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重點看八年級上冊物理前三章

重點看八年級上冊物理前三章

第1章聲音現象的基本知識

回聲距離測量:2s=vt

第壹部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壹:聲音的產生

關鍵定義:

1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

振動能產生聲音。

關鍵點:

1壹切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會振動。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當物體的振動停止時,發生也停止。

懷疑:

所有發出聲音的東西都在振動。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2“當振動停止時,它會發生並停止”與“當振動停止時,它會發生並消失”是不同的。震動停止了,但是沒有聲音了,但是原來的聲音還會存在,繼續向外傳播。

二:聲音的傳播

關鍵定義:

1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這種形式被稱為聲波。

關鍵點:

1能傳遞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聲音的介質有:固體、氣體和液體。

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關鍵點:

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由於物體的振動,物體兩側的空氣形成密集而交替的波動,並向遠處傳播。這就是聲波。

三:聲音和回聲的速度

關鍵定義:

聲音傳播的速度用聲速來描述,聲速等於聲音每秒鐘傳播的距離。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關鍵點:

1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稱為聲速。

聲速與介質的類型有關。壹般來說,它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在氣體中傳播最慢。

聲速與控制的溫度有關。壹般來說,在氣體中,溫度越高,聲速越快。

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碰到障礙物後被反射回來,所以人們可以把它和原來的區分開來,所以反射回來的聲波就是回聲。

關鍵點:

15℃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米/秒。

展開:

1區分原聲和回聲的條件;

(1)反彈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②聲源距離障礙物至少17m。

2回聲的作用:

①加強原聲;②回聲定位;③回聲測距

3回波距離測量:2s=vt

第二部分:我們如何聽到聲音?

壹:如何聽到聲音?

關鍵定義:

在聲音傳遞到大腦的整個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壹部分受到阻礙,人就會喪失聽力。但是,如果只是傳導障礙,並且人們可以找到通過其他渠道將振動傳遞到聽覺神經的方法,人們也可以感知聲音。

關鍵點:

1人耳的結構: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聽小骨)和內耳(半規管、前庭、耳蝸)

2聽聲音的途徑:物體振動→介質→鼓膜或顱骨→聽神經→產生聽覺。

困難:

如果傳遞聲音的耳膜和聽小骨受損,聽力就會降低,這種情況稱為傳導性耳聾,但振動可以通過其他途徑傳到聽覺神經,人可以繼續聽到聲音;如果耳蝸、聽覺通路或與聽力有關的神經受損,聽力就會降低甚至喪失,這種情況稱為神經性耳聾,壹般無法治愈。

展開:

聽到聲音的條件:

①聽覺系統正常;②物體的振動頻率達到人耳的聽覺範圍;(3)聲音有足夠的響度;(4)有傳播媒介。

二:骨傳導和雙耳效應

關鍵定義:

聲音通過顱骨,下頜也能穿透聽覺神經,引起聽覺。在科學上,這種聲音傳播方式被稱為骨傳導。

關鍵點:

骨傳導的途徑:物體振動→聲波→顱骨或頜骨→聽覺神經。

關鍵點:

雙耳效應的條件:

①對於同壹個聲音,兩耳感受到的強度不同;②對於同壹個聲音,兩耳在不同的時間感受到相同的聲音;③對於同壹個聲音,兩個耳極的振動步長是不壹樣的。

第3節:聲音的特征

壹:語氣

關鍵定義:

1物體振動越快,發出的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2物體每秒振動的次數-頻率,表示物體振動的速度。頻率決定聲音的音調。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縮寫為Hz,符號是Hz。

3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音為超聲波;20Hz以下的聲音是次聲。

懷疑:

1音調指的是聲音的高低,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聲音的粗細,不是聲音的大小,也不是聲音的音色。

在相同的介質和溫度下,不同頻率的聲音以相同的速度傳播。

展開:

音高和這有什麽關系?

節距與許多因素有關,如形狀、大小和所用材料的性質。

第二:響度

關鍵定義:

1聲音的強度稱為響度。

在物理學中,振幅用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幅度。物體的振幅越大,產生的聲音的響度越大。

關鍵點:

1物理學中的響度是指聲音的強弱,是指生活中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大小。

人耳感知到的物體響度與距離發聲器的距離有關。

關鍵點:

1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跟人和聲源的距離有關。距離越大,響度越小。

音調和響度是兩個根本不同的特性,互不相幹。

三:音色

關鍵定義:

1的頻率決定了聲音的音調,振幅決定了聲音的響度。

不同發聲器官的材料和結構不同,音色也不同。

關鍵點:

音色是指聲音的質量,也就是音質。

展開:

人的音色會隨著年齡、飲食、健康因素而變化。運動可以保持優美的音色。

第4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壹:噪音的來源

關鍵定義:

1從物理角度來說,噪音是發聲體不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的角度來說,壹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幹擾人們想聽的聲音,都屬於噪音。

噪聲的波形不規則且雜亂。

困難:

樂音和噪音的根本區別在於:樂音是由發聲體有規律的振動產生的,波形是有規律的;噪聲是由發聲體的不規則振動產生的,波形是混沌的。

二:噪聲等級的分類

關鍵定義:

1人以分貝(符號為dB)為單位,表示聲音強度的高低。人的聽覺是20 Hz-20000 Hz。0dB:人們只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0-40dB:理想的安靜環境。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要超過50dB,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要超過70dB,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要超過90dB。

2聲音從產生到聽到的三個階段:

(1)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2)空氣和其他媒介的傳播;③鼓膜振動

展開:

噪音的危害有哪些?

