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為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成功的壹條重要經驗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壹生都在為時間而奮鬥。他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妳擠壓它,它就永遠在那裏。”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誌者事竟成,壹個勤奮的人善於賺取和壓榨,就會有;親戚,懶鬼,不賺不榨,就不存在了。魯迅是個勤奮的人,善於擠時間,控制時間。他壹生多病,工作生活條件不好,卻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來,有時候連飯都不吃,又開始工作。他直到晚飯前都不會離開他的工作室。他實在困了,就和衣躺在床上打個盹。
魯迅習慣於以各種形式督促自己珍惜時間。在魯迅的臥室裏,墻上掛著鼓勵自己珍惜時間和他最欽佩的人的對聯。魯迅先生曾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而我認為時間就是生命。無異於為了錢殺人。”
魯迅成功的壹個重要秘訣就是珍惜時間。魯迅十二歲在紹興城私塾時,父親病重,兩個弟弟還小。魯迅不僅經常去當鋪、跑藥店,還得幫母親做家務。為了不影響學習,他必須做好準確的時間安排。
從那以後,魯迅幾乎每天都在擠時間。他說:魯迅的閱讀興趣非常廣泛,他喜歡寫作。他還對民間藝術,尤其是傳說和繪畫深感興趣。正因為他涉獵廣泛,多方面學習,所以時間對他來說很重要。他壹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都不好,但每天不到深夜也不會放棄。
在魯迅眼裏,時間就像生命。很少有人。在現代中國的文壇上,魯迅無疑是壹個怪物。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大多數人都對他有壹種天然的敬畏。但是,只要妳多了解壹下,就會發現他其實也是壹個凡人,甚至是壹個“俗人”,也就是妳我壹樣的普通人。最近聽了孔先生關於魯迅的節目,我的這種感覺更強烈了。
魯迅的共性首先表現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只需要看看他寫的小人物。潤土,阿q,孔乙己,祥林嫂...,都那麽卑微,卻又那麽善良。而魯迅先生,從不居高臨下,從不以“精英”自居,總是把自己和這些小人物平起平坐,對他們寄予深深的同情和理解。每次讀到他作品中的這些小人物,似乎都能觸動壹顆善良溫暖的心。我壹直以為,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魯迅作品最精華、最有人文價值的,不是他的雜文,也不是他的詩和散文,而是他以小人物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
和其他作家不同,魯迅畢竟是寫雜文的高手,所以寫那些小人物的時候,往往多了壹點深刻和冷酷。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小說《孤獨的人》。他通過講述壹個小職員與封建世俗主義抗爭卻最終被其吞噬的悲劇,深刻揭露了社會和人性的醜惡。主人公舒煉的《冬天沒人去公園》《他們父子的畢生事業就是趕走住在我家的女工》,他的同情讓我刻骨銘心,他的冷酷讓我不寒而栗!是我聽過的最經典的文學語言之壹。它將永遠不會被忘記。
魯迅的平凡生活也反映在他的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想象不到,他在經濟上還是壹個很“有愛心”的人。我看過他的日記,大部分都是生活瑣事,都是“流水賬”的形式。比如前天收到壹筆錢,昨天買了東西,今天誰借了壹本書。而他更是對刊登他文章的報刊雜誌付給他的稿費斤斤計較,毫不客氣。雖然對當時的統治者極為不滿,但他並沒有拒絕在官方機構工作。原因很簡單:因為有優厚的待遇,可以拿到很多錢。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魯迅先生沒有那麽高尚,那就錯了。他的理論是,人要先活在世上,然後才能幫助別人,才能追求妳的理想和抱負。也就是說,妳必須先有飯碗,先有飯吃,然後才能談其他的。為了生存,也為了努力活得舒服,那麽我們就必須在現實面前做出壹些妥協,做壹些我們可能不太喜歡但能讓自己活下去的事情。這是魯迅人生哲學的另壹面。他對待事物的態度非常辯證,甚至可以說是壹種人生智慧。這不僅在當時如此,在今天也是如此,同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推而廣之,用魯迅的把飯碗和理想分開的思維,我們也可以把很多東西分開,比如愛情和婚姻,情感和理智,思想和行動,雅俗共賞等等。
魯迅向生活和現實低頭的例子很多。比如他的第壹任妻子不是許廣平,而是壹個被父母指使去當媒人的老鄉。雖然他不喜歡,但為了不讓父母生氣,他不得不這樣做。所以他結婚回來,人們問他在老家都幹了些什麽。他的回答是:“母親娶媳婦”——無奈又睿智!又壹個經典的魯迅式黑色幽默。
除此之外,還有他哥哥的恩恩怨怨,更是盡人皆知。同為中國文壇巨匠的周作人是他的弟弟,但兩兄弟因為壹些至今不為世人所知的原因反目成仇,至死也沒有再見過面!也許有人會疑惑:都是那麽優秀的人,怎麽會為了家庭矛盾而成為仇人呢?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其實大家都忘了,魯迅和周作人雖然是偉大的作家,但他們首先是人。既然是人,就有世俗的欲望,就有恩恩怨怨,就有忍無可忍的時候。我想,這是真的,這就像壹個人。
除了“母親娶媳婦”和兄弟仇富,魯迅還喜歡自嘲、抱怨、寫打油詩,處處體現著他的平凡本質。讀他的詩《自嘲》:“欲從華蓋何求?不敢翻身,遇到了。破帽遮鬧市,漏舟載酒。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在小樓裏被統壹,冬夏春秋都照顧他。”鬥誌不是很高吧?
再讀他的打油詩《好事之歌》:“南有終日會,北有驟煙。北方人正在逃離南方,人們在呼喊,為電力請願。而妳罵我,我就罵妳,讓自己甜如蜜。文的笑是假的,吳的笑是奸詐的。我們在互虐中失去了土地,在互虐中捐了銅錢,失去了土地也捐了錢,吶喊罵聲變得沈寂。文牙疼,吳去泡溫泉。後來,我知道沒有人是嶽飛或秦檜,我聲明我誤解了我的懷疑。大家都是好東西,最後聚在壹起抽雪茄。”這樣的打油詩當然不可能高雅,也不會流傳千古,但它其實是魯迅寫的。
看完這些,妳不覺得魯迅更可愛嗎?
但最能表達魯迅的普通人和平常心的,無疑是那兩首膾炙人口的詩:“無情未必真英雄,小早川憐子怎能不為夫?”?
這是魯迅的情懷,雖然不壹定“偉大”,但絕對真實。這是我聽了魯迅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