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河南洛陽有哪些自然資源?

河南洛陽有哪些自然資源?

洛陽自然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廣闊。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26種甲類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發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中國首位,是世界三大鉬礦之壹。洛陽市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198變種,6變型。洛陽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生脊椎動物342種,其中珍稀動物190種,天然藥物480種。水資源也很豐富,有黃河、洛河、沂河、浐河、劍河,還有陸渾、古縣兩個大型水庫。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宋嶽,西臨秦嶺,南有伏牛,北有太行山。其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包括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英裏的廣闊水面與群山融為壹體,構成了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包括中嶽嵩山、少林寺等景點,青山聳立,寺廟高聳,武館眾多。南部和西部50至160公裏範圍內,有白雲山、龍魚灣山、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瑤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以及雞冠洞、北國水鄉重溝、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這些景區密布、景點相連的自然景觀,或雄偉山清水秀,或奇峰怪石,或狹谷幽洞,或郁郁蔥蔥的竹林,或清泉飛瀑,集雄偉、奇特、秀麗於壹爐,集野之美與明秀之柔,具有南北方自然風光的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方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的景區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洛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壹。是壹座享譽海內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它北臨崎嶇的莽嶺,南臨嵩山。境內伊、羅、澗、邳,水並排流,其地寬闊平坦,土質肥沃,物產豐富。舟山山環抱,雄關眾多,形勢自古天下。

洛陽市位於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遊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南接南陽市、平頂山市,北接焦作市。東西最大水平距離170km,南北最大垂直距離168km,總面積15200 km2,占全省總面積的9%,其中耕地554萬畝。總人口636萬,其中城鎮人口654.38+0.46萬。轄偃師市8個縣(孟津縣、新安縣、宜川縣、宜陽縣、汝陽縣、欒川縣、嵩縣、洛寧縣)和8個區(郊區、吉利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萊河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是壹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全市有漢、回、滿、蒙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全市總人口的98.8%。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0%以上。禪河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62,是全市唯壹的少數民族縣級行政區。

“永遠的淮河羅箭,壹個宏偉的祖先的事業”。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漁獵莊稼,創造了人類童年的文化。中國進入階級社會,第壹個奴隸國家夏朝在洛陽建立。此後,先後有商朝、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侯亮、後唐、後金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首都有1529年的歷史。建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洛陽發掘了10余處古城遺址,其中二裏頭夏朝都城、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匯聚了歷代都城建設的精華,代表了國營體制的發展進程,被譽為“洛陽五大古城遺址”。洛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歷史文化名城。

洛陽在歷史上曾長期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交通樞紐,道路便捷。西周初年,中國第壹個大型公路網建立,以洛陽為中心,筆直如箭,最遠可達。隋唐大運河上,燕影交匯,東至洛陽至於海,西至關隴,南至蘇杭,北至幽燕;東端以洛陽為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通地中海東岸,駱駝和馬匹絡繹不絕。

“洛陽為天下第壹名園”,“洛陽牡丹為天下第壹”,名園壹出,樂此不疲,國色天香。從西周到北宋,洛陽有數百座園林,或稱鳳閣龍屋,與韓笑相連。或精雕細琢,五彩繽紛。歷代文人騷客在古寺潑墨,揮石為古城增添詩情畫意。

洛陽是文化的讀書人。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符西施》出自洛陽,被譽為“人文始祖”。據河圖、洛書,成了八卦九域。從此,周公禮樂制,撰文,孔子赴周問事,班固寫出了中國第壹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完成了他的歷史巨著《子簡》,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等都曾在這裏匯聚壹堂,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