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要防範疏忽釀成大禍?

為什麽要防範疏忽釀成大禍?

“壹切從小事做起”是睿智的所羅門王的名言。“摩德納的水桶”這個故事就是這句名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005年,摩德納聯邦的幾個士兵帶著這個著名的木桶,去了博洛尼亞下的壹個國家。這其實是壹件小事,卻成了壹場戰爭的導火索,持續了十幾年。

多國參與的克裏米亞戰爭也是由壹個小事件引發的。在耶路撒冷的聖墓中有壹個神龕。當時土耳其聲稱屬於自己的基督教會,擅自將其鎖在箱子裏。沒想到,土耳其的這種行為激怒了希臘民眾,希臘民眾要求土耳其交出盒子的鑰匙,但土耳其拒絕交出。於是,雙方展開了壹場戰鬥。後來,拉丁教會的代表法國和希臘的保護國俄國也加入進來,問題越來越復雜。俄羅斯命令土耳其賠償希臘教會,但土耳其拒絕執行。既然英國壹直是土耳其的捍衛者,那就沒有理由不加入土耳其壹方,與之壹起反擊法國和俄羅斯。就這樣,壹把鑰匙引發的糾紛愈演愈烈,最後,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幾杯酒推翻了壹個強大的王朝,改寫了法國的歷史。當時法國王位繼承人奧爾良公爵威望很高。壹天,他和朋友去參加壹個聚會。酒桌上,奧爾良公爵興高采烈,朋友們勸他多喝幾杯。宴會結束後,他叫了壹輛馬車離開。然而,就在他踏上馬車時,馬突然有點受驚,突然擡起前蹄,把他倒扣在人行道上,不省人事。如果不是因為那些飲料,他可能會匆忙抓住車廂的欄桿,沒有被甩出去,或者,即使被甩出去,他也不會暈過去,可能會醒過來。然而,他再也沒有醒來。正是這些酒讓他失去了王位繼承人的頭銜,把家人流放到異鄉,沒收了家族所有的巨額財產。

大約半個世紀前,壹個信差給壹家鄉村客棧的老板娘送去壹封信。老板娘接過信,仔細看了壹遍,原封不動地還給快遞員,說付不起兩先令的昂貴郵費。這時,客棧裏剛好有個客人走過來,聽到老板娘的話,堅持要替她付郵費,老板娘拒絕了。信差走後,老板娘告訴客人真相。原來那封信裏根本什麽都沒有,是老板娘和她哥哥早就約定好的。他們只要在寫信的時候在信封上做壹些特別的標記,就會明白對方過得很好,這樣不僅省去了昂貴的郵費,還讓他們省心。這位客人聽完整個故事後,馬上做出了壹個重要的決定——改革郵政系統,降低郵費。其實這位嘉賓就是羅蘭·希爾,當時著名的國會議員。壹件小事讓英國成千上萬的窮人免於相思病,其力量不可忽視!

說到參軍,格蘭特將軍總是意味深長地說,要感謝媽媽讓他借黃油。他說,如果那天他媽媽沒有讓他去鄰居家借黃油,他就不會在半路上得知西點軍校正在招生,他就不會中途申請西點軍校的名額,他就不會有機會接受正規的軍事教育,他就不會有機會在國家危機中大顯身手。當然,他今天所擁有的和總統職位就更多了。

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發現都來自於壹件小事。例如,赫庫蘭尼姆古城遺址是壹名礦工在挖井時偶然發現的。馬德拉現在正處於壹場錯誤的航海冒險中。

人類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小事。芝加哥壹名10歲的男孩在削蘋果時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幾天後他死於破傷風。在洛杉磯,壹名男子跳下床,剛好踩到壹顆釘子,釘子穿透了他的腳。10天後,男子因治療無效早逝。

人類至今無法克服的疾病之壹是血液中毒,但感染病毒的途徑似乎大不相同。當壹個人在折疊時被紙的鋒利邊緣劃傷,毒素就利用了這個小傷口,使人很快停止呼吸;壹個潔身自好的人曾經在剪指甲的時候不小心把指甲裏面的嫩肉割掉了,壹個星期後他憤懣而死。

