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劉京聞的職業是什麽?

劉京聞的職業是什麽?

劉京聞

劉京聞,1967,山東陵縣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書法工作室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副秘書長,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

中文名:劉京聞。

國籍:中國。

出生地:山東省陵縣

出生日期:1967

職業:書法家教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

主要成就:書法創作

代表作品:草書書法

輪廓

劉京聞,1967,山東陵縣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書法工作室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副秘書長,廊坊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展、蘭亭獎,獲第二屆全國青年展二等獎、第三屆全國扇面展壹等獎。2013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三地”工程,同時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60位中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多次擔任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書法展評委,2015年中國。

作品欣賞

藝術成就

2004年作品入選《中國書法》雜誌;

2004年入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首屆全國書法研究生班學習,師從、歐陽、、、鄭曉華、等老師,獲“優秀學生20強”稱號。

2006年獲《書法》提名,中國中青年書法家百強。

2006年參加《中國書法》雜誌主辦的“梁丕雲”杯全國書法展;

2006年進入中國書協主辦的首屆全國書展;

2006年進入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二屆蘭亭獎。

2007年獲中國書法協會主辦的紀念傅山400周年全國書法展三等獎;

2007年成為草書十大展員之壹,8月20日在中國美術館隆重展出。

2007年入第九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2008年進入中國書協主辦的千人作品展;

2008年入中國書協主辦的第二屆草書展;

2008年“書法兄弟公司”十位草書藝術家作品展於7月24日在上海美術館展出。

2008年獲《書法》雜誌全國中青年書法家百強榜二等獎。

2008年入中國國家畫院沈鵬項目班;

2009年獲中國書法協會主辦的江南文化節翁同龢書法提名獎;

2009年進入中國書協主辦的500人精品展;

2009年入第六屆全國對聯書法展;

2009年獲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展二等獎;

2010獲第三屆全國部門展壹等獎。

2011進入第十屆全國書法篆刻展;

2011第三屆林散之獎書法雙年展入展(中國書法協會)。

藝術評論

尋找兩個國王

——劉京聞的書法投機。

周德沖

如果說21世紀中國有壹種流行的書法風格,那壹定是東晉二王的又壹次激活。放眼望去,近十年來,中國書協的年度展覽、個展或者壹些高規格展覽,不僅草書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就連獲獎作品,草書都是最浪漫的,以二王為主的草書更是出類拔萃!

劉京聞是新世紀“二王”陣營中的壹員,他的作品大多在眾多展覽中獲得好評,是他最好的草書。他壹定有過人之處才能在二王的龐大陣營中頻頻取勝。

目前在書壇,由於廣大學者“聞風而動”,都將矛頭指向二王,從而形成壹股新的潮流,類似的二王展大行其道。很多作品的繪制,與其說是對傳統二王的回歸,不如說是當代“兩個汪鋒”的相互影響,逐漸失去了個性,難以區分妳我。

劉京聞草書認為自己的方法並不局限於二王,而是在二王基礎上向上向下的拓展和延伸,對二王方法的產生、確立和演繹進行了跟蹤、模擬、交融和改變。從而形成壹種氣勢灑脫、古雅氣息、韻味厚重的書風。

表面上看,他的筆法是自發的,線條隨字勢流走,筆法始終是直下的,或如飛瀑在空中,勢若蛟龍入海,或如淙淙清泉,自然會流成線條。在這種“自然”的背後,我們可以窺見文婧在二王身上浸淫了多久,並由此體會到筆法的本質。其扭來扭去、忽快忽慢所傳達出的富有音樂美的節奏與律動,不局限於書法的本體理解?宇宙萬物的法則——陰陽調和。難道不是在他的筆法中得到印證嗎?正因為如此,不刺激也不轟轟烈烈的風規現在就在眼前。

最有趣的是劉京聞書法的線性,這種線性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不是鐘鼓的鼓動,比如悠揚的短笛,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它壹定經歷過艱苦的技術訓練,有很多對二王的模仿,也有很多他的後學大師。在反復臨摹中,領略先賢的書寫方法,糾正自己的書寫慣性和習慣,從而達到了解古代社會的目的。這種線性,如果線性、線性、線性、結構中的任何壹個方面出現赤字,都會影響抒情的正常發揮。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顯示了劉京聞在控制線條和表達“線性”方面的優越性。

