性格外向、學習成績好、積極主動的同學和他交朋友,讓他們互相交談,討論解決膽怯的方法。

3.寫觀察日記:讓李每天寫日記,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寫下來,讀給他的同學或父母聽,讓父母在日記後面簽上意見,以增強他的勇氣。

4.參加課外活動:帶他參加課外活動,讓他發揮作用。比如從壹個普通的參與者到輔助主持人,或者從輔助主持人到當主持人,參與組織活動。讓他永遠不敢說話,既增進了和同學的友誼,又增長了智慧。

5、引導閱讀:讓李閱讀課外書,寫下每篇文章閱讀後的感受,寫完後,每天對著墻壁大聲朗讀兩遍,既豐富了知識,又改變了心理狀態。

6.創造課堂發言的機會:課堂上,老師引導他回答問題,多給他發言的機會。只要他有壹點進步,及時給他肯定和表現,增加他的信心。

7、與父母聯系:經常家訪,與父母交談,及時向父母反映李的情況,並提出要求;盡量抽時間帶孩子參加社會上的各種娛樂活動,讓他得到鍛煉。

咨詢效果

通過心理咨詢,李膽怯的心理現象逐漸消失,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經常出現在集體活動的人群中,能夠獨當壹面,組織活動,非常成功。在課堂上,我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我在學習上進步很快,成為了每個同學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