壹位紳士頂著風匆忙工作。因為時間緊,他沒有在意掉在眼睛裏的壹粒小小的灰塵。過了幾天,他覺得不舒服去看醫生的時候,才知道已經晚了。他整個臉都腫了,而且毒素發作了。三天後,他死了。有壹個法國人,再過幾天就50歲了。額頭上的壹縷白發格外顯眼,讓還未滿30歲的未婚妻覺得自己很醜。於是,法國男子為了取悅未婚妻,拔下了這縷白發。但他註意到自己拔頭發的頭皮有點紅腫,似乎有擴散的跡象。於是,他去醫院問了皮膚科醫生,得到的答案讓他非常害怕。他被告知生命垂危。後來雖然嘗試了很多方法,但都沒能保住性命。英國公主愛麗絲為了滿足兒子最後的願望,用白喉吻了他。我不想,但就是這最後壹吻讓她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忘記在字母“T”上加壹條橫線,或者因為粗心而沒有在字母“I”上加壹個點,都可能讓妳損失很多錢,或者錯過發財的機會。

匈牙利奈米斯村的130間房屋被壹個玩火柴的小男孩破壞,村裏所有的男女老少不得不在街上乞討以度過眼前的危機。

“小錯誤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會壹直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小錯誤往往會帶來大災難。”

如果列車長或工程師的手表因為某種原因慢了兩分鐘,那麽兩輛滿載乘客的快車就可能發生劇烈碰撞。這樣壹個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制造出震驚全世界的可怕新聞。有多少幸福的家庭會因失去親人而痛苦,有多少孩子會失去父母,有多少幸福的人會抑郁孤獨地生活。要麽不做,要麽做最好。

壹個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應該有這樣的態度:要麽不做,要麽做得最好。

對成功的期待來自四個字——“盡力而為”,這是渴望成功心理的根源。這四個字妳可能聽過或者用過無數遍。騎車郊遊或者在公園裏悠閑散步有什麽不好?為什麽人生就不能做點什麽,就不用“盡力”了?“盡力而為”的錯誤觀念會讓妳無法嘗試新的活動,也無法欣賞妳目前從事的活動。

有個高中生叫欒,18歲。她的腦子裏充滿了想要成功的概念。她是壹個標準的優等生,自從入學以來壹直如此。她每天花很多時間努力學習,做作業,沒有時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簡直就是壹臺儲存書本知識的電腦。欒很羞於和男生接觸。他從來沒有和男生牽過手,更不用說約會了。她養成了神經質抽搐的習慣。每當她談到自己的性格時,她的臉就會抽搐。欒壹心要做壹個成功的學生,因此忽視了人生的全面發展。

後來,她找到壹位咨詢專家,問她人生中什麽更重要,“是妳的知識還是妳的感覺?”——她也不知道。她雖然是壹個優秀的尖子生,但內心並不平靜,很不開心。幾次向咨詢師求助後,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她用學習課程的頑強精神學習新的思維方式。壹年後,欒終於有了可喜的大變化:大學壹年級的英語考試,她人生第壹次考了個3,媽媽很擔心。於是我找了個咨詢師,專家欣喜地告訴她媽媽,這是好事,正好說明女兒開始在其他方面有所照顧,說明她開始全面發展了;母親們應該為她慶祝。

不追求完美,溫斯頓·丘吉爾曾說過壹句名言:

“只有完美才是最好的。”

這句話說明,總想成功的心態會讓妳陷入壹種惰性。

是的,追求完美就要做好每壹件事。從表面上看,這確實是壹件好事,但會讓妳陷入生活的癱瘓。在日常生活中,妳真的可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並且想拼命去做。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努力做好,或者僅僅是做好,都是妳工作的障礙。不要讓完美主義阻止妳參加愉快的活動,而只是成為旁觀者。妳可以試著把“盡力”改成“努力”。

某種程度上,完美主義意味著惰性。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要麽不做,要麽就做最好。但是試想壹下,如果妳什麽都不做,怎麽可能做的最好?如果妳總是在給自己設定壹些完美的標準,那麽妳什麽都不會嘗試,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因為完美的概念並不適用於每壹個普通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把每壹件事都做到完美。所以,如果妳已經為人父母了,就不要再以任何方式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因為這樣的要求會讓孩子精神麻痹,心生怨恨。相反,妳可以和孩子談談他們似乎最喜歡什麽,並鼓勵他們做好這些努力(而不是“盡力而為”)。至於其他活動,“做”比“做得最好”更重要

妳可以教孩子嘗試很多東西,但不壹定要求他們做到最好。例如,妳可以教孩子們打排球,而不是讓他們跳袖手旁觀,然後說“我不會”。當然,妳不壹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拿排球冠軍。只要孩子喜歡,就應該鼓勵他們滑雪、唱歌、畫畫。跳舞等。,而不是因為他們可能做不好就不讓他們做某件事。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是必要的,但不要讓他們無休止地競爭,努力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相反,妳應該在孩子喜歡和看重的那些方面培養孩子的自尊、自豪和興趣。

與成人相比,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他們往往把自我價值等同於自己的成敗。所以他們會避開自己不會或者做不好的活動。更危險的是,他們可能會產生自卑感,尋求認同,產生負罪感,這些都是自暴自棄導致的人格誤解。