在當前流行的二王書法風格中,我們不難看到刻意的筆法和調侃,更不允許看到盛教體字的凝重與宋元草書體字的生硬結合。也許這就是二王傳統扁平化和模式化的表征。然而,在相同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貼帖方法下,劉京聞表現出不同的新意和個性化的筆墨語境。比如他字勢的側面,並不是左低右高的範式,時間或反轉的表現令人耳目壹新。在字結構的開合和疏密的變化中,喬悄然透露出壹種別樣的別出心裁。

就筆法和構詞法而言,古人創造的經典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峰,在經典中跋涉所獲得的“摹仿者為貴”的快感成為後來者學習者最大的滿足。如果能在當下的書寫中讀到經典的傳承,任何壹個書法家都會喜上眉梢,更何況劉京聞在古代近乎完美的“法統”中融入了自己的個性,或者在“普及二王”趨同的流行語境中演繹了別樣的風味,得到了二王粉絲的認可。

傳承的純粹表達,演繹的多元化呈現,在文婧的創作中或許更勝壹籌,但無論是真二王的皈依,還是宋元的倒影,都打上了“文婧色彩”的烙印。無論什麽樣的文筆,只要是別人寫的,都絕不會湮沒在流行的“偽二王”中,反而會巍然屹立,風度翩翩。

我常常覺得古人在中國書法上留給我們的空間很少。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字體的演變,書法風格的變化,書法風格的確立,流派的形成,都是如此。在繁榮書法藝術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懷著崇敬和懷念之情進行“仿古”。至於反復“仿古”的寫法,或者不同經典的對立,那壹定是有才華的書法家。

劉京聞是借助天道、地利、人和對書法進行“仿古”和“創新”的人。有什麽比“仿古”得古義,“創新”得新意更讓人欣慰的呢?更何況,每壹個書法家的書寫慣性,都與古代經典確立的規律相差甚遠。臨池在臨摹和學習的過程中,會在保留壹些習慣的同時,消解壹些古義。真正得到“古意”是很難的。但面對劉京聞的書法作品,只要對書法史、書法技法、書法風格稍有了解,就能體會到他在“法”與“意”之間的微妙表達。讓文字貼近古人,彰顯自己的意誌,離“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就不遠了。我們總是期待“創新”。其實漢代以後,書法隨著字體定型、風格、流派的形成和發展,逐漸被後世接受並奉為圭臬。可以說,字體千年不變,技法在傳承中豐富,書體在傳承中逐漸變化,但本質上並沒有超越。也許這就是“書法傳統”的偉大之處。

當然,寫作範式的建立很可能帶來兩種結果:壹是強化風格,突出個性;二是重復範式,形成模型。壹旦形成格局,寫出來的作品都像機械化生產壹樣,不經檢驗就符合“標準”,值得我們警惕!

(原文發表在《書法報》第3期2013 1.16)。

崇拜文婧:致二王粉絲。

——劉京聞書法印象

張衛東

在我熟悉的書法朋友中,劉京聞是壹個獨特的人。原因如下:第壹,妳平時比較安靜,謙虛的話,西裝領帶筆挺,壹塵不染。但喝了幾杯酒後,他馬上就變卦了,思維敏捷,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經常有經典篇章生成。如果激動到極點,有右手的家夥就敢脫下外套,赤膊上陣,拼命幹活。在壹長串的連環笑聲中,往往有精彩的作品。其次,他文武雙全。不僅是書法在路上打,他還是乒乓球的業余選手。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他也能體會到壹套筆法。嘖嘖,人玩有品味,這讓我想起了王羲之養鵝、有人看公孫大娘舞劍等古代名人軼事。第三,革命生產是正確的。書法乒乓球打得好不算什麽,更重要的是業務也不錯。帶著老婆姐夫和下面壹群人,搞定了文化產業,努力在幾年內闖出了自己的壹片天地,讓人羨慕嫉妒恨。他本人公開稱自己的齋名為“文景堂”。還有其他人的出路嗎?!

有了這三樣東西,北京不出名才怪!