發出聲音的危害可分為生理危害、心理危害和身體危害。不太強烈的噪音讓人感到厭煩;強烈的噪音使人感到刺耳和不舒服。時間長了會引起噪聲性耳聾、心律不齊、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癥狀。更強的噪音會讓人在幾分鐘內頭暈、惡心、嘔吐,像暈船壹樣;強烈的噪音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阻礙兒童的智力發育,甚至直接造成人畜死亡。

三:控制噪音

關鍵定義:

噪音控制的三個方面:

(1)防止噪音;(2)阻斷噪聲的傳播;③防止噪音進入耳朵。

關鍵點:

消除噪音(從聲源上);吸聲(傳播過程中減弱);隔音(人耳衰減)

第五節:聲音的使用

壹:聲音和信息

關鍵點:

1回聲定位

2聲納測距,探魚。

懷疑:

聲音的概念比較寬泛,包括超聲波、次聲等等;聲音是指人們能感覺到的聲音

關鍵點:

聲音可以傳遞信息。

困難:

超聲波能準確獲取人體內疾病的信息,被稱為“b超”。用超聲波檢查身體時,由於人體各器官對聲波的反射不同,利用計算機圖像顯示設備,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顯示出人體內部器官的結構。醫生根據圖像可以很快找出病變的位置,超聲探查對人體無害。這不同於“x光”

二:聲音和能量

關鍵點:

物體的振動→產生聲波→傳遞能量→聲波可以傳遞能量。

關鍵點:

超聲波可以用來清洗精密機械;外科醫生可以使用超聲波振動來清除人體內的結石。

第二章光現象的基礎知識

1.光源:能自己發光的物體。太陽是自然光源,而電燈和蠟燭火焰是人工光源。月亮和所有的星星都不是光源。

2.光在同壹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可以解釋陰影的形成和針孔成像。

3.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用字母C表示:c=3×108 m/s光速在水中大約是真空中的3/4。

玻璃中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2/3。

4.當光遇到水、玻璃和許多其他物體的表面時,它會被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1)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線在同壹平面(2)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的兩側(3)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5.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面反射:表面光滑,平行光入射,反射光仍然平行。漫反射:表面粗糙,平行光入射,各個方向反射光。

6.當光從壹種介質傾斜進入另壹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轉,這種現象稱為光折射。當折射發生時,發射也必然發生。折射中的光路也是可逆的。

7.當光從空氣中傾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會偏轉到法線方向。光的折射定律:三條線* * *平面,兩條線分兩邊,兩個角度不相等(在空氣中角度較大)。折射現象:筆錯位、池水淺、水中有魚、海市蜃樓等。

8.壹束白光(太陽光)通過棱鏡分解為紅、橙、黃、綠、靛、紫七種顏色的現象稱為光色散。說明白光不是單色光,而是由各種單色光組成的合成光。彩虹是水滴對陽光的散射。

9.光的三原色:紅、綠、藍顏料:青色、黃色、品紅色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其色光決定,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其反射的色光決定。

10,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所有物體都在不斷發出紅外線。物體的溫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就越多,同時物體也在吸收紅外線。紅外線動作:

①熱作用:加熱食物溫譜圖進行診斷②紅外遙感:地球調查、水源搜索、森林火災監測等。③遙控器:電視機、空調等。

11.紫外線位於紫光之外,陽光是天然紫外線的重要來源。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線,避免過多的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紫外線的作用:①殺菌:醫院裏的紫外線燈②紫外線的熒光作用:驗鈔機和防偽;③適當的紫外線照射有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有利於人體骨骼生長和健康。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1.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叫凸透鏡,邊緣厚中間薄的透鏡叫凹透鏡。穿過光學中心的光不會改變其傳播方向。

2.凸透鏡有兩個實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稱為焦距。凹透鏡有兩個虛焦點。

3.凸透鏡可以聚光,凹透鏡可以發散光線。

4.三種特殊光:①通過光心的光不改變傳播方向。②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經過折射後通過焦點。對於凹透鏡,其焦點是虛焦點,是折射光的反向延長線。③通過焦點的光經折射後平行於主光軸。對於凹透鏡來說,是虛焦點,是入射光通過焦點的向前延長線。

5.相機的鏡頭是凸透鏡,調焦環的作用是調節鏡頭與膠片的距離。拍攝近景時,鏡頭向前伸展。

拍攝遠景時,鏡頭回縮,光圈控制進光量,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6.

u & gt2f倒置微型實景相機

U=2f倒立等於現實。

f & ltu & lt2f倒置放大真實投影儀

U=f不像圖片。

u & ltf立式放大虛擬放大鏡

雙焦距分虛和實,雙焦距分大小,實和虛用來成像。圖像的大小和距離是固定的,圖像與對象壹起運行。

7.眼睛就像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光屏。表觀距離為25cm。遠視眼能看清遠處的物體,但看不清近處的。晶狀體太薄,成像在視網膜後面。近視能看清近處的物體,但看不清遠處的物體。晶狀體過厚,成像在視網膜前。

8.近視要有凹透鏡,遠視要有凸透鏡。眼鏡度數=100×光焦度=1/f

9.望遠鏡的目鏡和物鏡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相機鏡頭。顯微鏡的目鏡和物鏡也是凸透鏡,目鏡相當於放大鏡,物鏡相當於投影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