很多人總是把自己的價值等同於事業的成敗,卻很少有人覺得自己真的有價值。以最偉大的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為例。如果他以某項工作的成敗來衡量自我價值,他會在第壹次實驗失敗後就放棄,宣布自己是壹個失敗的發明家,停止自己被別人視為瘋狂的發明計劃。然而,他沒有放棄。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能激勵人去努力,去探索。如果我們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方法,或者從失敗的經歷中吸取壹些教訓,那也是壹種成功。

無數事實表明,沒有失敗,我們什麽也學不到;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只欣賞成功,批評失敗。我們已經學會把成功作為唯壹可以接受的衡量標準,我們經常避免可能失敗的活動。所以,害怕未知的壹個主要原因就是害怕失敗。人們通常不會做任何他們沒有把握成功的事情。這樣,害怕失敗就意味著既害怕未知,又害怕因為沒有盡力而導致的別人對自己不利的看法。

如果妳腦子裏有失敗的想法,我給妳這樣的建議,趕緊驅逐,因為失敗的想法必然導致失敗!

現在讓我講壹些人的成功故事來證明這個哲學,讓我們參考壹下他們用過的技術和方法。如果妳能仔細思考和研究這些案例,並使妳的想法像這些人壹樣積極,那麽妳就能克服似乎註定會導致失敗的困難。

首先希望妳不要成為下壹個例子中的“壹字俗人”。

在壹家公司,有壹個外號叫“壹字居士”的人。每當公司做出決議,這個壹字居士必然會大聲說話,反對那些似是而非的論調。這是他的惡習,也是他得到“壹字居士”這個外號的原因。但有壹次,在壹次偶然的經歷中,他受到了很深的教育,讓他改變了之前的心態和風格。事情是這樣的:

曾經,公司面臨壹個重要的經營決策問題。這個問題關系到壹個極其成功的希望,但是需要相當大的資金,風險近乎絕望。公司的經營者對此感到困惑和猶豫不決。在討論這個決議的時候,壹個門外漢還是以他壹貫的風格開始,擺出壹副學者的樣子,說:“我們暫且冷靜壹下,先考慮壹下可能出現的困難吧!”

這個時候,壹個壹向沈默寡言,卻因其傑出的才能、成就和不屈不撓的個性而深受同事們歡迎和尊敬的人,以斬釘截鐵的口吻說話了。

“妳為什麽總是強調障礙?難?而用它來代替成功的可能性?”他問。

“因為……”壹個門外漢回答:“凡事要做最壞的打算,要考慮現實問題。誠然,這個計劃存在壹些障礙;妳有什麽態度去面對這些障礙?”

男人毫不猶豫地回答:“妳的意思是,我們應該采取什麽態度來處理這些問題?”不用說,當然要把他們徹底清除,讓他們從現實中消失。"

壹句話,他反駁道:“這件事恐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沒妳說的那麽簡單!妳剛才說妳想消除他們,忘記他們。有什麽特別的方法嗎?我覺得除了妳,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那人平靜地繼續回答問題,臉上不時露出笑容。

“我可以告訴妳這壹點——我從未見過以充分的信念和勇氣去克服障礙的努力,而且還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如果妳真的想知道怎麽做,我現在就可以給妳看……”他說。

然後,他從口袋裏掏出錢包。在透明的夾層裏,有壹張卡片,上面寫著字。他把錢包推到桌子另壹端的桌子邊上,對壹個門外漢說:“請讀壹下!那是我的方法,是我從生活中的親身經歷中獲得的。”

壹個俗人掏出錢包,帶著疑惑和好奇的表情默默看了壹遍。

“請大聲讀出來,廣說。

壹個門外漢用半信半疑的聲音慢慢念出下面的話:

“虔誠的信仰給了我無比的力量,我無所不能。”

那人拿回他的錢包,放進口袋裏。同時他表示,“我經歷了很長時間,遇到了相當多的困難。那句話真的很有實際力量。”有了它,任何障礙都可以消除。”他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在場的每個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他積極的態度,以及他敢於克服困難,備受關註的事實,讓每個人都相信了他所說的話。

所以再也沒有人說什麽負面的話了。後來這句話也在他們身上發揮了作用。他們接受了這句話,並付諸實踐。雖然現實中困難重重,險象環生,但他們還是成功實現了預期目標。

總的來說,這個人使用的方法是基於“不要害怕障礙”的真理。因此,當面對障礙時,首先要做的就是站起來抵抗它!不要抱怨它,更不要被它壓制。壹旦妳直面困難,克服障礙,妳會發現那只是妳壹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