結果,文婧真的出名了,全國展覽得了金銀,各種榮譽接踵而至。按理說,文婧可以被牛壹占領。他有理由當牛,也有資格當牛。然而,文婧在此期間很平靜。每次看到同行,都拿著最近的作品求教。我太卑微了,簡直就像壹場秀。有必要嗎?然而,他還是老樣子,謙遜地對待他人。很久以後,人們從他作品的變化中看到了文婧謙虛的成功。文婧註定要成就大事!我的結論是。

書法和書法是中國的不同叫法,是中國和日本的傳統藝術。道與法,始終是書法家審美追求的兩只眼睛。道與法的完美結合,不僅是單個藝術家眼中的焦點,也是藝術家眼中的收藏。在書法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這樣的焦點人物,他們的背後都有大量的粉絲追隨。在眾多書法焦點人物中,最耀眼的明星當屬王羲之和王獻之,所以他們的粉絲俱樂部規模最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為了在粉絲俱樂部出人頭地,競爭是最激烈的。劉京聞正是選擇了這個幫派作為他藝術鬥爭的舞臺。這兩個國王是文婧心中的天神,崇拜這兩個國王是文婧壹生的追求和人生的全部意義。

我所了解的文婧,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呼吸著,呼吸著,孕育著,萌發著。從法出發,最後到達道,逐漸形成自己的面貌。總結文婧書法面貌形成的要素,我個人認為有三個體系:壹是山體系。版式的字形結構壹直是書法家作品中的重要節點,如何處理是書法風格的主要方面。文婧的作品以法王二人為主,走的是剛正不阿、循規蹈矩、慷慨大方的道路。偶爾靠著,姿勢俏皮。所以整體欣賞他的作品,小品文安靜平和,有安全感;大字巨著,莊重蒼勁,魅力四射,大名鼎鼎。縱觀世界名山,文婧的作品與黃山極為相似:巍峨的山峰是主體框架,蒼松和雲海是點綴,風景和人情描寫是藝術傳承。參加京派作品的研究,壹定要去黃山看看。二是水系。筆法線條是書法作品的形式和質量,是體現書法家風格的核心要素。如果說文婧傑體是師承二王,追隨領袖,不敢更改,那麽就臺詞而言,文婧的個性化尤為突出。他的筆流暢順滑,壹路暢快,毫無阻礙;有小站的時候,我也憧憬感情,然後我就趕潮流,跟著自己的心走;沒有激流,沒有波濤,如果溪流,如果林泉,偶爾還有竹影_風,可以隨意去對岸蓋房子。看北京,聞壹聞,有時會不知不覺地走神,這裏百鳥歡唱,眉來眼去,神仙在竹亭飲茶,遠山清幽蔥郁,溪水潺潺清澈,讓人流連忘返,陶醉而向往。我以為文婧的作品是桂林的漓江,漓江的陽朔,巧妙,神奇,不雕,也雕,笨拙如村夫,靈動如婦人,動作得體,清麗美麗,確實大方,讓我這壹代人覺得:人生若有所生,又是什麽呢?!三人制。做書法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壹不可。文婧是壹個幸運和快樂的人。首先,我選對了隊,加入了“二王粉絲團”。從壹開始我就讓他根據天氣做事,站位準,起點高。他做得很好。其次,廊坊這個藝術寶地浸透了他,自由的空氣可以讓人健康成長。廊坊書法沙龍氛圍壹直關心著文婧的藝術成長。第三,文婧敢於超越自我的精神成就了他的今天。經過進壹步的學習和虛心求教,文靜的作品壹點壹滴都讓人頭暈目眩,我們漸漸發現他的作品並不平淡、單調、枯燥。壹個活的有韻味的書法先生呈現在我們面前!三大系統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北京文的面貌,這壹面貌受到了過去和現在的影響,也必將促進他今後的發展。

春節假期,很多愛書人聚在壹起。文婧拿出壹本厚厚的手稿,讓每個人都看。大家都習慣了他的套路,評論起來。最後,他鄭重地告訴我:我被要求為他的新書作序。我高興地說,那妳壹定要敬我壹杯。席間,文靜真的舉杯互敬。怎麽能不遵守諾言呢!我說:侯祥先生以了解文婧的名義為妳作序,我以今天崇拜文婧的名義為妳作序。大家都說沒有,這是誇張的說法。人們去參加宴會,坐著冥想。想到剛才的話,我不禁釋然壹笑。同時閃現北京的空氣,自由地嗅著,感覺自己仿佛在夢蘭亭,心裏放心了。

文婧,不要辜負我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